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1)

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河南越调何时首次入京?‖老家许昌

注:本文选自《许昌越调》一书,编著:马炎心、贾凤翔、王文亭。

据地方志书记载,许昌越调史上第一个戏班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禹县衙门及马车场组建的越调戏班。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戏班成立的时间是在光绪初年,演员主要来自南阳一带,领衔主演为王庆和,两下比较,时间相差了一百多年。这个怎么解释呢?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这个戏班成立时间应在乾隆年间,王庆和只是后来在此“搭班”而已。既是搭班,说明原来就有班,而且在许昌境内还有“乾隆十九年(1754)越调开始流入临颖”的记载。(欲了解更多越调往事,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越调往事:不管啥戏多好听,不胜桂红哼两声)

据现有资料,除上述禹县、临颍,在乾隆年间有越调班的记载外,还有:道光十二年(1833)宝丰组建了大丰营、周营越调班;道光末年(1874)禹县组建了“六房班”;咸丰初,叶县有陈德刚班;光绪年间,襄县成立“七班戏”;光绪二十九年(1903)叶县成立“大营班”。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2)

尤其是光绪初年,南阳籍越调艺人王庆和(红生)来到许昌后,先入禹县“六房班”,后入“马车场班”。他擅长演关公戏,声如洪钟,夜晚唱戏声传五里开外。他主演的《灞陵挑袍》、《古城会》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气度非凡,扮相酷肖,人称“活关公”。演出时一些群众为之焚纸烧香,顶礼膜拜,庙内塑工以其形象雕塑关公塑像,可见影响之大。同来的还有他的师兄丑角演员“老迂阔”(艺名)与男旦演员肖芝等。

民国时期许昌地域内出现的越调班社越来越多,如:民国六年(1917),杨小凤、盛文英夫妻办文凤班,后毛爱莲在此学戏。文凤班曾战败梆子。群众说:“大油梆好腔,二油梆好箱,对不过杨小凤光脊梁。”

民国九年(1920)襄县王嘟噜出资办班,戏班演到漯河、襄樊、汉口等地。同年,叶县彭克俭出资供窝班,收徒三十余人,杨小凤参演声势大振。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3)

民国十六年(1927),襄县成立下路调越调班石行戏。由石行同业公会供戏,每个石行捐石磨一盘,并添戏箱。主要演员有孙书德、刘秀荣、李明玉等。同年,许昌县张潘乡的张三余、张书监组建窝班,申凤梅于此学艺。同年,鄢陵刘庄组班,到外县、乡演出。同年,襄县张勋、赵小梅,长葛刘莲蓬到许昌组班。

民国三十一年(1942),毛爱莲任班主组建戏班,申凤梅曾参与演出。四年后戏班正式命名为“兴爱剧社”,唱红河南。此外,年代不详的尚有:长葛同乐社,由工商界所办,著名演员刘莲蓬、张桂兰曾为该班主演。石固镇牛永班。鄢陵坡冯村班。禹县灶爷店班、方岗班、瓦店班、刘沟班、范坡班、顺店班、柳河班。30年代,申凤梅、张桂兰曾到禹县马车场班、灶爷店班演出,襄县女演员老闺女曾经参与。

新中国诞生前夕,解放军就帮助成立了漯河胜利越调剧团。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4)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又组建了一些新型的越调剧团,有周口市红光越调剧团(前身兴爱剧社)、襄城县人民剧团(前身七班戏)、襄城县工农剧团(前身石行戏)。1955年后两个团被更名为襄城县越调一团、二团。到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全省公办越调剧团已达到16个。1958年上述剧团又转为地方国营。

1959年许昌专区越调剧团的建立,将许昌越调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关于许昌越调剧团成立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59年,另一说为1960年。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酝酿过程。1955年8月,根据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民间剧团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许昌有关部门对全区18个县市进行登记,后经省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给26个剧团颁发了演出证书。其中有豫剧团18个,越调团3个,曲剧团4个,京剧团1个。3个越调剧团就是周口市红光越调剧团和襄城县越调一团、二团。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5)

到1956年底,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郑州举行,许昌专区三个剧团组成许昌专区代表团,与商丘、郑州、开封、南阳共5个代表团参演了越调戏,有5位越调演员张秀卿、申凤梅、张桂兰、毛爱莲、李明玉获一等奖。

1959年全省越调会演在许昌举行。许昌专区以襄县越调一团为班底,又从襄县越调二团和周口红光越调团抽调毛爱莲等部分演员组成许昌专区戏剧院越调剧团,集中排练剧目,准备参演。许昌演出的剧目为《无佞府》、《大保国》。《无佞府》“点兵”一场还被拍为舞台戏曲片。这次会演后,代表团即于10月份到郑州公演《无佞府》、《大保国》,庆祝国庆节。

1960年3月,越调剧团从戏剧院分出,成为独立的许昌专区越调剧团,毛爱莲任副团长。该团成立之后,便于1960年10月赴京汇报演出《无佞府》、《掉印》、《一串钥匙》、《一把铁锹》。京剧大师梅兰芳、荀慧生也看了戏,并给予艺术指导。梅兰芳高兴地夸赞毛爱莲:“你演得真不错,是全国很少有的旦角演员,你会红遍全国乃至更远的地方。”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6)

《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戏剧》发表了评论文章“纵谈河南越调《无佞府》”。这次进京演出,是河南越调首次进入首都,对越调这一剧种起到了积极的推介、宣传作用,是河南越调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该团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对越调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先后加工整理排演了《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等剧目。过去越调演出的剧目都是老艺人口传下来的,只有一个故事梗概,演出时演员可随意增删。不仅内容有糟粕,唱词也有很多水词。

为了彻底改变传统戏曲的旧面貌,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艺术,党和人民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关于“改人、改戏、改制”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方针政策。剧团配备了专业编剧,对传统剧本进行加工整理和改编。音乐唱腔过去也是随意的,解放后剧团有了专业音乐设计,对越调音乐的改革创新作出了贡献。如尾声假嗓带吽,是越调唱腔重要特点,但解放后人们却叫起了倒好。这就必须改掉。服装道具舞美的设计也都走上新台阶。

这些新排的剧目,在许昌、郑州和省内外演出后引起轰动,许昌越调开始进入第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河南越调发展史(许昌越调史上首个戏班在哪)(7)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