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塔》一开始是由两个日本人在1998年发明的,当时魔塔的层数有51层,是一种固定数值,偏向策略性的RPG游戏,这一代魔塔被现在的魔塔爱好者称为“元祖魔塔”。自魔塔诞生以来,这些年一直有玩家不断以魔塔为原版,制作出各种衍生的同人作品。百度贴吧也一直陆续有作品发布,如《24层魔塔》,《新新魔塔》,《永不复还》等。这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也正如魔塔吧简介说的一样:“这里是有恒久创造力的魔塔爱好者集体”。

文曲星雕像图(从文曲星开始的魔塔历史)(1)

童年的文曲星

说起《魔塔》,我还记得当年在上小学,每天背着个大书包上学校的时候。当时刚上三年级,学校就开始在教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学习英语需要用到的几种工具,其中必须要有录音机。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老师还建议买一台文曲星的电子词典作为辅导,那就可以不用买被我们戏称是砖头的牛津英语词典。当时包括我在内,大部分的人都是只买了录音机,没有牛津词典和电子词典,只有一小部分同学买了文曲星电子词典。我想当时的家长都以为文曲星电子词典作用有限,只能够用来当个计算器或者词典什么的,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东西居然还能玩游戏。

当年文曲星的神作《英雄坛说》

第二次尝试

不过这游戏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当年的游戏都是街机厅那种打打杀杀一路莽过去就行的,遇到这种需要思考的游戏,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就像电脑宕机一样,失去了思考。浪费了大半天的时间,连前十层都打不过去。气得我后来直接扔下这个游戏,转去玩挖金矿。第二天把文曲星还给了他的主人,然后跟自己的朋友说:“《魔塔》这个游戏好垃圾,不好玩”。不过,小孩子的性格嘛,就是不肯认输,无论是在打架还是拌嘴,当时虽然知道自己打不通,但还是想要继续再挑战一次。只不过没想到的是,才过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个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玩游戏被老师抓到,这台文曲星也就被没收了,最后我只能不了了之。

到了年纪稍微长大点,互联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当时最大的变化就是网速变得比以前快上许多,网页FLASH游戏成为一股热潮。时隔几年后的我,在一次无意间看到热门推荐里面有《魔塔》,我才重新在网页上玩上《魔塔》。想起了小时候因为一直没通关。曾经骂过这个游戏很垃圾,但是打败大魔王后,我收回了当年的那句话,这是个好游戏,一个纯粹的游戏。

文曲星雕像图(从文曲星开始的魔塔历史)(2)

这样也算是给小时候的自己一个交代

玩家与制作者

时至今日,《魔塔》已经渡过了将近二十年的时光。我自己也玩了这几年出的几部衍生作。我觉得《魔塔》的魅力,不是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画面,也不是因为它有动人的剧情。它之所以一直能够在今天也保持活力,是因为玩家与制作者之间的默契,才会造成这个游戏即便过了那么多年,还是不断出现新的衍生作品。

对于这游戏的玩家来说,他们根本不理会画面、音乐、CG什么的,他们要的只是在画面不刺眼的情况下,玩到对每层关卡做出精心调整的好作品。因为这游戏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固定物品、怪物、数值和掉落的金币的同时,如何取舍先后攻击,确保自己生命值足够达到最后一关。玩家在玩的时候也会向作者反馈哪部分有问题,而作者也会针对这部分的数值再重新调整。

对于刚接触游戏制作的人来说,《魔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关卡设计模板,《元祖魔塔》里面怪物的数值和物品的分布,足以让这些游戏新人们得到启发,而且这游戏修改难度又小,制作者可以自己不断尝试调整新的数值,加入一些有趣的系统,做出属于自己的衍生版本。根据玩家的直接反馈,他们也能从中吸取到以后可能会用到的经验,做出更棒更有意思的作品,例如《永不复还》。

文曲星雕像图(从文曲星开始的魔塔历史)(3)

《无上之光》跟我以前玩的魔塔不一样

文曲星雕像图(从文曲星开始的魔塔历史)(4)

《冥灵魔王》这部也很有意思

结语

《魔塔》至今仍然保有活力,其实就跟V社当年《半衰期》的情况相像,源源不断的趣味MOD增加游戏的玩法,增加了游戏的生命力。只不过《半衰期》同人作品走出了《军团要塞》、《反恐精英》《胜利之日》这些独立的精品。《魔塔》这块土地,又能给国产游戏行业带来怎样的人才?

想了解更多新鲜游戏资讯?快来关注狗扑乐吧~

文曲星雕像图(从文曲星开始的魔塔历史)(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