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占地350多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在明代勺园的故址上修建而成的,勺园的主人武清侯李伟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外祖父,其女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妃子、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勺园在明代号称“京城第一名园”,园名取“海淀一勺”之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圆明园十二铜兽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圆明园十二铜兽首(圆明园十二铜兽首)

圆明园十二铜兽首

圆明园位于北京海淀,占地350多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是在明代勺园的故址上修建而成的,勺园的主人武清侯李伟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外祖父,其女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妃子、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勺园在明代号称“京城第一名园”,园名取“海淀一勺”之意。

1707年康熙皇帝将勺园故地赏赐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让他建造花园。花园建成后,胤禛以《中庸》“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之句,取名为圆明园。康熙皇帝御题“圆明园”三字匾额,悬挂在圆明园的门楣上方。雍正皇帝继位后,圆明园得到大规模扩建,成为清代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登基后,在圆明园“大动土木,几无宁岁”,还在圆明园东面修建长春园与绮春园。绮春园自道光初年便成为太后太妃们的养老园居之地,同治年间更名为“万春园”。圆明园的修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不仅汇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融合西方优秀园林建筑的技法,集合古今中外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明的宝库,有“万园之园”的美誉。

长春园位于圆明园东侧,原是康熙皇帝重臣纳兰明珠的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在1745年开始修建,这是乾隆皇帝为自己兴建的退位后居住的场所。长春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景园,水域面积占到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水域的宽度大约都在一二百米之间,用来分割水面的洲、桥、岛、堤错落有致,安排停匀,适宜观赏远近周遭的景物。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景区是我国历史上修建的第一座欧式园林,以汉白玉做建材,玻璃瓦做屋顶,精雕细刻。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与法国耶稣会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监修,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最终完工,耗时30多年。

海晏堂修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是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海晏” 一词取自《文苑英华》“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之句,有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之意。海晏堂正楼朝西,门前有一大型喷水池,喷水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南面是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面是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代表着十二生辰的圆满与祝福。铜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分,十二铜像口中同时喷射泉水,蔚为奇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高50公分,雕刻精细,是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这些铜像由郎世宁主持设计,蒋友仁负责监制,清宫造办处的工匠精心制作,既有我国传统审美情趣,又有西方造型艺术特点,融合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民间俗称“水力钟”。据说,郎世宁最初设计的是西方社会流行的裸女雕塑,因不符合我国传统礼仪而被乾隆皇帝否定,于是郎世宁便结合我国传统十二生肖,设计出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沦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火烧圆明园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野蛮恶劣的文化毁灭行为,在这场旷世浩劫中西洋楼未能幸免,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也遭到侵略者的劫掠,从此流失海外。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将遏制文物流失、抢救流散国宝摆上重要议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下,郑振铎等老一辈文物工作者深思熟虑,通过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等方式,在国计维艰之时仍为国家追回大批珍贵文物,开启了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的恢弘篇章。

从流失到回归,流失海外文物的命运变迁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关,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弦。“凡从日本来的东西,都应收,这是十分必要的”,“凡有被美帝垂涎欲购之可能的,也必须先收”,“惟必须十分的机密,十分的小心慎重,以免有坏人钻空子”……字字珍重,句句用心,一封封往来京港的书信,记录下老一辈“追宝人”践行“凡是国宝,都要争取”的铮铮诺言,彰显了“为民族效微劳,则亦无悔”的报国情怀,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无数流失海外的稀世国宝由此踏上回家的归途。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铜兽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中华民族质朴深沉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记忆。在海外颠沛流离了150多年后,圆明园十二铜兽首之中,丑牛兽首、寅虎兽首、申猴兽首、亥猪兽首在新世纪相继回归祖国,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子鼠兽首、卯兔兽首在2013年回归祖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午马兽首在2020年回归圆明园,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外,辰龙兽首、巳蛇兽首、未羊兽首、酉鸡兽首、戌狗兽首等5件文物仍然下落不明。

2022年9月由闵行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的“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闵行博物馆开幕,展品包括圆明园十二铜兽首的丑牛兽首、寅虎兽首、申猴兽首、亥猪兽首,以及先秦两汉共47件海外回流的青铜国宝重器。此次展览以实景搭建、环幕投放、动态投影等多媒体技术突出海外回归文物的亮点,为观众营造“超越时空,幻境成真”的沉浸式体验。参加此次展览的4件圆明园青铜兽首,曾经在中华民族动荡衰落的时候遭到侵略者的掠夺流失海外,但是在中华民族重新强盛起来的时候回归祖国,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昂首阔步向前的伟大复兴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