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文学成就(罗兰的英雄主义)(1)

  世间人人都该有个英雄梦吧?成功电影很多都靠帮众生圆这英雄梦获取人心,如著名的“三侠电影”《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便是。

  可英雄到底该是何种模样?各人的理解便有了偏差。中国人似乎更崇拜那些悲剧性的英雄:夺了天下的刘邦在司马迁眼里似乎不如自刎乌江的项羽,刺秦不成的荆轲比武功卓著的白起更令人怜惜。张艺谋拍过电影《英雄》,里面的壮士无名为天下自蹈死亡之地,他那样子倒好像是国人心中最纯粹的英雄。大致可以看出,在中国,当英雄常免不了要先送掉自家性命,这可真不大划算。

  来看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眼中的英雄。

  据说罗曼·罗兰自幼也崇拜英雄,中年之后,英雄们的业绩时时在他心中萦绕。为了令后人如他一般随时可以“呼吸英雄的气息”,盛年罗曼·罗兰写出了名作“英雄三部曲”,亦有人称之为“巨人三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这“三传”中的三人倒是很合乎罗曼·罗兰对自己的想象,即一个必须建立功业的艺术家,你可以如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亦可以如米开朗基罗“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更可以像托尔斯泰那样“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总之,你必须奋斗,甚至可说是战斗;只要战斗,你虽凡人肉身,但你也可以创造伟业。

  罗曼·罗兰的英雄情结并没有因为写了这“三部曲”而平复,他随后的著作中亦时时能令人感受到英雄的强音,最著名的便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百多万字,又一个英雄创造世界、展现生命力的“巨人传”。

  到底什么样的英雄最值得膜拜?在“巨人三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传》中,罗曼·罗兰深情发声:“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琢磨这句话的意思,生活原本不值得热爱,但你懂得它、正视并热爱它,这种乐观主义英雄才是最令人可敬的英雄,而且是所谓唯一正确。

  这便是罗曼·罗兰对真英雄的定义:英雄不单是躺在神坛上那些亡灵,每一个善待自己与世界的我们也都是行走着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