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关注!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1378年,明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3)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把成都称为皇城坝,统辖成都近三百年。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4)

蜀王朱椿(图片来自网络)

1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5)644年,杀人狂魔张献忠率起义军杀进成都,他与当时攻进北京的李自成较劲,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称成都为“西京”,1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6)646年被清军所歼灭。仅仅短短两年时间,也许是川人得罪了他八辈子祖宗,被他杀得只剩一两成。一时,成都城里白骨累累,老虎豺豹在白天大摇大摆地逛街。这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7)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8)1863年,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起义军攻成都失败,辗转到安顺场,被清军杀得片甲不留,石达开被诱捕带回成都科甲巷凌迟处死。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9)

位于今成都科甲巷的石达开《入川题壁》(图片来自网络)

18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0)73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在文庙街附近石犀寺修建尊经书院,1902年扩建为四川高等学堂,乃四川大学前身。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1)

清末成都尊经书院大门(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1911年,清朝宣布铁路收归国有,成都掀起的保路运动得到全国各地驰援,直接成了推翻清朝政权的辛亥革命导火索。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2)

位于今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图片来自网络)

接着又是连年的兵荒马乱,军阀割据,土匪搜刮,日本侵华,飞机轰炸,国无宁日,百姓瓦塌,直到1949年12月国民党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逃往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北门解放北路南下正式驻扎。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3)政府成立了的时候,成都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而就在40年后的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4)1989年,成都已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市之一,享受省级经济管理权力。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5)

1959年,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进驻成都(图片来源:新浪网)

纵观成都上下五千年历史,虽然经历了张献忠屠城、民国战乱和汶川特大地震等大战大乱大灾,但每次战后乱后灾后都恢复得比较快,总的属于偏安一隅、水土宜人、风景独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成为不同历史时期称帝建都的皇城国都,才会被各路大神所看重觑觎。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6)

除却以前的古蜀国不计,成都先后经历了西汉时的成家、东汉末年的蜀国、东晋时的成汉和西蜀、南北朝时期的萧纪天正、五代十国的前蜀、宋朝时的后蜀和大蜀、清朝时的大西等九个政权十多个皇帝,历时共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7)150年左右。虽政权多属起义、反叛、自封等,但也是完整的皇权。尤其是三国时期的蜀国,与魏国和吴国呈三足鼎立之势,实乃大统;还有李雄之成汉、王建之前蜀、孟昶之后蜀,位济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之列。此外,晋朝蜀王张育(元朝起被尊称为梓潼神文昌帝君张亚子)、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之子杨秀(修建锦城散花楼)、明朝蜀王等只能称王而非帝,都只是作为藩王镇守成都而已。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8)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几千年历史,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仅若惊鸿,但也留下了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十陵、都江堰、青城山、望丛祠、望江楼、大慈寺、昭觉寺、青羊宫、文殊院等见证历史的辉煌巨作。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19)

杜甫草堂(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一直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古训,也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古鉴。这里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达5000米)的城市,世界上百分之三十的熊猫都在这里栖息。这里诞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这里有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的邛崃火井镇。郡县治,则天下安。民国以后主政一方的四川大员,大都要去武侯祠观瞻学习治蜀良方,尤其是那副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以史为镜可知得失,攻心审势尤为重要,对联确实值得深思!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0)

(全文完)

作者简介

钟选恒,就职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热爱写作,在《星星诗刊》《散文百家》《琴台文艺》等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多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钟选恒(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1)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2).com;工作信息:scsdfz@qq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3).com;《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4).com

方志的基本特征(方志四川慢说历史)(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