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北京有二十座城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里九外七皇城四”。民国期间,又陆续增辟了和平门、建国门和复兴门。严格说来,“民国新三门”不算城门,因为没有城台、城楼,更没有瓮城,只是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通道,算是豁口。这其中和平门开辟最早,拆建过程也最为曲折,坊间议论颇多。如:和平门的命名为什么有新华门和兴华门之说?城门的匾额是华世奎和徐济甫谁题写的?门洞开了一个还是两个?哪年竣工?等等,受好奇心的驱使,小编查阅了老报纸,为什么选择报纸这个类型的文献呢?因为它时效性强,而且时事版可信度也比较高,看看能不能为读者还原这段历史,顺便探寻一下和平门拆建背后的故事。

缘起

民国三年(1914),京都市政公所成立当年,就计划以新华门为起点修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北与总统府(中南海)相连,南可直达厂甸、虎坊桥,既方便交通,又促进经济。不过,要修通这条路,就得在西城墙根的化石桥处开门洞。

此前,经商办事不是绕正阳门,就是绕宣武门。到了民国,老百姓盼着在西城墙开门,但正阳门一带的商人唯恐人们不绕路,影响生意,就散布舆论说,随意开凿城门会致“王气”泄露。袁世凯本人极其迷信,又在筹划称帝,便将此事否决了。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

陈独秀所作的《北京十大特色》

民国七年(1918),南、北新华街基本竣工,但由于化石桥处的城墙门洞未打通,街道未能实现贯通。陈独秀在《北京十大特色》中批评说:“一条很好的新华街的马路,修到城根便止住了。”遗憾的是,小编没有在老报纸中找到这一时期有关开辟和平门的报道。

施工

民国十三年(1924)底,冯玉祥进京,急于给新华街通电车的商会重提此事,冯欣然同意,交予京畿警备司令兼北京市政督办鹿钟麟办理。鹿曾驱逐溥仪出宫,行动力一流,他不仅调动部队,还亲自挥镐拆墙,在化石桥城墙处开辟了一个豁口。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2)

1924年11月9日的《申报》,这是最早提出开辟和平门建议的报纸,没想到不是北京地区的报纸,而是上海地区的《申报》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3)

北京电:有人建议摄阁,速开正阳门宣武门间域门,名和平门,以纪念和平。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4)

过了十天,1924年11月20日,北京地区的《晨报》才刊登出《正阳宣武间将辟和平门》的报道,副标题中还写出了“冯军愿担任工作”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5)

同日,另一家北京地区报纸《顺天时报》,也以《南北新华街开和平门》为题刊登消息。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6)

1924年11月26日,中英合资开办的《新闻报》,也以《北京新辟和平门》为题刊登消息

豁口虽已打开,但要建设城门,还需进行设计及桥梁的配套工程。民国十五年(1926)初,京都市政公所重启和平门工程,并做了详细筹划,关键的经费问题由京汉铁路局负责,工程又进行了一年,到年底才完工。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7)

1926年6月,北京《市政月刊》中《修建化石桥和平门工程之现状》一文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8)

1926年7月25日《,晨报星期画报》中《建和平门处》,图中可以看到和平门豁口已经扒开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9)

1926年7月,北京《市政月刊》中《京汉铁路管理局函为复化石桥和平门应装设铁栅栏已电饬工程处迅速办理由》一文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0)

1926年8月,北京《市政月刊》中“和平门北面”施工现场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1)

1926年12月5日,《晨报星期画报》中“和平门正面”施工现场

高13米,宽10米,各装两扇铁门的两个门洞建成了,护城河上的混凝土桥也建成了,取名和平桥。又找到天津书法名家华世奎,邀其题匾(润笔费五百银元),华氏善写榜书,在天津写就送至北京刻石,填涂朱漆,嵌于城门之上,很多人看后都称赞不已,认为其字凝重舒放,苍劲挺拔,符合京师城门的气势。不过此时主政北京的军阀变了,变成了“大帅”张作霖。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2)

1926年12月6日,上海的《晶报》刊登了华世奎为和平门题字的消息

竣工与更名

民国十六年(1927)初,大门举行落成典礼时,照片上的城门匾额是“和平门”,但记者标题却写“兴华门”。此后的亲历者口述也说法不一,让这道门的命名有了多种说法。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3)

1927年1月19日,《北洋画报》中“北京新辟之和平门”施工现场,已经看到“和平门”三个大字,和两个大门洞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4)

1927年2月8日,《益世报》刊载了“和平门落成典礼”

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和平”一词因为有影射昭和天皇之嫌得罪了日本人,被迫改成“兴华”;第二种,有好事者跟“大帅”说,“兴华”跟李大钊的闺女李星华谐音,张作霖刚杀害了李大钊等革命者,岂能不心虚?就改回了和平门;第三种,此门原本要叫“新华门”,以便与南、北新华大街相衔接,但为了与中南海的新华门区别,又因为人们的厌战情绪,改为和平门。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5)

1927年2月,《北京画报》刊载“兴华门之榜书者”,揭秘了兴华门的榜书作者为徐济甫,说明当时已经做好了更名准备

大门开通之际,正值北伐军节节胜利,而北京人家门楣上多写“中正和平”,张作霖嫌“和平”与北伐军领袖蒋介石的“中正”之名有关联,就改为“兴华门”。1928年奉军退却后,兴华门又改回和平门,原来的匾也安放回去,直到拆除城门为止。和平门的开辟,使南、北新华街连为一体,为京城西侧添了一条与中轴线大体平行的西线,也为厂甸的繁华做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北京当时人口尚不足200万,但厂甸庙会半个月之内,游客便可达数十万人次。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6)

1927年3月5日《申报》北京陈兴亚通令各区署,准市政公所函开,奉安国军张总司令核定,改和平门为兴华门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7)

1927年11月,北京《市政月刊》刊载兴华门落成摄影,图片中城门名仍为和平名,看来时间上还来不及更改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8)

1934年5月22日,《北洋画报》刊载了“第三届铁路沿线展览会平汉馆陈列的和平门模型”,模型中门洞、铁路道口、门房、栅栏一应俱全,放在今天,这也算一件不错的文创产品了

再拆

1958年5月,为改善北京交通,和平门的门洞拆除,形成宽70米的城墙豁口,豁口中间铺18米宽的沥青路面。同时废弃旧桥。另建新桥。六十年代修建地下铁道时,和平门东西城墙被拆除,但“和平门”之称,却以地名的形式保留下来。1971年1月15日地铁正式运行时,因此处所设的车站位于南北新华街交界处,所以叫“新华街站”,后更名为“和平门站”。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19)

1956年,和平门门券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20)

1958年5月9日《北京晚报》头版刊载“和平门拆门洞开豁口”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21)

“和平门拆门洞开豁口”一文

朝阳门城楼修缮(话说老报纸揭秘和平门拆建故事)(22)

今日和平门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