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作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坛上的一颗启明星,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即使去世近一百年后,仍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中的第16名。

其写作风格以幽默和讽刺著称,让人捧腹大笑过后,又留给人无尽的思考。马克吐温年幼时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活与学业,他一十岁就开始独立,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正因如此,他清晰地看到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以及声色犬马的光鲜外表下的虚伪与贪婪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1)

《灵魂曝光》是马克吐温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外乡人,因受到以诚实著称的小镇的公民的侮辱,以一袋金币为诱饵,将小镇公民的贪婪与伪善曝光于众的故事。

本文将从推动情节走动的三封信、以及象征小镇丑恶的三种人设,进行深入地分析。文章最后,再谈谈基于这场贪财闹剧的过程与结局,引发的思考和启发

01 以陌生人的三封信为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者以陌生人的三封信作为推动情节的线索,一步步,一点点引诱出小镇公民的虚伪灵魂,将它们曝光在全国记者的聚光灯下,让这些曾经被美德完美掩饰的丑恶无所匿藏。

作者文章一开篇,用简短的几句话交代清楚赫德莱堡小镇诚实的声誉,并称小镇的公民把诚实“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为下文的贪财闹剧,埋下伏笔,同时也暗讽诚实这一美德,在他们心中的真正重量

平静的小镇,因为一个陌生人的拜访而打破。某天,一个陌生人将一袋金币,交给理查兹夫人,并给了她一张纸条——第一封“信”——后转身离去。纸条中声称他曾经因赌博贫困潦倒,路过小镇时,一个人帮助了他,送给他20块钱,他用这些钱在赌场中发了财。现在他想报答那个帮他的人,把这袋金币送给他。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2)

陌生人说,这个人帮助他时说了一句话,他已经将这句话放在袋里密封的信中,谁能说出这句话,谁就是他的恩人,谁就能获得这一袋金币。

把金币委托小镇中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夫妇,是因为陌生人了解小镇公民的本性,在这些重视声誉的“门面”人物,内心比其他人更加虚伪与肮脏,一袋金币足以激起他们掩藏在伪善面具下的自私与贪婪。

理查兹夫妇虽然压下贪念,将事情告诉小镇报馆主编柯克斯,可是已经激起的贪念因无法满足,灼烧着两人的内心,折磨得他们不能入眠。望着一整袋金灿灿的金币,理查兹夫妇后悔了。

理查兹先生“翻身下床”,“急匆匆”向报社跑去,也正好遇到“急匆匆”赶到报社阻止信息登报的柯克斯,他也希望把金币占为己有。作者对着两个德高望重的人的行动与心态的描写,暗示陌生人已经把“蛇”引出了洞口。

报纸被报社员工提前寄出,两人丧气而归。三个星期后,陌生人的第二封信,让理查兹夫妇兴奋不已。信中写道,行善的人是已故的固德逊,因你曾经帮助过固德逊,所以你理应获得这袋金币。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何时帮过固德逊,也不知道小镇上的其他十八位德高望重的人,都收到了同样的信。

理查兹夫妇把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尽管他们谁也想不起来如何帮助过固德逊,但还是兴奋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信上说,这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改过自新吧。”陌生人是善良的,他希望这句话能唤起这些自私贪婪的人内心的忏悔,他给了赫德莱堡小镇一个悔过的机会。

这封信是一把剑,小镇的公民可以用它击碎内心的贪念与伪善,也可以让它严惩自己丑恶的灵魂。但是,已经贪婪的灵魂犹如忍饿已久的饿狼,没有金币据为己有,怎么会罢休呢?

这些以诚实著称的德高望重的人,全都把这句话占为己有,写在信中,交给了公证人的柏杰士牧师手中,希望能将金币吞为己有,没想到却将自己的灵魂送上刑台。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3)

  • 第三封信“灵魂曝光”:陌生人挑明事实,剖开小镇之民诚实美德“皮囊”下的真实面目

一个月后,柏杰士牧师在全国各地涌来的记者面前,将金币袋里的密封信拆开,信中写的正是这句话: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改过自新吧。牧师宣读完一封回答正确的来信后,正当众人想要称赞来信之人的美德,为赫德莱堡的美誉锦上添花时,牧师又拿出十几封来信。

只有一个人帮助了陌生人,为什么却有十几封信呢。牧师将这些信全部公开,内容与第一封信完全一样。这些寄信的人,全都是这个以诚实著称的小镇中年高德勋的人。而后,柏杰士牧师发现袋子里的全是假金币。这时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场贪财的闹剧。

牧师在袋子底部发现了陌生人给小镇的第三封信,道明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陌生人曾经路过赫德莱堡小镇,却被小镇中人羞辱,他发现这个以诚实美德闻名的小镇,实际上处处隐藏着虚伪和欺诈。于是,便设计了这次报复,揭开小镇伪善皮囊下的真实面目。

陌生人确实是一个赌徒,所设计的这场闹剧,就是一场赌博,他赌他们伪善面具下真面目的贪欲,赌自己对赫德莱堡公民的了解,正因如此,所以他信心十足,稳操胜算。在全国记者的闪光灯下,隐藏在赫德莱堡小镇的美德光环下的肮脏的灵魂无处遁形,陌生人也终于了却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一桩心愿”。

巴尔扎克说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

正如理查兹夫妇和报馆主编柯克斯夫妇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已故的固德逊会把钱给一个不相识的外乡人”,固德逊已死,隐喻着小镇的美德的消亡。或许赫德莱堡曾经确实是一个诚实的小镇,人与人之间坦诚相见,互相扶持,彼此帮助。但是,现在小镇里,这些美德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欺诈、贪婪、伪善与自私。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4)

02 三种人物设定,层层剖开小镇美德矫饰下的贪婪与伪善

作者在文中分别描写了三类小镇公民,从个人,到代表权威的群体,再到代表圣洁虔诚的牧师,通过这三种人物刻画,层层向读者展现出小镇内部的彻底腐烂。

1. 理查兹夫妇:对个人心理和行为描述,虚伪内心的真实刻画

理查兹夫人看到金币后,幻想着丈夫是陌生人的恩人,而理查兹先生看到金币后,直接产生了贪念。

忽然,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把字条和袋里的信封烧掉,到时候如果陌生人来追问的话,我们就说没这回事。

虽然理查兹先生压下贪念,将消息登报,回家后却又马上后悔,跑去报馆打算阻止报纸发送。报纸拦截失败后,一直到收到陌生人的第二封信前的三个星期,理查兹夫妇都因为错失金币而唉声叹气。

马克吐温通过展现个人的心里活动与行为特征,以小见大,以个人见群体是展现理查兹夫妇内心的真面目,也是展现赫德莱堡小镇的所有公民的真面目,为下即将发生的贪财闹剧埋下伏笔。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5)

2. 十九个德高望重的门面人物:群体的价值观崩坏

以诚实享誉全国的小镇中的十九个德高望重的人,全部因为贪念被陌生人引进圈套,而贪婪的真面目曝光之后,他们不是后悔与内疚,而是气急败坏地咒骂陌生人,丝毫没有悔过之意。

“该死的外乡人,该死的赌徒,他是在欺骗我们。耍弄我们!”

一个人性格上的卑劣与自私,可以理解为个人本质引起的差异,但是当一群人的内心都呈现出同样的丑恶时,意味着整个赫德莱堡小镇价值观的崩塌。

3. 柏杰士牧师:诚实的信仰彻底崩塌

作为公证人的柏杰士牧师,却将理查兹先生来信藏匿下来,表面上是让理查兹先生免遭众人的嘲笑和羞辱。但是闹剧过后,又私下写信给理查兹先生,暗示他用金钱报答自己。他手中的这封信,变成了时刻悬在理查兹夫妇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理查兹夫妇整日惶恐不安,在精神的折磨下,没过多久就患重病去世了。

牧师作为纯洁、仁慈、善良与诚实美德的代表,身上承担着治疗他人道德败坏与缺失,与支持纯洁美好美德的职责,是赫德莱堡的道德信仰与精神支柱的隐喻。可是柏杰士牧师在这场重创小镇声誉的闹剧中,仍不忘记为自己谋取利益,最终间接害死了理查兹夫妇。这喻示了小镇从根本上的腐烂与伪善。

在马克吐温笔下,本应象征着纯洁和善良的牧师,却是最本质的伪善者;而象征着卑劣与贪婪的赌徒,却闪现着人性的光辉。真可谓辛辣到底,讽刺至极。

马克吐温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灵魂曝光马克吐温辛辣笔下)(6)

03 基于这场对伪善灵魂曝光闹剧,谈谈我们的启发与思考

马克吐温以平实的语言,只用了短短三千字的篇幅,极其辛辣地讽刺了这些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实则如污水般臭浊的人。

马克吐温曾说过,“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那该如何在“毫无逻辑”的现实生活中站稳脚跟?基于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 面对诱惑时,坚定自己的原则与意志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名利、享乐,无时无刻不在动摇我们的意志,稍有不坚定时,就可能会做出违背自己意志的错误的选择。

因此,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与行为。面对诱惑时,才能更加坚定地选择自己的立场。当选择背离自己的立场,错误地做出违心的选择时,不要逃避,诚实面对,修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脚踏实地,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

  • 以诚实之心对待他人,路才能走得更远

莎士比亚曾说过:虚伪的心不会有坚固的腿。

纵观整篇文章,小镇公民的灵魂曝光,以及理查兹夫妇因贪婪虚伪最终导致灭亡的结局,并非偶然。

虚伪的灵魂永远不可能藏在阴影之下,即使没有精心设计的报复,总会有在太阳下曝光的时候。当周围的人看清他的真面目后,必然会唾弃他,鄙视他,弃他而去。诚实对人,不仅对他人有益,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垫脚石,只有秉着一颗赤诚的良善之心,真诚对待他人,才会受人尊重,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end-----

本文由成长的馒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