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朝代,所有的国家都要进行外交,并且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外交。古代大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强大的国家,它的外交自然也是很厉害的,尤其是贞观年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唐朝建立之初,唐朝的外交发展的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唐朝的政权还不是很稳定,国家的主要精力还是拿来对付外来的侵略势力。

直到贞观年间,唐朝的各方面发展的都已经很完善了,外交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在外交方式上,还是在外交礼仪上,都已经发展的很完备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迎来了大唐的外交盛况,世界各地很多学者慕名而来,不仅促进了其他国家的发展,也促进了大唐的文化传播,也正是在唐朝时,世界上很多国家才知道了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

贞观年间的外交方式与外交礼仪

贞观年间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李世民是唐朝最英明睿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统治时期唐朝迎来了第一个盛世。李世民非常重视外交,对于外交方式与外交礼仪,也是经过仔细斟酌的。

1、外交方式

外交方式决定了外交成果,唐朝的外交方式涉及很多方面。首先要进行外交,就要先打开国门,让外国友人来的时候方便,中国人出去的时候方便才可以,因为这是进行外交的基本前提,闭关锁国是不可能有外交的。因此当时的大唐采取的政策是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出入境都没有特别多的要求和条条框框,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外国人比较轻松的来到大唐。很多外国人甚至可以在当时的大唐做官,比如阿倍仲麻吕,他在唐朝担任唐朝的秘书监监正一职。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1)

▲阿倍仲麻吕画像

可见大唐的开放程度之高,与清朝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之外,大唐还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以及侨民。唐太宗本人是能文能武的,因此他重视对于文化的传播,他设置了大名鼎鼎的国子监。还在京城设置了弘文馆,光是图书典籍就达到了几万本,学生也达到了几万人,除此之外唐太宗对于外国留学生不仅欢迎,而且还专门为他们设置课程,因此也是在这段时期,大唐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发展。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2)

▲唐太宗画像

2、外交礼仪

外交除了外交方式之外,还要有外交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非常注重仪式感,当然在外交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唐朝的外交礼仪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比如在唐朝为了表示对于外国友人的欢迎与尊重,先是设置了专用的地方,用来招待外国朋友。跟现代的大使馆差不多,就是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接待他们。但是当时的接待,与现代的接待不同,不是接待他们住宿,吃饭。比这要深层次很多,因为他们会对来访者进行询问并记录他们国家的种种相关的情况,并且都会保留下来;唐朝与现代不同,现代不管哪个国家来访,都会使用同样的接待方式,但是在当时的唐朝不是这样的,而是分级别的,并且每个级别的招待方式都有所不同,标准不同。

唐朝关于外交礼仪,还有一个非常完备的规定,与现在几乎无异。众所周知,贞观年间,唐朝盛世,作为当时最富有的存在,很多国家都会在每年特定时期给唐朝送贡品。贡品大部分都是实际的东西,比如战马等等。而且对于送贡品的人接待方式也有不同。因为当时纳贡的那些人送过来的贡品,就像是现代的过海关一样,都要进行检查,并且检查过程很严格。

一层层的上交,只有当所有检查都通过之后,才可以送给朝廷,对于招待方式与招待等级,都要按照纳贡的物品来安排。因为中国倡导礼尚往来,这些来纳贡的人员回去的时候,唐朝作为当时的最有实力的国家,肯定是要赠予他们一些礼物的,不过礼物的多少还是根据纳贡的物品价值来决定。

贞观年间的外交盛况

贞观年间在李世民的大力改革之下,唐朝的外交发展得很好,并且当时的外交不只是对其他国家的外交,也是对少数民族的外交。其实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更多的是为了文化的传播,但是与少数民族的外交更多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全与和平稳定。

1、对少数民族的外交

在唐朝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有实力的少数民族也不在少数。不说别的,就说最熟悉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当时在最开始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根本没有把来自青藏高原的松赞干布放在眼里,一是因为他们离中原很远,据说当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走到目的地。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3)

▲松赞干布画像

而且那个年代交通极其不便利,因此唐太宗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对于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也没有在意。直到在一次交战中,唐朝朝廷战败,唐太宗才意识到少数民族的力量不可忽视。为了和平,也为了与少数民族更好地交流,答应把文成公主嫁过去,确实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后的松赞干布成为唐朝朝廷忠诚的臣子。当然,这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对于其他的少数民族的安抚政策,唐太宗也安排得很好,因此在贞观年间的少数民族的外交也发展得很好。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4)

▲文成公主画像

2、对其他国家的外交

如果说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外交,还有些火药味的话,那唐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可以说是只有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当时的文化交流可以说是所有朝代中最为和平与欢快的。在当时很多国家的人回来唐朝学习大唐的文化,并且把大唐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进行改革。比如日本留学生空海,在中国学习了大唐文化之后,回到日本创造了“平假名”,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5)

▲空海画像

还有当时的柬埔寨,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斯里兰卡也向唐朝送来贡品,阿富汗,伊朗等也向大唐派使者来拜访,这只是外国使者来中国进行交流。大唐也派使者去国外进行过文化传播,比如玄奘出使印度学习佛教。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学得了佛教的精髓,回到了唐朝,对佛教进行宣传,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6)

▲玄奘画像

除此之外还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去宣扬大唐文化,把大唐的律宗传到日本。所以大唐的外交不只是外国来拜访大唐,大唐也会派使者去日本传扬大唐文化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7)

▲鉴真和尚画像

贞观年间出现外交盛况的原因

贞观年间大唐出现文化盛况是因为,大唐对自己的实力与文化极其自信,既不怕外国人学走精髓,更不怕外国使者来到大唐之后,会扰乱大唐的文化,这是一种宽容并且自信的表现,正是这种更宽容与自信成就了大唐的繁华。

1、唐朝的开放与包容

唐朝的文化是非常开放与包容的,对于外国使者来大唐传播佛教,朝廷并没有阻止,最终佛教虽然在大唐广泛传播,但还是归于本土化。而且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是可以做官的。并且他们可以学习到真正的大唐文化,并且回国造福自己的国家。

2、大唐的实力强大

唐朝之所以能够吸引外国人前来学习,实质上还是因为他自身的强大,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唐朝的强大,很多国家都想要来学习,不然外交政策不管多吸引人都不会有人来的,当时的国外使者完全是慕名而来,被东方的神秘国度吸引而来,这就是大唐的魅力与实力。

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外交方式与外交盛况)(8)

▲大唐外交场景图

总结

唐朝不管是在中国历史中,还是在世界历史中,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范围内照耀。因为唐朝的当年的外交政策,使得大唐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也造福很多国家,比如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人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了大唐文化之后,回去日本进行了创新改革,使得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切都是大唐的功劳。因此唐朝的外交是很成功的,不只是对自己来说,对于当时的很多国家里说也是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贞观政要》

2、《大唐西域记》

3、《唐会要》

4、《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