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帮孩子过家庭作业的时候,他说语文练习有一条不会写。我拿过来看了一下题目要求,是写比喻词填空。
全部的题目如下:
大阳像_________。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___。星星像__________。柳树的树枝像__________。燕子的尾巴像__________。荷花像__________。苹果像__________。柿子像__________。小河像__________。河面像__________。草地像__________。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一般理解,比喻的双方都会有一个直接会间接相类似的地方,类比在一起,让文字更加生动,更便于理解。所以具体像什么,孩子可以自由发挥,但是因为是练习,所以每一个“像”后面老师都给出了标准答案。
有的还算比较形象,比如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孩子一看就明白。
有的孩子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比如柳树的树枝像辫子。这就需要孩子拐个弯,把春天来了,柳树绿了,长长的柳枝长出了新芽,就像春姑娘长长的头发联系起来。
还有河面像什么,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像镜子,孩子就表示不能理解,他觉得河面不可能会像镜子。我说因为它们都可以照出人的影子,这一点很像。但是孩子反驳说,镜子是静止不动的,而河面中流淌的,要说像也只能是池塘表面像镜子。
好像的确是这样。
不过这都还好,我最不能理解的是荷花为什么会像小姑娘。我怕这个答案是出自哪篇课文里面的,让他第二天去学校问一下老师。
孩子回来后说,老师解释是因为荷花好看,所以像小姑娘一样。
好吧,我只能牵强地理解成,荷花和小姑娘都是粉粉嫩嫩的,所以可以进行类比。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星星也不是单纯地像眼睛,而是一闪一闪的星星,像一眨一眨的眼睛。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大语文”时代,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说,现在语文考试复习阅读理解根本没有范围,因为范围实在太大了,考的就是孩子的阅读储备量,甚至可以细到西游记里妖怪使用什么兵器。
可是一边要求孩子读万卷书增广见闻,一边又要求孩子把读过的所有书的理解,都化成一两行标准答案,这样学习语文的方式,还真是让我有点不淡定。
02还有一件事情也很有意思:
一个在海洋馆工作的朋友,经常要去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海洋生物的科普讲解。她跟我说,最害怕的是去幼儿园,因为在互动环节孩子们总会脑洞大开,用发散型的思维问一些奇思妙想的问题。
比如,章鱼有八只手,上厕所有哪只手擦屁股;水母是细胞分裂繁殖,那么奥特曼打了水母,水母会不会感觉疼……
年龄越小的孩子,这样的问题越多,而越往小学走,孩子这种“奇怪”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就算有提问,问的问题也是惊人的一致。
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们往往“见多识广”,也更加中规中矩,都只是象征性地问一些,可以从百度百科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这不禁让我想起崔永元对孩子学校教育,发出的那句“别让孩子聪明伶俐地进去,呆若木鸡地出来!”的感慨。
当然,这也并不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他们哪怕对自己的孩子也一样是这么教。因为他们的教案在那里,标准答案在那里,不按那个答,孩子可能就会判错,可能失分,可能拉低班级总分,影响优秀率,影响升学率。
可是未来几十年之后,人类将会全面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所谓的标准答案都会有统一精确的机器作为衡量标准,但一个人的价值却恰恰在自己的独特性上。
031968年的美国内华达州,曾有一位勇敢的妈妈曾将自己3岁女儿的幼儿园老师告上了法庭,只因为老师教女儿认识了字母“O”。
这位妈妈的理由是,幼儿园老师的做法剥夺了她女儿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女儿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
那位妈妈在法庭上为女儿辩护说,老师告诉了女儿那个字母叫做“O”,就意味着剪掉了她一只想象的翅膀,把她扔进了只有26个字母的小池塘里。也许自己女儿的想象力并不丰富,但是也不可以剥夺她想象的权利,因为只有一只翅膀的天鹅是飞不起来的。
最终,这位妈妈打赢了官司,并且她为女儿的辩护词,成为了美国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修改后的规定中,写明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玩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这位妈妈之所以如此重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是因为她知道,孩子今天的想象,就是世界未来的样子。
当然,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没有办法达到,按孩子不同的特性来因材施教。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作为父母最难的就是,一边设置边界,规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另一边又要鼓励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所以即使是孩子认为太阳像火球,苹果像红宝石被判错,也没关系,孩子想象力的大门从来不是用分数来衡量的。
不加思索地让孩子统一答案,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容易,但却是以牺牲的孩子想象力为代价。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在鼓励孩子发挥想象的同时,也可以带着孩子深入真实的生活,多看多想多思考,孩子脑海里的画面越鲜活,想象就会越生动。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包括想象在内的能力却需要通过自己慢慢练习和磨合。
现实中的人生,很多情况都没有标准答案,就像老师也没办法准确解释,为什么苹果不能像红宝石。父母能做的就是在这些既定的条条框框之下,为孩子开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天地。
或许有人会说,你在这儿说有什么用,有本事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
首先我不认为外国的月亮一定会更圆,中国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文化里,更容易帮他了解自己,寻找归属感。
其次只要有更多的父母和老师认识到这些问题,我们的孩子也可以拥有多姿多彩的想象力。
PS:这是2019年发布的第20篇原创推送,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