中山律师在为市民进行义务法律咨询服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基层调研指导社区治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基层调研指导社区治理(村中驻大状)

基层调研指导社区治理

中山律师在为市民进行义务法律咨询服务。

资料图片

■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篇

“现在我的股份不想分给儿子,想直接给孙子,应该怎么做?”“村里面的财务公开事项有的没有公开,我有意见该怎么办?”这是有着近10年基层法律服务经验的广东共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熊小薇,驻村以来最常听到的咨询。有问题,找“大状”——这已然成为中山市各村居的村官村民们的惯性思维。

而这场探索,要从13年前中山市司法局在全国率先设立的村级法律服务室——南区竹秀园村法律服务室开始算起,从2002年开始,中山市便开始探索法律服务资源由镇向村延伸的做法。如今,277个村(社区)均设有法律服务室,并形成了“网格化管理、集约化服务、可视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四驱并进的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基层治理照进了法治之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正在南粤大地、伟人故里成为生动实践。

载体全覆盖277个村居走进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2年前,广东保衡律师事务所的“原班人马”以坦洲镇七村建设“七村商住小区”新农村项目为契机,首次开拓村(居)的法律业务。经过两年多的深耕细作与逐步积累,尤其是乘着全省范围开展律师进村居活动的东风,保衡所先后担任了坦洲镇七村、裕洲村、十四村、坦洲村、同胜村共五条村的法律顾问。去年3月,保衡律师团队还与七村共同举办“律师讲堂”挂牌仪式,该讲堂成为律师面对面为村两委、村民提供村官、村民学法用法的重要平台。

这是中山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一个微观缩影。

如坦洲镇七村、裕洲村、十四村等村居一般,中山市277个村居都实现了律师进村居的全覆盖。法治触角,正向基层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省委书记胡春华曾指出,要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抓手,实现各级政府基本法律服务在全省村(居)的全覆盖。从2012年开始,中山市司法局全面铺开法律服务村居工作,提出以村居单位为基础确定“服务网格”的思路,即将全市24个镇(区)277个村居对应划分为277个网格,每一个网格都由相应律师事务所负责,全市94个村居已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其余185个村居分别与24个司法所结对,58家律师事务所338名律师到183个村居挂钩;2014年,根据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知要求,全市各镇区全部建成集法律援助、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矫安帮、法律咨询等职能的法律服务大厅,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

模式再创新驻村律师服务进入2.0升级版

坦洲七村的村民对保衡律师团队的一项法律服务记忆尤新。事情源于村中一块拍得5亿元的95亩的商住地,拍卖款项经村民表决,同意用于“七村商住小区”的建设。但由于农村自行兴建商住小区在中山尚属少数,可供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律师团队经多次与村委领导会谈后,牵头制定了《七村社区新农村建设“七村商住小区”项目实施细则》及其配套文件,引导村民有序实现村民自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农村的法律服务需求更倾向于个性化。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社工委主任邓小兵提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村级法律服务室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中山市对原有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模式进行了2.0版的升级,将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向纵深。

如创新集约化的服务渠道,用“一村(社区)一律师团队”活动更加全面地提供法律服务。与“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有所不同,“一村(社区)一律师团队”更加强调律师在推动村居治理法治化建设中深入参与、全面开展工作、并从上到下,从村委到村民均可以获得有效、全面的服务。

此外,市司法局还在法律服务产品可视化、有形化发展领域进行了积极实践:从提供专项式法律服务方案,到汇总典型村居服务案例,到共享典型法律服务课件……这些尝试都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成型化发展。2014年6月,中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库》刊印发行。这是中山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探索,意味着中山迈出了社会力量参与政府治理、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有形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关键步伐。

开拓新高度以法治思维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在驻村工作中,保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殷坤仪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常见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方式中,村居从外部聘请律师担任村居的法律顾问,而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部分村居管理成员或村民对律师有所排斥。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所律师正在尝试一种从内部介入村居治理的法律服务模式。

目前,中山市基层组织已经初步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这与中山律师进村居提供多样化服务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村民可通过“律师讲堂”学到有用法律知识;村民之间的纠纷无法自行解决时,也可通过到基层调解组织要求调解、到法律援助处申请援助、到法律服务大厅进行法律咨询等方式来解决;此外,基层组织还会通过招投标或者直接购买律师团队服务来专项处理农村纠纷事务,这样即能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作用,更好的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市司法局局长李庆表示,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形成用法律手段、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良好习惯,坚决消除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等错误观念。当前,驻村律师团队创造性地开发了多种普及法治思维、化解基层矛盾的平台,如“律师讲堂”、“村居快速调解中心”、“村居法治论坛”、法律服务大厅等,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元化、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建立调解网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畅通维权渠道。

当前,中山司法局、中山律协鼓励律师抓住政府转变职能的契机,以政府采购法律服务为抓手,大力推动律师进村居。与政府补贴律师进村居服务不同,政府购买律师进村居服务更能激发律所、律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极大地推进了中山社会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

1

布点情况

目前,全市24个基层司法所与全市58个律师事务所结对,338名驻村律师进驻277个村居社区,覆盖率达100%。

2

工作成效

全市担任村(社区)顾问的律师共为村(社区)起草修改村规民约38条,提供法律咨询2686人次,出具法律意见768次,举办法制讲座133场次,受众10045人次,派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近6万余份,担任兼职调解员107人,调解纠纷305次。

出品:南方日报中山新闻部 中山市司法局

策划统筹:覃素玲 祖贺

撰文:罗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