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兵贵神速"这句成语,意思是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那么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呢?这里又有什么典故呢?今天咱们来说一说这位牛人-----郭嘉.

诸葛亮带兵能力有多强(原来出自此人之口)(1)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著名谋士。曹操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能从这如云的谋士中脱颖而出,当然是牛人一枚。有人把郭嘉评为曹操的第一谋士,还有人说他谋略超过诸葛亮,这些虽无定论,但也足见他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了,牛中之牛!

《三国志•魏书》中说"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 就是说,郭嘉年少时就深谋远虑,东汉末年天下将乱,他从二十岁开始就隐居,私下结交英雄俊杰,不与世俗接触,所以当时并不知名,但少数有见识的人视他为奇才。

郭嘉先投袁绍,后来发现袁"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成霸业。于是果断撤了,又去隐居。

隐居是孤独的,喜欢孤独的人多是天才,小郭这一隐居又是六年。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将郭嘉推荐给了曹操,俩人见面一交流,曹操大喜过望:"能使我成就大业的,就是他了!",郭嘉也由衷地慨叹:"真吾主也!" 从此为曹操出谋划策、尽心竭力。曹操对郭嘉也是待若上宾、言听计从。特意为郭嘉设置了一个官职叫"军师祭酒",军师就军师呗,还祭酒。呵呵,这里的祭酒就是老大的意思,就是军师中的老大----首席军师。俩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于是我们知道了,三国好基友,不止刘、关、张,还有老曹和小郭。

得遇明主,小郭正式跨入牛人快车道。

诸葛亮带兵能力有多强(原来出自此人之口)(2)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伐张绣,听说袁绍要趁机攻袭许都,曹操非常担心,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指出"公有十胜,绍有十败。"此论很具说服力,极大鼓舞了曹操和全军的士气,也确立了郭嘉在曹操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依附曹操。有人建议曹操趁机杀了刘备,以绝后患。曹操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说:您现在正在广揽天下人才,杀了刘备,会使您声望受损,使智者、将士生疑,建议给刘备个恰当位置,意思是软禁刘备,但曹操没有听从。结果刘备借口拦截袁术,逃出生天,让曹操后悔莫及。不听小郭言,吃亏在眼前呐。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打算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还是担心袁绍来攻许都,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我们再回头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好机会,机不可失。"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反应迟钝、优柔寡断,失去了一次打败曹操的良机。

后来,曹、袁相持官渡,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孙策准备发兵偷袭许都。许都是曹操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一旦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此时与袁绍相持中,曹操已经处于劣势,根本无力再抽兵保卫许都。于是,曹营中人心动荡,不少人纷纷开始向袁绍暗通款曲,准备为自己留后路。

紧急关头,郭嘉却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此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果然,孙策尚未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也许是巧合,但不得不令人佩服郭嘉敏锐的洞察和判断能力。小郭料事如神,确实牛!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大败的袁绍挂了,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顺利又轻松。

诸葛亮带兵能力有多强(原来出自此人之口)(3)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刘表的身边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远征,留下一个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乱。不是刘备不想添,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牛人就是牛人,观点独到、一针见血。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军到易城,郭嘉还是觉得推进速度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如被对方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应该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时候郭嘉说出来的。

曹操依计而行,轻兵疾进,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这次北征,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终于积劳成疾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真是天妒英才。临死还给曹操献计:二袁去投公孙康,主公不要加兵追击。辽东公孙康一直畏惧袁氏把他吞并,二袁若去投靠他,他必然怀疑。你若派兵征伐,他一定和二袁合兵反击,战斗不能很快结束;若不派兵去攻击,公孙康和二袁必自相残杀,那时就好处理了。

果然,二袁到了公孙康那里也不安分,计划杀公孙康取而代之。公孙康派人打探消息,看曹操没有来攻打的意思,于是设计杀死二袁,将人头送给了曹操,表示臣服。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说的:郭嘉遗计定辽东。

牛人,死了也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