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次大迁徙,其中最大的迁徙就是胡广填四川。

八大王剿四川”指的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

当时民间就盛传一首民谣:张献忠剿四川,剿得到处阴惨惨,剿得苗禾光杆杆。十户人家九户鬼,鬼哭神嚎血成滩。这场面何等惨烈,好多地方百里荒芜人烟,老虎大摇大摆走出深山老林。张献忠进川之时全川大概有400多万人,到清军灭了张献忠占领四川时不到50万人!后来的“湖广填四川”就是因为巴蜀之地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废无人耕种而采取的惠民政策。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

摄影:谭明志

清政府统一国家以后把其他地方的人口迁徙至四川,其四川大多数人祖上都是从湖广迁过来的,所以四川人外乡人居多,本地人由于战乱死于杀戮之中,所剩无几。

湖广填四川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至三十四年(1769),当时四川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人口锐减,清政府采取系列措施吸引外地其中以湖广人口最多的移民。鼓励外省入川垦荒。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对入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紧密结合起来;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的优惠。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2)

摄影:谭明志

康熙下诏对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还规定对移民原籍地和入四川落户定居当局配合移送核实,安排上户、编入保甲,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优厚政策。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3)

摄影:谭明志

崔氏家族也就是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背井离乡,拖家带小进入四川,这是大的历史转折,也是历史的悲壮,长途大迁徙,爬山涉水,路途艰难,不知有多少人客死他乡,也不知有多少人饥饿断肠。这其中不凡有朝廷重犯,皇亲国婿、政见不同、权利之争、手足相残、被押解至荒蛮之地。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4)

摄影谭明志

据历史文献所考,崔姓源出自姜姓,是姜子牙的后羿,以邑名为氏。据山东崔氏家谱所载,为炎帝神农氏后裔,据传炎帝姓氏为熊,与崔氏世代联姻,交往甚好,时至今日,仍然与熊氏关系紧密,联姻不断,语言相近,情趣相投,性格相宜,生活习俗相同。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5)

摄影:谭明志

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各地崔氏家谱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西周时期为齐国,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是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长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西周时期的齐国,将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曾长期为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6)

摄影:谭明志

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册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汲,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省章丘市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而这位丁公汲,相传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儿子。由此可见,崔氏家族源自于姜太公的直系后代,追本溯源还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子孙。他们的姓氏算起来距今也有三千余年的历史了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7)

摄影:谭明志

崔氏家族分布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据考四川巫山铜鼓崔家小湾就是雍正年间作为皇亲国婿而迁徙至巫山县城,从现在算起已接近三百年左右的历史,经历九代子孙。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8)

摄影:谭明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江陵迁徙至巫山必须逆水行舟,途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沿路就是人拉肩扛,逆水而上,那纤绳在岩石上陈年累月的打磨,就如同一道道伤痕,在岁月中显现,那纤夫在两岸之间的攀爬,留下深深的络印,就是记录的一部血泪史,不知有多少人累死他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江底。波涛汹涌,两岸峭壁林立,暗礁涌动,险象环生,神女峰之峡江天险,人尽皆知。那峡江奔腾的气势,就如脱缰的野马,狂奔乱踢,峡江之窄,波涛之涌,那江水拍打峭壁的声音,犹如万马奔腾,震耳欲聋。那独木行舟,就像飘动的树叶,身不由己,随波逐流,瞬间被璇到浪尖,迅速又跌入低谷,那峡江的风情,磨练了两岸的风骨,成就了顶天立地的汉子,成就了两岸独有的地域文化和特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山民和英豪,他们豁达开朗,坚忍不拔,具有顽强的斗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格。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9)

摄影:谭明志

那峡江的山峰,那满目的翠绿,正如宋、陆游《三峡歌》曾描述:“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诗仙李白流放途径此地曾发感慨:“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意思就是说船行黄牛峡,三天三夜都还在这转游,不觉鬓白如丝,其描述行船之艰难,犹如寸步难行一般。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0)

摄影:谭明志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据《水经注·江水》记载:“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故。”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1)

摄影:谭明志

长江三峡流域四川重庆市、湖北恩施州、宜昌境内,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一百九十三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属中国腹地,亚热带季风气候,跨重庆奉节、巫山、湖北巴东、秭归、宜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胜景观,奇特的地形地貌成就了很多以三峡为背景的影像题材的优秀作品。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2)

摄影:谭明志

那入川攀岩直上的路程更为遥远,比水路更为艰难,人们宁愿选择那一泻千里,瞬间猿声的啼嚎,千舟已过万丛山的滩急。也不愿意去攀爬那翘首绝壁。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3)

摄影:谭明志

过去的君王,无非就是开疆扩土,无非就是解甲归田,马放南山,挽草为业,无非就是权力之争,争权夺利。这些都是历史,笑谈人生。崔氏家族从江陵迁徙至四川之路是明朗的,其有碑帖为证,无须质疑。江陵历来就是帝王之都,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五百一十五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4)

摄影:谭明志

江陵现名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在豫陕之间,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塞,号称“东南重镇”,历代政权多建都于此,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政权建都。中楚乃是大之强国,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地位显赫,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之名都。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5)

摄影:谭明志

巴楚文化有着历史的渊源,有着历史的大背景,他们一衣带水,山脉相连,脉络犹存,历史的迁徙让巴楚文化在这里融合、撞击,形成独居特色的地域文化,行为特征和语言文化。自古英雄多豪杰,历史上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演绎了一代又一代英豪扭转乾坤。这是历史的悲壮,也是历史的豪迈。推动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湖广填四川发生在哪年(湖广填四川)(16)

摄影:谭明志

作者笔名:梦忆,实名崔再纯,职业中医师,世代传家,喜中国文学及古典书籍,闲时偷窥书籍,约有记忆,常有梦幻终难实现,偶尔用文笔聊些话题,只是为了放松心情,剖析内心,敞开心扉,笔墨可以疗此心疾,医者仁心,只是认识肤浅,难了心愿,文笔只是旁门左道,不是正业,但可调动两力拨千斤,实属胆大妄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