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能分得清古代皇帝的尊号,谥号,庙号,年号,分别是什么意思,今天虎臣就来带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咱们挨个来说。

历史上有的皇帝称谥号有的称年号(古代皇帝的年号)(1)

先说年号,古代的主要纪年有帝王纪年、公元纪年、岁星纪年和干支纪年。汉武帝之后,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但是,每个皇帝不一定就一个年号,有的皇帝是有多个年号的,并且并不是说年号只能有一个皇帝用,其他皇帝也可以用。一般来说,都是新皇帝登基当年或者是次年就改元。因为清朝皇帝一生都只用一个年号,所以我们一般用年号称呼清朝皇帝。

历史上有的皇帝称谥号有的称年号(古代皇帝的年号)(2)

谥号是干什么的呢?谥号就是皇帝死后,对一个皇帝的评价,所以你看都非常长,除了亡国之君没有谥号,其余的皇帝都有谥号。和年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谥号是一个皇帝独有的,至于亡国之君的谥号,得看后继朝代给不给。谥号有好有坏有平谥,因为是对皇帝的评价。秦始皇没有谥号,秦制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认为不妥,因此秦帝没有谥号。汉朝皇帝,一般都是两个字谥号,第一个字是孝,后面自己配,除了刘邦,刘秀,都是这样。虽然说谥号有好有坏,但是基本上除了亡国之君,一般都不会给恶谥,最多给个平谥。

历史上有的皇帝称谥号有的称年号(古代皇帝的年号)(3)

庙号又不一样,在汉朝早期,庙号是一个比较稀罕的东西。汉景帝刘启,文景之治的那位,他就没有庙号。古礼云天子七庙,即天子可以追祀七世祖。即便贵为皇帝,传到七代之后也不能再被单独祭祀,需要将神主牌位迁入太庙之中统一祭祀。但古人也认为,某些有着特殊功绩的皇帝应被后代永世单独供奉,即所谓的“不祧之宗”。而所谓“庙号”,即是对应着这些“不祧之宗”的祭祀庙宇。因此,庙号的第二个字一般不是祖就是宗(有所谓“祖有功,宗有德”的说法)。因为庙号的特殊意义,一般不存在贬义的庙号。而亡国之君,无论后续朝代有没有追谥,追谥是褒是贬,都不会有庙号。

历史上有的皇帝称谥号有的称年号(古代皇帝的年号)(4)

唐朝之后不一样了,庙号开始泛滥了,只要是个皇帝,无论有没有功绩,都有庙号。和谥号不一样,庙号一般就俩字,没谥号那么长。所以唐朝皇帝普遍称呼他的庙号,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之类的。

历史上有的皇帝称谥号有的称年号(古代皇帝的年号)(5)

至于尊号,这个真没有什么好说的,纯粹就是下面人给皇帝拍马屁的时候用的,属于可有可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