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1)。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
【注释】
(1)杨伯峻:社,土神叫社,不过哀公所问的社,从宰我的答话中可以推知是指社主而言。古代祭祀土神,要替他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这牌位叫主,而认为这一木主,便是神灵之所凭依。如果国家有对外战争,还必需载这一木主而行。详见《癸巳类稿》。有人说“社”是指立社所栽的树,未必可信。
钱穆:古人建国必立社,所以祀其地神,犹今俗有土地神。立社必树其地所宜之木为社主。亦有不为社主,而即祀其树以为神之所凭依者。今此俗犹存。夏居河东,其野宜松。殷居毫,其野宜柏。周剧中镐,其野宜栗。此皆苍老坚久之材。
杨伯峻: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
(2)钱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事已成,不再说之。遂,行义。事已行,不复谏。事既往,不追究。此三语实一义。或说乃孔子责宰我告君以使民战栗。一说乃孔子讽劝哀公。盖孔子既闻哀公与宰我此番之隐谋,而心知哀公无能,不欲其轻举。三家擅政,由来已久,不可急切纠正。后哀公终为三家逼逐,宰我亦以助齐君谋攻田氏见杀。今采后解,虽乏确据,而宛符当时之情事。
【译文】
杨伯峻先生译文:鲁哀公向宰我问,作社主用什么木。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钱穆先生试译: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事。宰我答道:“夏后氏用松木为社,殷人用柏,周人用栗。宰我又说:‘用栗是要使民战栗,对政府有畏惧。’”先生听到了,说:“事已成,不需再说了。事既行,也不须再谏了。已往之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陈晓芬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做社主用什么木头。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百姓畏惧而战战栗栗。”孔子听到此话后,说:“已经做了的事不必再解说,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规劝,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
【欣赏】
这段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这都是过去的事,不应再讲了吗?
另一种可能是,鲁哀公虽然向宰我问社,但实际上哀公的社已经建立完成了。不需再说、再谏了。如果是这个可能,就意味着哀公立社时已经违背古制了。
【参考文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钱 穆 《论语新解》
陈晓芬 《论语译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