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患者发病后,绝大多数都会失去基本的步行能力。所以,恢复步行功能,甚至是恢复到正常的行走能力就成为了广大偏瘫患者的迫切愿望。偏瘫患者病情平稳,刚刚可坐可站时,常常被“积极康复”的家属“架着”或是“拖着”,就开始了“走”的训练。

脑卒中偏瘫康复用到哪些评定方法(康复训练注意3个核心要点)(1)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患者本人的不懈努力和家属“反反复复”的折腾,偏瘫患者终于会走,但很多问题也同时出现。如此这般训练出来的偏瘫患者一般会有以下通病:患腿整体僵硬,站立不稳,走路划圈,拖腿行走等等,患者走成这个样子,无论如何都称不上走的好看,更为麻烦的是患者此时往往并不能独立行走,常常需要家属的陪伴或者扶拐才能勉强步行。而偏瘫患者上述的步行姿态,有个专业的术语称呼叫“偏瘫划圈步态”,那么,如何预防偏瘫步态,走好看呢?

脑卒中偏瘫康复用到哪些评定方法(康复训练注意3个核心要点)(2)

“别出错”很重要

脑卒中(中风)偏瘫后进行的“康复锻炼”实际上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刚刚能坐能站就着急在家属的帮助下练习行走,那么患者一定会采取“坏腿怎么容易动就怎么动”的运动方法。虽然有些轻症患者在这样训练方法下确实恢复了不错的步行能力,但是大多数患者却不能在患病后短短数天内恢复较好的腿部基本运动功能(比如可以较为灵活地“蜷腿”,“勾脚”),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强迫进行“步行”,怎么可能不出现错误呢?

康复建议:

1:多多进行“床上运动”:患者平躺在床,患侧(也就是偏瘫侧)靠近床边,家属一只手轻握脚踝,另一只手拖住膝盖窝,要求患者主动用力,蜷腿。这个动作的要求在于:患者蜷腿时,脚后跟要一直贴着床面,不能抬起。蜷腿时要保持“正上正下”,不可左右晃动,患者要主动用力,家属在患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加以辅助。

脑卒中偏瘫康复用到哪些评定方法(康复训练注意3个核心要点)(3)

2:进行“勾脚”运动:患者平躺在床上,蜷腿,膝关节弯曲至90度,家属一只手托住患侧脚底,同时让患者做“勾脚尖”的运动,勾脚尖时,脚尖要朝向外上方勾。

勤练站功,不要着急走

行走需要稳定,需要平衡。患者脑卒中(中风)后,由于“病腿”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异常,直接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如果我们把“行走”近似看作“左右腿交替单腿站”,那么为了保证良好的行走姿势,则需要双腿均需要保持短时的有良好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下的“单腿平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行走不稳,“挺膝盖”,“打软腿”等异常现象。

脑卒中偏瘫康复用到哪些评定方法(康复训练注意3个核心要点)(4)

康复建议:

1在练习好双腿站立的情况之下,逐渐练习“坏腿”负重,最后达到“坏腿”几乎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

2“坏腿”几乎完全承重时,缓缓抬起“好腿”,同时“坏腿”膝关节稍弯8-10度。

走路的时候多“想想”

完成床上的“蜷腿”训练和“坏腿站立承重”训练后,就可以尝试练习行走。但是在进行“步行训练”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出现异常的姿势,养成不正确的行走习惯。

脑卒中偏瘫康复用到哪些评定方法(康复训练注意3个核心要点)(5)

康复建议;

1行走时先轻迈“坏腿”,尽可能按照“轻弯胯,微弯膝”的方法,慢慢地把“坏腿”迈出去,尽量用“坏腿”的脚后跟着地,然后慢慢把身体的重量压到“坏腿”上。

2“坏腿”完全负重后,膝盖保持10度左右的弯曲,然后抬起“好腿”往前迈步,迈步的幅度不宜过大,以“好腿”的脚后跟落地点略微超过“坏腿”的脚尖为宜。这样即可以保证步行姿势的基本正确,同时也可保证患者的平衡,避免摔倒。

脑卒中(中风)后出现步行功能障碍,如果想要恢复较好的步行姿势,刻苦康复练习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注意练习方法的正确性。文中介绍的“康复建议”是脑卒中(中风)偏瘫后患者步行康复训练的几个基础核心要点,按照上述方法多练习,可以预防“偏瘫步态”的出现或减轻“偏瘫步态”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但是,脑卒中(中风)后的步行功能训练并非仅仅只是几个“核心训练动作”,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需要真正恢复“好看”的步行,还需要患者和家属自我多学习思考以及专业康复人士的精心指导。#运动康复# #健康热力计划# #脑梗塞# #健康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