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游历长江,从四川江油到江苏苏州,从湖北襄阳到江西洪州,他的足迹遍布长江流域,留下无数伟大的诗篇。

从年轻时第一次出川,到古稀之年遇赦返还,武昌是李白人生的重要起点和终点,而他为武昌黄鹤楼题写的诗词则反映了他三十多年的人生际遇。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1)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时李白年29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十二岁,在湖北安陆两人第一次相见,诗文相和,意气相投,遂成为挚友。这首诗,借淼淼帆影和滔滔江水,寄托了无限眷顾之意和送别之情。

武昌,见证了两人的友谊,更成就了唐诗中的一段佳话。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2)

唐开元年间,武昌属于江南西道,隔江的汉阳则属于淮南道。唐朝的道相当于今天的省,所以昔日的武汉三镇属于两省,汉阳属于沔州,武昌属于鄂州。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3)

大唐盛世,天下太平,繁华似锦。值两江汇流之地的武昌是著名的贸易和商业城市,从长江东西的水陆通道和从洛阳南下的南北通道交织于此,人文荟萃,商贾迤逦。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4)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原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复建。

武昌襟江带湖,山水环绕,而在城中央的黄鹤楼则是人们登高凭眺,践行送别的所在。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5)

李白出蜀云游天下,自江油至扬州,便是第一次和武昌的相会,而和孟浩然的友谊,则让李白因楼起诗,因诗留名。黄鹤楼也因为李白的诗作,登顶中国名楼榜首。

只是时光流转,岁月无情,年轻时的因缘际会不仅带来了喜悦和欢畅,也带来了不尽的回忆和留恋。

晚年的李白,因为永王李璘事件受到株连,被朝廷加以罪名流浪夜郎,此时李白已年近古稀。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6)

长江见证了年轻气盛,风华鼎盛的李白,也见证了沧桑白发,落寞孤愤的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李白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再次经过武昌时,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李白和老友史郎中故地重游,在黄鹤楼头,悠悠笛声道出了梅花落的因境生情,寒冬凛冽,人生曲折,三十年前的壮怀仍在,但是年已老迈,纵有一腔热血却再也抵不过岁月的无情。

正如《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所言: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7)

家,是李白少有提及的,李白自年轻时起,即以天下为家,胸怀天下,意欲成就一番作为。但是造化弄人,年近古稀之年,他却还在天涯漂泊,四海为家。

长安是他内心最深挚的家国,但是他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长安,施展抱负了。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8)

人生的变化无常,境遇的崎岖坎坷,一时间,溢满心头。梅花落下,黯然伤神。

黄鹤楼,就像是李白的老朋友。等了他几十年,从李白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它见证了李白的春风得意、浪漫畅想,也见证了李白的失落和苦闷。

唐时的武昌,比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登临黄鹤楼,远眺长江,江边的景致更加妩媚动人,红花绿叶的大自然,给予了李白最好的吟咏源头。纵然有失意和落寞,他每次总能挂棹扬帆,欣然向往。

李白描写的长江(李白的长江时代)(9)

黄鹤楼的故事,李白还没有说完。但这竟然是李白和黄鹤楼的最后一次重逢,三年后李白在安徽当涂仙逝。

长江有意,流水无情,李白的诗意人生戛然而止,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遗憾。如果李白能够再次重游黄鹤楼,又会留下怎样的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