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虹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长荡湖旅游大道完成建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常州地铁规划最新图 从每年更新的常州交通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常州地铁规划最新图 从每年更新的常州交通图

常州地铁规划最新图 从每年更新的常州交通图

2017年,长虹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长荡湖旅游大道完成建设;

2018年,京沪铁路常州站一体化改造工程、直荣公路完成建设;

2019年,233国道常州金坛段改扩建工程、265省道金坛段、茅山旅游大道、长荡湖旅游度假区至金坛互通连接线工程、殷村职教园公交枢纽工程完成建设;

2020年,溧高高速常州段、常宜高速常州段、360省道溧阳段、芜申运河高溧段航道整治工程、常州国际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完成建设;

今年年底,苏锡常南部高速将具备通车条件……

“常州交通图”,每年都在更新。5年来,通过立足自我、自主谋划交通发展蓝图,常州位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大都市圈“两轴链接、十字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在释放发展空间的同时,更让“长三角中轴枢纽”蓝图初具雏形。

立足自我 系统谋划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去年12月28日,历时3年建设,常宜高速建成通车。俯瞰“常州交通图”,常宜高速向北通过西绕城高速接五峰山大桥,通过正谊枢纽融入京沪高速公路,未来还将接入尚在建设中的常泰长江大桥;向南顺接苏锡常南部高速和宁杭高速。

这条常州人立足自我、自主谋划的高速公路,打通了常州乃至江苏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中轴脊梁,进一步确立了常州“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

5年来,常州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的高度,充分考虑区域协同发展要求,以跳出常州看常州的视角,谋划常州交通的发展。5年来,常州交通发展加速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助发展,从陆地到天空,从地下到水上,用快速增长的交通路线,勾勒着大地的经纬。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93.15亿元,年均保持18%的增长速度。

战鼓声声催人进,不待扬鞭自奋蹄。优化提升常州东西运输大通道,建成溧高高速,加快南沿江城际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项目建设;贯通常州南北运输大通道,建成常宜高速,开工建设丹金杭高速,加快常泰长江大桥及常泰高速、溧宁高速,以及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镇宣铁路等项目建设。

尤其是随着常州中轴战略的重点项目——常泰过江通道的推进实施,常州作为长三角交通中轴的区位优势更加彰显:可跨江携皖南北贯通,可融沪承宁东西畅联。正是看到常州的区位优势,常泰铁路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十四五”建设项目,常州“米”字形对外综合交通走廊雏形初现,交通基础性和引领性推动的作用更加突出。

交通通畅 百业兴旺

打造对外辐射的综合交通走廊,在于构建“流量”来常通道,并让“流量”变“留量”,这考验着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度。

趁着夏日的尾巴,大批游客来到溧阳“1号公路”,顺着蜿蜒而过的彩虹路,邂逅如油画般的美景。在2019年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中,溧阳“1号公路”瓦屋山线成功入选,并在网络投票评选点赞环节获得第一名,成为交旅融合的农村公路发展国家级样板。

目光转向铁路南京货运中心常州站货场。每天,常州—上海港海铁联运循环班列都满载货物,鸣笛启动,将“常州制造”带向全球。2020年,常州海铁班列发运量位居长三角沿线五大城市之首,获评上海港海铁联运示范基地。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截至“十三五”末,常州公路总里程达8715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91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第二,重点乡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半小时之内可驶上高速公路。

轨道上的常州实现了“长三角1小时,华北、华中、华南5小时”通达。京沪高铁复兴号列车增停常州北站,常州至北京的车程缩短至4小时内,极大地方便了常州与首都的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交流互动。开通常州东货场、常州奔牛港至上海洋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实现班列每日运行。

全长148公里的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形成了口字形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常州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32个泊位,其中1个为10万吨级深水泊位。

常州机场成为全省第二个飞行区等级达到4E级的国际机场,国内、国际通航点分别达26个和1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保持年均增幅22%;积极引进全货机,获批进境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货邮吞吐量保持年均增幅17%。

轨道交通1号、2号线建成运营,公交、网约车等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四好农村路”活力焕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连通城乡,畅通的农村公路串起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一幅幅因路而百姓富、生态美、乡风正的美丽画卷令人动容。

交通初定 蓝图将成

“十四五”时期是常州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时期。常州天然具有“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的区位优势,这是常州在“十四五”期间打破发展天花板、增创竞争新优势的撒手锏。

市委书记陈金虎指出,中轴枢纽越早成型,常州越早受益。

号角再次吹响,愿景清晰可见,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目前,《常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及常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正式发布:到202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畅通快捷、衔接高效、运输品质高、创新动能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3小时通达全国重要城市,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1小时通达长三角城市群重点城市,建成以常州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市域及周边市县的0.5小时交通圈,最终实现“融沪承宁、跨江携皖、区域一体、中轴枢纽”,有效引领和支撑常州“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建设示范先行区建设,冲刺“万亿之城”提供有力保障。

“十四五”期间,常州计划新开工重大交通项目40余个,储备和研究类项目20余个。重点项目包括常泰铁路、连镇铁路南延、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铁路,丹金杭高速、常泰高速、东部高速等高速公路,奔牛机场和常州港两大综合枢纽港提升工程,常州南站、武进站、金坛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交通建设只是开始,是为常州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的基础。要把交通优势变成发展资源,在持续推进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符合常州城市特质的经济业态,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增强要素吸引力、资源整合力、财富创造力,让交通、创新、产业、生态、文旅中轴形成的枢纽城市极化效应,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常州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黄洁璐 常交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