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

虽然宋朝的章得象有诗《句》云“青草瘴深卢橘熟,黄梅雨歇荔枝红”,但我们往往等不到黄梅雨歇,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尝鲜,只因荔枝实在是太好吃、太令人欲罢不能了。

如果说“红颜祸水”是以黑化的手法来反衬女子之美,那么,荔枝绝对是水果中“红颜祸水”级级别的妖孽。


1-都是荔枝惹得“祸”之古代篇——拼上名誉吃荔枝的疯狂

为了吃一口荔枝,杨贵妃背负了千年的骂名。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2)

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直抒胸臆是痛快了,反正杨贵妃和唐明皇的奢靡和嬉戏误国是定了案。据考据党们一一还原当时的历史细节,杨贵妃非但没得荔枝吃,诗句中的妃子或许另有其人。可是,谁又真的在意这一千多年前的真相呢?

但是,嫉恶如仇、脾气不好的杜牧先生,如此春秋笔法的把家国兴亡的责任推到一个女子身上,到底还是不甚心胸磊落,颇有点蹭热度的嫌疑啊。

说别人的可能是臆想,那么说自己的总是可信的吧。

于是,宋代最著名的“吃货”网红苏东坡就大言不惭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句·食荔枝》。就因为好吃,不但要大吃特吃,还要“数典忘祖”地长作岭南人。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3)

其实,也就是心中的一股子郁郁不得志怨气,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好在,荔枝争气的很,到真是治愈了东坡先生沧桑的心。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4)

对于荔枝的真爱,东坡先生留下了大量的“荔枝诗”。从绍圣二年,东坡先生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开始,就挥笔写下了《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可谓是一见钟情,真乃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连先生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都化作了命中注定的“真良图”,可见荔枝的魅力之大。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5)

此后,东坡先生愈发不可收,先后写下了“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新年五首》,“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赠昙秀》,“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和陶归园田居》其五……直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首》其二)横空出世。

虽然,和荔枝有关的名人典故,以杨贵妃和东坡先生为最。但最早和荔枝扯上关系的却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

“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东汉司马相如《上林赋》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6)

意思就是各种水果列举,当时荔枝还叫“离支”——因与母枝分离则会影响口感,而如果连枝割下则会延长保鲜赏味期,这“离愁”竟然让人心生不忍,后改做“荔枝”,果然喜气柔美了很多。

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上林赋》在恢弘瑰丽的王朝气象中,也暴露了刘家皇朝的不少秘密。

你当这“离支”怎么来的?自从赵佗想办法把南国佳果送到刘邦的长安城后,荔枝就成了帝王家的心头好。正是汉武帝刘彻在上林苑建起了“扶荔宫”,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北地培育荔枝的实验,然而终究以失败而告终。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7)

网络小说《汉乡》就以主人公在上林赋种地的故事为主线,颇能还原几分当时的风物来。

既然荔枝树故土难舍,跨地域培育不了,那就靠运输吧。《后汉书》中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枝, 十里一置, 五里一堠, 奔腾险阻, 死者继路。”可见有多难。

虽然,为了逐利而绞尽脑汁的商人们,退而求此次地开始往北方售卖荔枝干果、糖荔枝、荔枝糕、排蒸荔枝腰子……等等荔枝周边,但直到清朝,想到的吃鲜荔枝的办法,也就是“整株搬运法”,将挂满荔枝果实的树栽种在大桶里,再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城里,以供贵人享用。


2-荔枝到底有多好吃

最简单的办法,去吃一口就知道了,且一定要是冰荔枝哦!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8)

但是对古人而言,想要一尝究竟,除非生在岭南,又或者去岭南正碰上荔枝上市的季节,否则别说吃了,就连看一看都是奢望,于是就只能在诗词中过过干瘾、咽一咽口水了。

正因为荔枝自古以来都是贡品之王,所以荔枝在我国古代果树类中拥有专著数量最多,达到13部之多。最早的是蔡襄的《荔枝谱》,被誉为荔枝界的“小百科全书”

而从古自今的文人墨客们,更是为荔枝,从壳、膜、肉,再到颜色、口感,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诗文唱作。

说荔枝壳和荔枝膜的,明代徐勃诗曰: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说荔枝口感的,当属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道的这句,瞬间脑补画面,且要咽一下口水,才能平复舌尖的欲望: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9)

有说荔枝的颜色的: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壳似红缯,膜为紫绡,瓤肉白如雪。”(白居易)

“霞作衣裳红锦绣,玉为肌骨白凝脂”……

有说荔枝香味的:

巧裁霞片裹神浆,崖蜜天然有异香。

还有,就是如张九龄一般,就是怒赞:

状甚瑰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0)

这个审美和口味的问题,还真不好绝对化,虽然荔枝好吃,但也有人觉得榴莲才是水果之王呢。比起古人来,今人真是幸福地太多,在吃这件事上,考虑的不是如何才能吃到,而是如何选择吃。


3-都是荔枝惹得“祸”之现代篇——“荔枝病”和“荔枝酒驾”

唐朝有位叫王建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叫《送严大夫赴桂州》

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

水驿门旗出,山恋洞主参。

辟邪犀角重,解酒荔枝甘。

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好一句“解酒荔枝甘”,古人浪漫的很,可不敢信以为真,要知道三颗荔枝下肚,就可能被交警叔叔判为酒驾。吃了荔枝,嘴里的酒精浓度会升高,一吹就露馅,还是要随身带着清水,以证清白啊。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1)

至于“日啖荔枝三百颗”更是夸张到了上天,要是信了东坡先生,那可能就要医院一游了。如果一下子荔枝吃得太多,就很可会得“荔枝病”,头晕、心慌、乏力、出汗……严重的会四肢厥冷、抽搐甚至突然昏迷。这是因为荔枝中的果糖刺激了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引发的低血糖反应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2)

至于吃荔枝上火,比起来只是小CASE了,如果脸上冒痘或者流鼻血了,那只说明了一个问题——你吃得太多了。据说,荔枝蘸酱油,可以去火,这绝对是黑暗料理的画风。如果不敢尝试,那就是荔枝壳煮水喝吧,也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3)


4-荔枝鲜食和荔枝入酒

中国人对于怎么吃荔枝,古人的研究早已到了登峰造极的段位。

《本草纲目》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健身)、治瘰疬、瘤赘……”等病。

《玉揪药解》中说荔枝“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昧,功用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

入了夏,人的阳气浮于体表,体内反而虚寒,因此性热的荔枝可谓来得正好。

既然,天赋自然在六月送来荔枝,自然是鲜食最佳,但不宜多食,荔枝干果虽然也甚好,但在口感上自然差了很多。此外,荔枝饮或煮粥,减去几分热性,对身体更是平和。荔枝入酒,又多了几分雅趣。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4)

但总有一条,适量而止,不可多食、贪食。


尽管如此,从古至今,荔枝惹了不少“祸”,但我们依然无法拒绝有荔枝到来的六月。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5)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宋·李师中《菩萨蛮·子归啼破城楼月》)的迤逦景象,如今只能梦中见,但是“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 却不必遗憾“可怜生处是天涯”。

无论荔枝长在何处,也不论我们身在何处,到了六月,荔枝快到嘴里来!

荔枝吃汁不吃渣就不上火真的吗(都是荔枝惹的祸)(16)

如此滋味,甚是想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