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感觉是“他挺聪明的,就是懒”,甚至很多老师的评语也是“该生非常聪明,但是对待学习不够勤奋”……

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他时不时的机灵劲,恨的是聪明不用在正事上。

01

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你其实很聪明,就是比较懒”,这样的形容无异于给孩子贴上了“懒”的标签,会强化孩子“懒”的行为,就会变得更难改变。

所以父母即使真的这么认为,也千万别让孩子听到这样的评价,孩子的理智脑还未发育成熟,不容易延迟满足,对很多享受的事情非常积极,对长久的学习活动却缺乏动力。

所以想要让孩子把聪明劲用在对的地方,就要搞清楚孩子明明很聪明,为什么就是懒得努力?

孩子太懒怎么教育鼓励也没用(孩子很聪明只是有点懒)(1)

02

一般聪明但是又很懒的孩子有这两类:

1.孩子很“皮”

这类孩子基本是在15岁之前,性格比较活泼,但是不听父母的话,父母说一句他懒,他要顶10句。

这样的孩子呢,人生观还没有开化,精神世界比较晚熟,但是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讲义气。

要让这类孩子“勤奋”起来,那就要先跟他们交朋友,具体怎么做呢?

一个字:“演”。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小段,他就非常懂得跟这种活泼聪明的孩子交朋友。

有一次他和自己很久没有见过的侄子见面,在见面之前已经听哥嫂说了侄子多么的调皮不听话了。

一见面他就冲过去给了侄子一个熊抱,非常热情的说我想死你了,我的好兄弟!

侄子都错愕了,但是很快就被小段的江湖义气给拿下了,开始真的和他称兄道弟。

小段也非常直白,一点都不拐弯抹角的把侄子里里外外夸了个遍,这样的肯定让侄子更是欣赏他了,觉得他简直是自己的知己。

后面他看进展顺利,开始实现目标:直接下口令,用兄弟交情对侄子说出自己对他的期望,并且希望他别让自己失望。

果不其然,侄子眼睛发亮,完全被他的演技蒙在鼓里,非常义气的说绝对没问题。

再后来每次侄子都努力学习,为了得到他这位好兄弟的认可和肯定,不仅仅聪明还很勤奋。

从小段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让这类孩子告别懒散的方式就是先跟他做朋友,取得他的认可和信任,他才可能会听从你的引导。

孩子太懒怎么教育鼓励也没用(孩子很聪明只是有点懒)(2)

2.孩子很“疲”

这一类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已经15岁以上了,父母说他懒,说个10句,他连半句都不想回,整个人呈现的都是一种麻木、破罐子破摔的疲态。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是因为这类孩子知道自己很聪明,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也付出过努力,但是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渐渐地就无所谓了。

积极性和自信心被打击了,慢慢地就变成了父母们所说的“懒”。

往往不是那么聪明的孩子,反而钝感力强,知道自己没有那么聪明,所以即使结果一般,也不会太在意。

但是聪明的孩子是非常敏感且要强的,他想证明自己的聪明,所以非常注重结果,一旦失望,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

比如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小学初中的时候很乖很勤奋的,上了高中以后就突然变了,变得什么都无所谓,非常懒散,不求上进。”

他们发现了孩子表面上的变化,却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可能会开始给孩子贴标签“很聪明,但是太懒了”,甚至去指责,用打压式的激将法。

这些除了让孩子破罐子破摔以外,对于改变他的现状没有任何作用。

孩子太懒怎么教育鼓励也没用(孩子很聪明只是有点懒)(3)

所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千万不可以指责和打压,而是要给到孩子现实的回报,让孩子的聪明得到变现。

比如,开车时,孩子帮助父母指明了方向,精准导航。或者是父母组装物件时,让孩子参与,帮助组装成功。

在这些时刻,都体现了孩子的聪明,父母不可以无视,而是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说出孩子聪明的细节,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一些现实的成就感。

03

通过以上两种分类,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种类型,改掉喜欢说教、指责的习惯,看到孩子懒惰背后的心理。

就会知道他们想要的无非是自己的聪明被看到,父母可以肯定他们的聪明,不断强化使他们愿意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切忌去强化“懒”这一点,孩子做了任何一件小事,父母都应及时耐心地夸赞他其中的用心和勤奋,这样孩子想懒都很难。

孩子太懒怎么教育鼓励也没用(孩子很聪明只是有点懒)(4)

要相信,没有不愿意勤奋努力的孩子,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非常愿意学习和探索世界的。

你会发现小学的孩子比初中的积极,初中的比高中的积极,高中的比大学的积极……

孩子的积极性在下降,渐渐地成为了大人眼中“明明很聪明,偏偏要这么懒”的孩子。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作为父母,是否真的给到了孩子好的引导?

教育孩子只要用对方法,任何时候都不会晚,愿父母都能成为孩子心中最明亮的灯塔,为孩子的成长做好指引。

你的孩子有叛逆、厌学、沉迷手机等问题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