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探索发现”第一部关于集邮题材的电影——1984年的《邮缘》
《邮缘》海报
《邮缘》剧照
影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桑弧”执导,郭凯敏、陈燕华主演,1984年9月上映
——影片一开始又是连续地展示了几组镜头:
第一组镜头:
一大群邮递员骑着自行车递送邮件
第二组镜头:
女主角“周芹”投递邮件
镜头拉远景
第三组镜头:
镜头远望
第四组镜头:
男主角“丁大森”天桥俯看
走下天桥
第五组镜头:
“丁大森”瞎指挥别人下棋
被赶走
第六组镜头:
“丁大森”在一个窄巷子里边踢边走
第七组镜头:
走下路边楼梯
第八组镜头:
走过一条林荫道
首先,通过这几组镜头,主人公们的性格已经展示出来了:“周芹”认真做事,“丁大森”无所事事。
其次,那个时代的电影比较喜欢在影片开头集中又片段式地展示现实生活的场景。
那么,这些场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还是一组一组“探索发现”:
第一组镜头——一大群邮递员投送邮件:
这一组镜头就是展示片名的那个镜头:
一开始挺懵的,线索很少,干扰因素又很多:
主要特点有:
1、右侧红框处一栋大楼,但是只展示了很少的一部分
2、左侧红框处建筑,相对低矮,估计今天不一定能保留下来;转角是弧形建筑,说明中间有一条路(红线处)
3、一盏有特点的路灯
4、许多的邮递员集体上班
一开始我以为周围应该有邮局,因为这么多邮递员集体上班,所以这条线索一直干扰着我。其实这是都是导演特意安排的。
一直到影片最后,我才发现导演拍摄手法的高超。
此处地方我们留在影片最后再揭晓。
第二组镜头——“周芹”投递邮件:
投递
远景
这一排排的房子很有特点:
1、有几排平行的、红瓦屋顶的“连栋房屋”
2、每一栋房屋都有一面凸起的墙,镜头中能看到的有15面凸起的墙(黄色数字),说明一排至少15栋房屋相连
3、“1处”的房子及那一列房子和“连栋房屋”是错位的,也就是说并不连在一起
4、“2处”没有红瓦屋顶的房子,说明那一排的房子造型,和中间“连栋房屋”不一样
5、镜头是站在高处俯拍的
还有就是,通过影子,其实我们也可以分辨出了基本方位:
镜头方位分析
上海地区上午的阳光,影子朝西偏北(黄色箭头处);同时,中国的房子有大部分是坐北朝南的。两者结合,就可以确定基本的方位了。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线索,也判断不出它在什么地方,它的破解,还要靠下一个镜头
第三组镜头——远景建筑:
远景
这一个镜头最大的线索就是那栋呈弧形的白色建筑:
影片中呈弧形白色建筑
此处建筑是“花园饭店”(红框处)
当时“花园酒店”后面的高大建筑还没有建造(黄框处),而且当时“花园饭店”应该还名叫“锦江俱乐部”。
再具体分析的话:
影片分析
1、“花园饭店”是坐北朝南的,所以可以判断基本方位
2、酒店南边是一个绿地(黄圈处),镜头穿过绿地的树林,同时拍摄角度又有一点倾斜(箭头处)
3、也是居高临下拍摄
那么这个拍摄点在哪里呢?可以在地图上反方向寻找:
地图演示反方向寻找拍摄点
从“花园饭店”反方向寻找,有两处地方可以侧拍且俯拍到“花园饭店”:
一处是“红圈1”处的 “国泰电影院”:
“国泰电影院”
还有一处是“红圈2”处的“南昌大楼”:
“南昌大楼”
究竟是哪个地方呢?
是“南昌大楼”!
为什么?
因为站在“南昌大楼”楼顶,不仅可以往北看到“花园饭店”,还可以往西看到“连栋房屋”(红框处),这几排“连栋房屋”是“淮海坊”:
“淮海坊”西南门
那么“淮海坊”到底会不会是影片中的“连栋房屋”呢?
影片中的“连栋房屋”
“淮海坊”
“淮海坊”的凸起墙,仔细数的话,也是15面,完全匹配
从地图来看:
站在“南昌大楼”西望
可以看到和影片中一样特点的场景:“蓝框1”处不与“连栋房屋”相连;“蓝圈2”处没有“连栋房屋”
卫星地图演示:红色箭头为拍摄方向
符合“1”、“2”处特点
所以两组镜头相互印证,导演是站在“南昌大楼”高处,先往西拍摄了“连栋房屋”(第二组镜头),又往北拍摄了“花园饭店”(第三组镜头):
卫星地图演示
实景演示:“南昌大楼”西望“淮海坊”
第四组镜头——“丁大森”在天桥:
男主角“丁大森”天桥俯看
走下天桥
这一组镜头的“天桥”在哪里?
“中山东一路”北望“汇丰银行大楼”和“海关大楼”
很明显,在外滩
外滩今天没有天桥,但是历史上是有过的,它就是“延安东路外滩天桥”:
“延安东路外滩天桥”
它几乎是一个正方形的天桥
实景演示:箭头为拍摄角度,“中山东一路”北望
这座天桥是建造于1982年,但是在1993年外滩改造中被拆除了,在相同地方建造了号称“亚洲第一弯”的“延安东路外滩高架下匝道”:
“亚洲第一弯”
“亚洲第一弯”在我们的第7期《碟中谍3》中出现过。
第五组镜头——“丁大森”瞎指挥别人下棋
“丁大森”瞎指挥别人下棋
被赶走
这样的水泥立柱的遮阳伞,应该是一个公园,但是在哪里呢?
很难判断
但是有一个细节,就是有一个路灯:
造型独特的路灯
放大来看,灯泡朝下
路灯灯泡朝下,像挂在上面
灯泡朝下,让我立刻想到我们在《今天我休息》那一期说过的路灯:
《今天我休息》中灯泡朝下的路灯
果然在“漕溪北路”的老照片中发现这样的路灯,结果阴差阳错,其实不是路灯,而是电线杆:
老照片:“漕溪北路”南望,有相同造型的电线杆
“漕溪北路”北望,到处是这样的电线杆
但是,具体是哪个地方,就不清楚了,还请高人指点。
第六组镜头:
“丁大森”在一个窄巷子里边踢边走
这个巷子左边没有建筑,右边有好几栋很高的建筑,而且前排建筑每一层有凸出的屋檐:
左边红框处是几栋高楼;右边红框处是凸出屋檐
一开始找不到可以匹配特点的建筑,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匹配建筑的正面,所以思维被固定了。
它的破解,也是影片后面反复出现同一处建筑,让我突发奇想,在这处建筑侧面找到这一组镜头拍摄的场地。
后面再证明。
第七组镜头:
走下路边楼梯
这个镜头的的左下角能看到有汽车驶过,我们看动图:
红框处有汽车驶过
动图:栅栏外有汽车驶过,而且能看出来是单行道
地点我也只是猜测:感觉和第八组镜头应该在比较相似的地点。
第八组镜头:
走过一条林荫道
这组镜头里的林荫道,结合第七组镜头里的栅栏外的单行道,如果林荫道两边外侧都有一个单行道的话,那么这条林荫道就类似路中间的“街心花园”了
这样基本可以确定是“肇嘉浜路”:
老照片:“肇嘉浜路”东望
“肇嘉浜路”中间是“街心花园”,中间是林荫道,两边是单行道,符合影片特点。
“肇嘉浜路”留存下来的一张老照片:
80年代的“肇嘉浜路”街心花园道路,与影片中的林荫道非常像
只可惜,栅栏花纹不匹配:
影片中的花纹下面的造型是岔开的,像个夹子
其实也可以理解,栅栏是可以换的。
不过在另一张照片中,又有新发现:
“肇嘉浜路”老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栏杆上的花纹仔细看的话,和影片中是一样的,下面是岔开的,像个夹子。
所以,我判断:第八组镜头是“肇嘉浜路”的街心花园:
“肇嘉浜路”街心花园
第七组镜头,大概率也是“肇嘉浜路”的街心花园:
大概率也是“肇嘉浜路”街心花园
但是没有找到匹配的建筑,所以暂定为“待定”。
如有线索,还请赐教。
——“丁大森”躲着“老韩”老师:
“丁大森”和“窦小虎”躲着“老韩”老师
“老韩”老师正去“丁大森”家家访
“丁大森”成绩太差
这条路有一个线索:
“平衡 41弄”?
哪有这样的地址?所以,应该是假的
或者我根本就认错字了?
你能看出来是哪里吗?
——“丁大森”英雄救美认识“周芹”:
“周芹”被流氓骚扰
“丁大森”英雄救美,认识了“周芹”
刚好有一封信要送给“丁大森”姐姐“丁慧娟”
于是同行,经过“丁大森”居住的弄堂
“丁大森”家的地址有一条线索:
“浦光路平和里17号”
可惜,又是查无此地!
导演让你知道的,恰恰是导演不想让你知道的!
——“丁大森”想获得“周芹”好感:
等“周芹”
陪“周芹”送邮件
谎称自己集邮
这次见面的地点,如果你曾阅读过我们之前的几期文章,应该可以轻松确定,是“九栋楼”:
“九栋楼”
已成为“优秀历史建筑”
很长时间都属于那个年代的高级住宅
——为了圆这个谎,“丁大森”求助“窦小虎”,各处去借邮票:
(1)向唱戏曲的朋友借邮票:
来到戏曲学校
看到“双玉读曲”表演
向小演员请教
认识了“鲁智深”
也认识了“张飞”
这个地方在影片中有交代:
“上海市戏曲学校”
“上海市戏曲学校”的校史上是这么介绍的:
1954年,筹建“华东昆曲演员培训班”,校址是华山路1448号
1959年,从华山路迁入复兴中路597号新址
1994年,迁入由市政府投资兴建坐落于中山西路1551号的新校舍
2002年,归并于上海戏剧学院,成为附属中专,校址迁入莲花路211号
影片拍摄于1984年,所以地址应该是“复兴中路597号”
官网中“复兴中路校区”照片
学校标志,与影片中的字体一致
影片中的字体
(2)向表演杂技的朋友借邮票:
杂技朋友工作地点
观众爆满
演出场地
借到邮票
能看出演出杂技的地方在哪里吗?
是的——“大世界”:
“大世界”内部
“大世界”内部
影片中的“大世界”内部
严格来说,那个时候它还叫“上海市青年宫”,因为1974年,“大世界”更名为“上海市青年宫”,1987年2月才恢复原名:
“上海市青年宫”
影片中的“上海市青年宫”,角度为“西藏中路”南望
那个时候“大世界”既没有“大世界天桥”:
1985年建造的“大世界天桥,2003年拆除
也没有“延安路高架”:
1999年建成的“延安东路高架”
(3)去“窦小虎”舅公家借邮票:
穿过高楼
遥望“舅公”家
借到邮票
认识了很多“刀”
“窦小虎”舅公住在哪里?
一目了然——又是“九栋楼”
“九栋楼”
“九栋楼”
——“周芹”费尽周折将一封“死信”成功投递给收信人:
“周芹”穿街走巷
路过一家
路过隔壁一家
最终在“36路公交车”站台
找到收信人
原来因为草书,导致收件人信息弄错
这里面的信息很多,但是像草书一样混乱:
(1)门牌矛盾:
①“54号”和“53号”的门牌在影片中是左右挨着的,但是正常的门牌顺序都是单双号面对面排列的
②两个门牌的格式也不一样:
两个门牌比较
1、号码字体不一样
2、门牌下部的地址,不仅字体,连字数都不一样
所以应该是“道具”
(2)“36路公交车”疑点:
资料显示:1997年8月27日,公交一电公司撤销16路电车,由36路汽车替代
1997年替代“16路电车”的“36路公交车”
与影片中的“36路公交车”有出入
影片中的“36路公交车”和站牌
谁能给解释一下
(3)收信地址无法辨认:
“什么安路59弄8号”
影片中收件人也说,地址写错了;同时导演故意写成草书
这是“什么安路”?和之前的“36路公交车”能匹配上吗?
请高手赐教
——“丁大森”等“周芹”下班:
“周芹”下班
“丁大森”在等
给“周芹”看集邮簿
结果闹出笑话:张飞用双刀
“鲁智深”和“鲁迅”五百年前是一家
“周芹”发现“丁大森”骗自己,两人吵架分开
两人见面的地点很明显是一个商场,因为有很大的橱窗:
大橱窗
大橱窗
这个地方叫做“徐汇百货商场”:
“徐汇百货商场”
“徐汇百货商场”当时就在“九栋楼”的下面:
“徐汇百货商场”位置
其实在本片中“徐汇百货商场”已经出现过一次:
去“窦小虎”舅公家曾经路过“徐汇百货商场”
另外,此时“九栋楼”已经是本片中第三次出现了。
——“丁大森”让“窦小虎”给自己写信,从而可以接近“周芹”:
创造了工作接触的机会
可惜是个女孩子寄来的信
再次出现查无此地的“浦光路平和里17号”
——“丁大森”和“兴兴”去看关于邮票的演出:
进入会场
会场内部
观众都是小朋友
观看第一张邮票诞生的木偶表演
这个地方是“中福会少年宫”:
影片中“少年宫”大门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大门
影片中“少年宫”的内部场景
“中福会少年宫”的内部场景
片尾字幕也有展示
——“丁大森”继续接近“周芹”:
“周芹”工作的“某邮电局”
人群涌入
原来当日发售邮票
人们排队购买
“丁大森”讲述之前在少年宫看来的第一张邮票诞生的故事
赢得“周芹”好感
据知情人士说这个邮电局是思南路7号的“卢湾邮政支局”,而且饰演“周芹”的演员“陈燕华就曾在此体验生活过”:
“卢湾邮政支局”铭牌
但是,因为世事变迁,与影片中的场景已经找不到匹配的细节了:
“卢湾邮政支局”今景
“卢湾邮政支局”老照片
“卢湾邮政支局”内部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卢湾区”已经消失了:
原“卢湾区”行政区域,红圈处为“卢湾邮政支局”位置
但是“卢湾邮政支局”的名字却顽强地保留了下来,毕竟邮政系统要改名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开始集邮的“丁大森”,居然在一次智力竞赛获得冠军:
收到“周芹”送的《集邮基础》
开始集邮
替补参加智力竞赛
连续遇到几道自己从邮票中知道答案的题目,并答对
获得冠军
更加获得“周芹”好感
这里面许多题目其实是非常基础的知识,但是对于“丁大森”来说,又是那么不简单。
原因在影片中其实也多次提到,“丁大森”读书的那个年代,赶上了我国特殊的那段时期,他们并未从学校和书本中获得知识,造成了日后知识匮乏的状况。
“丁大森”姐姐“丁慧娟”和在黄山农场的“高强”分隔两地,靠书信来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影响。
影片也是希望可以通过集邮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改变那一代青年的现状。
——随后“丁大森”和“周芹”参观邮展:
进入邮展地点
“周芹”指出“丁大森”获得冠军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希望“丁大森”可以多学习
“丁大森”决定努力学习,跟上时代
这个邮展的地点在哪里?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位于西藏中路120号,原来是“东方饭店”:
原“东方饭店”
1950年10月1日改建成“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陈毅市长题字“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陈毅市长题写“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此处“参观邮展”和“智力竞赛”在情节上是连贯的,且设定为同一天
但是在拍摄过程中,“参观邮展”是影片开拍之前抢拍的,因为影片开拍前,真的有一场邮展
导演为了影片真实性,让演员实地去参观了邮展,并实景拍摄。
从“周芹”的发型上也可以看出:
“智力竞赛”时发型是往人物右边梳的,没有刘海,下面头发蓬松外卷
“参观邮展”时发型往人物左边梳,有刘海,下面头发内卷
总体来看,“参观邮展”时头发短,“智力竞赛”时反而头发长。
这其实是影片情节的时间顺序和现实生活的时间顺序的冲突。
——“丁大森”和“周芹”都开始努力学习:
“丁大森”走路时
看到有补习班,于是报名
“周芹”投递邮件时
认识了“舅公”,于是向他学习书法
“丁大森”看到补习班公告的地方和“周芹”拜师的地方又是“九栋楼”:
“九栋楼”
“九栋楼”
这已经是影片第四次和第五次出现“九栋楼”了。
实在忍不住了
影片开头的第六组镜头:
左边红框处是几栋高楼;右边红框处是凸出屋檐
一直没找不到地点
反复出现了“九栋楼”,我们一直关注“九栋楼”的正面,没有跳出思维定式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它也在“九栋楼”附近,会不会是背面或侧面呢?
果然在“九栋楼”侧面找到了符合第六组镜头特点的建筑:
“中漕路”北望“九栋楼”西侧面
地图演示:红框处为“九栋楼”,箭头为镜头拍摄方向
这部电影对“九栋楼”那真是“情有独钟”呀!
——之后“周芹”代“丁慧娟”去黄山农场探望“高强”,完全是“黄山风景片”了:
黄山风光
黄山风光
黄山风光
不在上海,不再赘述
——“丁慧娟”决定离开上海,去农村找“高强”:
送别大厅
码头送别
登船离别
离别
送别的这个地方是哪里?
先分析特点:
有一栋高楼,立方体造型
波浪形的顶棚
这个码头你也永远见不到了,它就是1982年建成的外滩的“十六铺码头客运站”:
1982年新建的“十六铺码头客运站”,立方体高楼和波浪形顶棚
“十六铺码头客运站”全景
“十六铺码头客运站”入口小广场
不过该码头因为外滩改造工程,已经于2004年被爆破拆除了:
“十六铺码头客运站”被拆除
拆除十六铺码头的报道
今天外滩“十六铺码头”的纪念雕塑
——“丁大森”和“周芹”携手奔向美好生活:
“丁大森”化名“牛不羊”考上夜校
“周芹”寻找“牛不羊”
原来“牛不羊”就是“丁大森”,因为“周芹”曾教育他要做“牛”,不要做“迷途羔羊”
两人携手向前
里面有几个有特点的建筑:
城堡一样的建筑
路边的凸出建筑
如果按照这两栋建筑去找的话,今天你可能是找不到这个地方的,因为这两栋建筑也都被拆除了。
但是还是有一个标志性建筑:
这个塔型的尖顶建筑
它就是建成于1932年的“新永安大楼”
反方向找到的道路就是“人民大道”:
“人民大道”位置
但是刚才说过影片中“人民大道”上景物和今天的已经完全不同了:
(1)影片中的宫殿式建筑是曾经的“上海市体育宫”,里面有一个溜冰场:
影片中的宫殿式建筑
“上海市体育宫”旧照
“上海市体育宫”溜冰场
1993年“上海市体育宫”拆建到“真如镇”,依然叫“上海市体育宫”:
“真如镇”的“上海市体育宫”
原址建造了“上海大剧院”:
建设中的“上海大剧院”
建成后的“上海大剧院”
(2)中间的凸出建筑来头不小:
凸出建筑
70年代的“人民大道”(相同角度拍摄),左边是完整的凸出建筑
这栋建筑1964建成,相当于“人民广场”群众集会时的检阅台,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所在地:
1981年,八一建军节,人民广场阅兵式
近景
该建筑1992开始拆除,1995年7月建成新大楼,“上海市人民政府”从外滩“汇丰银行大楼”搬入此地办公:
“上海市政府大楼”
1997年12月定名为“人民大厦”,至今:
今天的“人民大道”建筑
镜头分析:
镜头分析
地图演示:箭头为镜头拍摄角度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牛的设计需要说明,就是影片开头的那个场景到底是哪里?
影片第一个镜头:一群邮递员投送邮件
到这里,我们居然发现了一处相同点:
影片第一个镜头:特殊造型的路灯
影片最后一个镜头:特殊造型的路灯
历史照片:特殊造型的路灯
原来是相同地方相同视角的镜头:
第一个镜头是最后一个镜头的一部分场景
那么到底是不是“人民大道”东望看到的场景呢?
我们比对一下建筑:
第一个镜头中露出一点边的建筑
这栋建筑叫“大中华饭店”,小方框区域与影片中建筑特点匹配
所以影片镜头为:“人民大道”东望
地图演示:“人民大道”东望
相同角度拍摄
导演果然是厉害,开头和结尾,就这么衔接上了,首尾呼应,而且还一早一晚!
开头,邮递员上班,早上
结尾,邮递员下班,晚上
影片至此结束
个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或线索,还请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