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891年~979年 )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1)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小编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先看一看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皇帝都有谁?他们有何丰功伟绩?

一、后梁

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 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

朱温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儿子们也借此谋取继承权。公元912年5月,朱温在病中应允曲意伺候他的儿媳王氏的要求,要将皇位传于其丈夫(朱温养子朱友文)。三子朱友珪和妻张氏听到后,十分妒恨,决心干掉朱温,夺取皇位。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晃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毛泽东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2.梁承帝郢王——朱友珪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2)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遥喜,后梁太祖朱温第三子,母亳州营妓,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历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莱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弑父登基,改年号为凤历。朱友珪继位后,大量赏赐将士以图收买人心,然众多老将颇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无度,因此人心沸腾、民怨四起。

凤历元年(913年),朱温的外孙袁象先、女婿赵岩、儿子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朱友珪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以及张皇后杀死。朱友贞继位后,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3.后梁末帝朱友贞——杀兄自刎的后梁末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3)

后梁末帝朱友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后梁太祖朱温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最后一位皇帝,913年-923年在位。朱温称帝后被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珪弑父朱温,即皇帝位,任命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凤历元年(913年),朱友贞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即皇帝位。龙德三年(923年),朱友贞为后唐所迫自杀,时年36岁。

二、后唐

五代之一,李存勖(即后唐庄宗)所建,都洛阳,历三姓四帝,共十四年。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占有四川十年,是五代十国时疆域最大的国家。后唐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和朝代,它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后唐的建立至其亡国历时十三年891年至936年,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1.后唐庄宗李存勖——死于兵变的后唐开国皇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4)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并以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天成元年(926年)死于兵变。

庄宗自小长相卓尔不群,成年以后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又长于谋略,生前统一大部中国,开启后唐中兴霸业,世人论五代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叠,曾自制词谱,后人为之惊艳。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2.后唐明宗李嗣源——开创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5)

李嗣源(867-933年),原名邈吉烈,应州金城人,沙陀族,晋王李克用养子,生父李霓,后唐王朝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

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于魏州起兵,后唐庄宗兵变被杀,李嗣源在石敬瑭引导下进入洛阳监国。

即位后,改名李亶,改元天成,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政治号称小康。但不通汉文,难理朝政,用人不明,不能分辨庸贤奸善。后期残忍嗜杀,内政昏暗,姑息藩镇,停止中央集权运动,以致孟知祥占据两川反叛,权臣安重诲跋扈难制,次子李从荣骄纵不法,变乱迭起,朝政混乱。弥留之际,李从荣举兵造反,明宗饮恨而死,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3.后唐闵帝李从厚——刚一继位就被推翻的闵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6)

李从厚(914-934年)小名菩萨奴,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一作第五子),母为昭懿皇后夏氏,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

天成元年,授任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二年,任改河南尹。长兴元年,封宋王,兼成德节度使。二年,加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改邺都节度使。四年十月,明帝驾崩,即位于洛阳。

应顺元年四月,潞王李从珂篡位登基,被废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时年21岁。后晋天福元年,追谥曰愍皇帝。

4.后唐末帝李从珂——李从珂自焚而死

李从珂(公元886~936年)本姓王,小字二十三,母魏氏,镇州平山(今河北正定)人。后唐明宗李嗣源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末代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

长兴二年,安重诲死后,李从珂出任左卫大将军,兼西京留守。三年,进位太尉,升任凤翔节度使。四年,晋封潞王。

应顺元年四月,废黜后唐愍帝后即帝位,改元清泰。清泰三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大辽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终年51岁,葬于徽陵。

三、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即后晋高祖)所建,都开封,历二帝,前后十二年。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登基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后晋的建立造成了燕云十六州大片领土的丢失,为日后北宋边患埋下了祸根。

1.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7)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是为(后)晋高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2.后晋出帝石重贵——好武不好文的不称职皇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8)

后晋出帝,名石重贵(公元914~964年),石敬瑭养子。石敬瑭病死后继位。在位4年,国破被俘后病死,终年51岁,葬于今辽宁省开原县。

石重贵即位后,向辽帝自称孙儿,却不称臣而主张抗辽。在军民支持下,他几次击退了来犯的辽军。公元946年,石重贵派大将杜重威、李守贞统兵北方攻辽。杜重威一心想投靠辽朝,自立为帝,在到了前线以后按兵不动,派人去秘密和辽联系。辽帝同意他投降,他便胁迫将士降附辽朝,并随辽军回兵进攻汴京。石重贵闻报大惊,又无可奈何,急忙与后妃10多人准备自焚,后为亲军将领薛超劝阻,奉表出降,后晋亡。

石重贵被辽帝耶律德光废为负义侯,迁往黄龙府(今吉林省辽安县),不久又被迁居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一路上,他颠沛流离,受尽苦楚,随从的妃子也先后被辽将强索去,最后连亲生女儿也被辽帝兀律(即辽穆宗)抢去,赠送给兀律妻兄禅奴为婢妾。

四、后汉

后汉(947年——)高祖刘知远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二帝,前后约四年。

1.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9)

刘知远(895年-948年),即后汉高祖,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表面上说他不想当皇帝,在将士们喊他“万岁”时还让人去制止,说:“契丹势力还很强大,我军军威也没有扬名天下。”后来还是郭威等大将的劝说有些分量,郭威说:“现在远近之心,都不谋而同,将军称帝是天意。如果将军不趁势取之,只管谦逊,恐怕会使人心离散,万一有人先行称帝,那就很被动了。”

刘知远听从了郭威的建议,在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二月称帝于太原。

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后更名刘暠,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因病崩于万岁殿。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后汉高祖睿陵,位于今禹州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柏嘴山之阳。

2.后汉隐帝刘承祐——五代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10)

后汉隐帝刘承佑(公元930年3月28日―公元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

公元948年―公元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后,刘承佑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佑,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乱,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佑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定谥曰"隐"。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

五、后周

后周(951年——960年),郭威先称监国,后称帝,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后周传三帝,共十年。公元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领兵北伐时,发动了“陈桥兵变”,灭亡后周。

1.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诛隐帝 建立后周政权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11)

郭威(904年-954年),后周太祖,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

曾为后汉的邺都留守,后汉隐帝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以激起了郭威反叛。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951年2月13日,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

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

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死后庙号为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2.后周世宗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12)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柴荣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

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继位为帝。

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商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

3.后周恭帝柴宗训——陈桥兵变天下被赵匡胤夺走

五代十国后唐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皇帝一览)(13)

后周恭帝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五代时期后周最后一位皇帝。

广顺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于澶州府第。显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同年,周世宗去世,柴宗训即位。显德七年(960年),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赵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皇帝。


以上就是五代的皇帝,这是一个被历史忽视的皇帝,有英明的,有暴虐的,你看后有什么想说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接下来十国的皇帝一览。

小编:小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