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在当今武术界,80岁以上还能上台打拳的人已不多见,然而在蚌埠,95岁的马同保至今仍能上台展示其关东拳武术套路,周末更是可以带徒习武,参加各类武术比赛。

印象 95岁老人精神矍铄

2月24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蚌埠市蚌山区金鼎皇庄小区内的的雪涛武学社,一位身着藏蓝色对襟衫,头戴武术帽的白胡子老人已在门口等候,双眼炯炯有神。雪涛武学社负责人张雪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位老人就是马同保,今年已95岁高龄。

道口张存有烧鸡九代传人(一顿可吃一只烧鸡)(1)

小区所属瑞康物业公司负责人陈坤介绍,金鼎皇庄小区在建成前就是当地习武者的聚集之地,考虑到大家的习武爱好高涨,本着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理念,2014年起,瑞康集团便无偿提供了这处近400平方米的地下室作为雪涛武学社的练习场所,由马同保老人的弟子张雪涛传授关东拳。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关东拳是东北地区的传统拳术之一,是少林历代武师博取诸家之精华,汲取东北关外的武术之长,演化于少林拳中,故称关东拳。该拳豪气十足,拳脚并用,左架右打,一招一式,转折伸缩,意守丹田、起吸呼落,动静分明,内外合一。常见的动作有:缠手,压掌,崩拳,抢手,弓步,马步,蹲步。其主要特点体现在起伏转折,错落有致,是六合门历代散打的绝技精髓汇聚,经千万次验证之后的结晶,其特点是招招精妙,一触即伤。

道口张存有烧鸡九代传人(一顿可吃一只烧鸡)(2)

道口张存有烧鸡九代传人(一顿可吃一只烧鸡)(3)

成绩 多名弟子获得大奖

至今已传至第七代的关东拳,曾是由袁家伍、李景乐、沙丰田三人从山东曹县引入到蚌埠,从此以蚌埠为根据地向周围传播。

1936年,8岁的马同保就跟着第二代传人、师傅张开银学习关东拳,之后成为淮河码头搬运工的他,一边当码头工人,一边开始传授武术。马同保曾在1953年获得原阜阳专区武术比赛拳术类第二名,退休后的他还曾被授予两次“武林老寿星奖”。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马同保带出来的部分弟子十分优秀。作为徒孙辈的周新,曾代表安徽省武术协会赴泰国交流,曾获得过2018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金奖;作为雪涛武学社负责人的张雪涛也多次赴韩国、香港进行武术交流,也曾代表安徽省武术协会赴天津参加2015年全国武术大会,并获得拳术类比赛金奖。同时,在刚刚结束的“鑫民杯”第十二届蚌埠传统武术精英大赛中,雪涛武学社斩获72个金奖,20个银奖,9个铜奖,还获得先进集体奖项。

展示 功夫让人感到震撼

记者进入雪涛武学社武馆后,传统武术文化的浓厚氛围扑面而来。除关东拳的历史传承照片外,兵器琳琅满目,武馆学员弟子参加各种武术赛事的照片和奖牌证书高高挂起。整个武馆洋溢着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道口张存有烧鸡九代传人(一顿可吃一只烧鸡)(4)

马同保和众弟子们。

采访中,马同保带着张雪涛馆长向大皖新闻记者展示了一段关东拳。张雪涛手拿三节棍,马同保持长枪,只听场内铿锵作响,二人步伐也十分轻盈。一番动作后,二人放下兵器,张雪涛双手作爪状,像猛虎下山一样扑来。马同保也气势汹汹,剁脚声音在场上回荡。只听“哈”的一声,两人都站定在原地,一个像雄鹰,一个像猛虎,场内顿时掌声四起。

长寿 秘诀就是“三能”

谈到95岁老人马同保的长寿秘诀,他的徒孙杨义安说:“他现在是‘三能’,能吃、能喝、能睡!”大皖记者了解到,“能吃”,即便是现在,马同保早上依旧可以吃五个牛肉包和一大碗稀饭,遇到喜爱的牛羊肉饺子,可以吃两盘,三、四十个不在话下,一只一斤多重的烧鸡都可以吃掉;而“能喝”则是整天茶不离口,带着自己的茶杯,日日花茶不断;“能睡”则是雷打不动坚持固定的休息时间,晚上8点左右就上床休息,清晨便起床锻炼。

道口张存有烧鸡九代传人(一顿可吃一只烧鸡)(5)

马同保教记者打拳。

马同保对雪涛武学社的学员格外关注,每到周六、周日,身体十分硬朗的他便会一个人乘坐公交车,从较远的马村来到武学社,严谨认真地教学员。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经过刀枪剑戟的展示后,有些许疲惫的老人还兴致勃勃地教了大皖新闻记者一个关东拳招式。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提出,今后如果一些大型公益活动表演需要他上场,是否愿意去。马同保听到后,瞪大了眼睛,毫不犹豫地喊出了“肯定去”。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实习生 张梦冉

编辑 王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