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时候天下一片混乱,生灵涂炭。当时袁术自己独霸一方,割据淮南,他同族的弟弟袁绍也掌管着冀州。天下传言“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中“当涂高”几个字说得很不清晰,所以,只有这一句话并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人指的到底是谁。两汉时代,汉武帝就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另外,当时有女巫道人还对李傕说:“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但是,袁术听到这句话心里可乐开了花,他的名字有“大路”的含义,随后,他就把此句中的“当涂”跟自己名字联系了起来,“吾字公路,正应其谶。而当时袁术手中还拿着传国玉玺,随后,就在这种情况下,袁术竟然一时冲动公然称帝。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1)

天下的势力本来就很混乱,很多人想称帝但是因为缺乏充分的理由也都没敢轻举妄动。这下可好了,袁术称帝之后,各方势力都打着“剿灭汉贼”的旗号来攻打袁术。不久,曹、刘、吕、孙等四大势力的人都把手伸向了袁术,一起向寿春城进军。袁术一看情景不对,就赶快往汝南跑,结果,在半路上碰到了刘备,被他一举击溃,迫不得已,袁术只得原路返回。

后来,在路上的时候,他看天很热,就安排下属去找点蜂蜜来,但是,无论怎么找也没有找到。这下可以说袁术是非常绝望了,于是大喊:“我袁术竟然这样命薄?”然后,就不停地吐血,最终还是死了。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2)

有了袁术的前车之鉴,曹操也就不敢轻举妄动闹腾称帝了,不过,曹操是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儿子称帝的,可以说,曹操征战一生,就是为了帮他儿子把称帝的道路扫平。在220年的时候,曹丕上任,是为魏王,上位后不久,他就开始计划着如何取代这个空壳的汉朝。

此时,刘协也是个能够认清形势的人,就主动向曹丕请求,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禅位的方式把皇位传给他,但是,这曹丕也怕后人骂他,就没有直接接受他的请求。而且,这时候曹丕刚上任,还没有对国内的舆论进行有效的控制,综合考虑,曹丕断然拒绝了刘协的第一次请求。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3)

然后,就要看曹丕麾下的文臣发挥了,博士苏林,董巴说:他们最近夜间观察星象,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那就是岁星在哪个国,哪个国就兴盛,最终,这个国家就要接受天命。古人把地上的州域和王国对应于天上的次,也就是十二年,而这十二个地域中是没有魏的,只有梁,刚好曹操的封地就在大梁。

再加上,曹操曾经说过自己是周文王的话,苏林就拿着这些作为依据把周和魏进行类比,而周文王上位和周武王伐纣也刚好相差十二年。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发现的这些所谓的规律,是有猫腻的,因为,照着他们这种说法,国家每过十二年就要有一次大的变动,那这样,天下岂不是就大乱了?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4)

可以说,这完全就是这些文臣为了讨好曹丕而牵强附会找出的理由罢了。

不管这个规律是否正确,它都是对曹丕有益的,经过内心一番演算,曹丕惊奇地发现,刚好在十二年前的时候,曹操开始当上丞相。所以,根据这几位大臣的说法,今年他登基做皇帝是刚好符合这个规律的。除此之外,苏林等人还从《纬书》中找到了其他的证据并且加以附会,但是,曹丕仍旧不满意,就让他们再多找找证据,把证据一条条摆好。

于是,这些文臣天天查资料,甚至有的人挑灯夜战,终于,给曹丕找出了他是天子的七条证据,并且,把它们一条条罗列了出来。当然,目前认为契合度完成度最高的还是许芝那句:“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此证据一出,更是让曹丕心花怒放,另外,生拉活扯要跟它拉上关系的还有后世的石勒、萧道成、郭威。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5)

曹丕看各位大臣如此认真,证据也很充足,就也没有再说什么。就这样,曹丕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在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成功取代汉室,成为天下新主,最终,把他的妹夫汉献帝赶了下台。自此,也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曹丕建立了魏国。

但是,魏文帝的妹妹内心其实是非常难过的,因为,她是被父亲和哥哥当做政治上的筹码嫁给汉献帝的,在使者跟她要传国玉玺的时候,她甚至诅咒曹丕:“老天一定不会保佑你这个刚上任的天子。”看到曹丕称帝之后,孙权心里立马就不痛快了,就给各位大臣开会,说:“曹丕这个小娃娃,年纪轻轻就当上的皇帝,真是厉害啊,恐怕我是赶不上啦。”

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孙权对大臣说曹丕称帝了)(6)

然后,就有一个大臣接话了,说:“主公不用担心,虽然,您比这个曹老二当皇帝会晚一点,但是,您做皇帝的时间肯定比他长。”孙权一听,就好奇了,连忙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人就回答说:“曹丕不到十年就该驾鹤西去了,你看这个丕,拆开来看就是不十啊,这两个放一起,就是不到十年啊!”

果不其然,还真让这个半仙大臣误打误撞说中了,曹丕称帝之后七年就死了,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岁而已。

参考资料:

『《太平御览》、《后汉书·袁术传》、《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