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近乡情怯来形容很多年轻人对于回乡过年的畏惧并不过火。“问完对象问房子,工作好赖细打探”已成常态。对于归家的青年来说,更渴望得到亲朋好友对自己眼界、见识、能力提升的肯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物质化奋斗经历。但是要做到让每个回家的人心头都荡涤着暖意,需要家庭和社会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呢?

春节回家路是一条幸福的路(近乡情更怯之思考篇)(1)

尊重多一点 打探少一点

小王今年26周岁,根本算不上大龄,但是对于县城生活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众多亲戚来说,只要谈论他,不出三句话,就会谈到他的工作和对象问题。

小王十分发憷今年这个年怎么过。只要是家人聚会,只要他一出现,“找对象了吗”的发问就不会断。让人感觉如果找不到对象,就是对不住大家。被逼问的还有他的工作问题,因为他属于劳务派遣人员,收入水平并不高。家人希望他考公务员,对他的收入显得忧心忡忡。每一个人都展示着自己的关心,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小王也在寻觅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但是在没有机会来临之前,他只能维持现状。当长辈们在他的面前说起某某人的孩子被中央某机关选走,某某人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某某人的孩子被某上市公司选拔,进了大城市,他都很不自在。他感觉大家是拿他和别人做比较,这个时候是他最痛苦的。

他更希望长辈们多给他一些工作上的指导,做人做事的教诲,能看到他的长处,能给他介绍一些挣钱的渠道。但是他每每都会失望,人也变得有些沉默了。

多一些话题边界 少一些隐私曝光

小芳不到30岁,她有活泼的孩子和爱自己的丈夫。但是几天前她却经历了一场人生磨难。

小芳此前有短暂的婚史,前夫不幸去世,孩子也是前夫的。但是孩子对此并不知晓。她和现在的丈夫想在孩子成年后告知。

但是小芳的一个亲戚跟她的邻居在小芳安排的饭桌上认识了。两个人开始有了交往。居心不良的邻居开始向她的亲戚刺探她的婚姻问题。亲戚并不知道这一切小芳都瞒着邻居们,所以如实介绍了。但就是这样一句话成为了小芳人生的重磅炸弹。这个多嘴的邻居很快在邻居之间散布消息。很快孩子们也知道了这件事。小芳的孩子知道真相后一度接受不了。

小芳过年又要回到老家,回到亲戚朋友中间。和那个亲戚见面的时候,多少会有些尴尬。小芳觉得亲戚未必是有心伤害她,但是亲戚却犯了一个大忌,关于别人的婚恋问题,尽量还是少谈论为佳,并不是所有披露真相的行为都是正确的,合时宜的,因为它会带来伤害。

不在意世俗的成功 多在意内心的丰盈

在很多人眼里,一个人的成功就是他获得的财富和地位。难道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标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河北高材生程振家从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毕业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工作,他的收入丰厚,惹人羡慕。但是在2012年10月,他变成了一位职业旅游者,兼职学生,在世界各地游学。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在他的一段日志里是这样写的:在已经飞逝过去的属于我的三十几岁的轮回,旅行成了我生命的关键词,频繁转换理想的周长,从故乡到远方,从祖国到彼壤。不是没有犹豫不舍以及踌躇,只是身为游子,一站又一站的迁徙,关乎着理想信念和儿时已种下的梦,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的宽广。我只是想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微笑着对自己说一声,我没有白过。

今年回家他希望陪老家的家人一起过。但是在成就、地位、金钱成为重要评价参数的公众评价系统中,他不知道亲戚和乡亲们如何定义他,他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如果我们都能像程振家那样,按照内心的感受选择生活,洒脱地度过人生,我们的生活难道不会更美好一些吗。

少一些评判 多一些互助

有一些年轻有为的青年,早早进入了商海。在他们中间有一个时尚,那就是互相把朋友圈介绍给朋友,小张就是其中一个。

每次过年的时候,当很多同龄人还跟随着父母走亲串友的时候,他们热衷的事情却完全不同。

在石家庄经商的小张有自己的事业圈子和朋友圈子,过年期间,他都会组织一个自己的年会。这个年会参会者以他事业的伙伴为主,但小张也会把其他领域的朋友介绍进来,让大家彼此认识,希望大家有合作共赢的机会。

当然小张的朋友举办年会的时候也会邀请他。这样,大家的圈子越来越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在这些聚会里面,大家也非常讲究说话的艺术和谈论的话题。这些话题里边不会涉及个人收入、个人情感还有隐私问题。大家更关注的是在事业上互相借力。

过年的时候,这些年轻人也有跟家人和亲戚共处的时间,但是他们绝不会成为那种刨根问底打探别人个人问题的人。有边界的聊天、真诚而适度的关心,是他们带给亲朋圈的一股清流。

(燕都融媒体记者 黄国清)

延伸阅读

当代人过年新选择

新春团聚家在四方

一说到过年,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聊天时彼此问的一个问题都是:“你抢到票了吗?”可是近几年,这一“春节回家”的定律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地来,一家人共同体会不同年味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反向春运”备受青睐 春节团聚摆脱空间束缚

交通运输部大数据显示,近年来“反向春运”旅客比例逐年提高,光是铁路的反向客流,就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长,父母到子女打拼的城市过春节成为当下流行趋势。而某民宿平台的2020年春节预订数据也显示,相较平日,春节期间北京、广州、上海三个一线城市的订单量位列全国春节订单量前三,占据国内春节热门目的地总房源预定量近50%,该预订比例相较平日大幅上涨。可见,一线城市房源炙手可热,子女把父母接到自己所工作的城市一起过年,已经成为当代春节现状。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春节团聚已经摆脱了空间的束缚——故乡、他乡,只要家人在,皆是吾乡。

春节回家路是一条幸福的路(近乡情更怯之思考篇)(2)


春节回家路是一条幸福的路(近乡情更怯之思考篇)(3)

人在哪里不重要 都在一起才重要

“新春团聚家在四方”是人们对于春节团聚更深入的诠释。

某线上平台春节预订数据显示,春节七天假期中,用户的平均预定时长为5.2晚,而在所有的订单中,3人以上的亲友出游占比则高达82%,远超单人及情侣出游数量。可见,春节与家人团聚在四方的“新年味”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带父母出国过年,开启一家人在他乡的团聚之旅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愿望。过年对中国人毕竟还是有重大意义的,但是人在哪里不重要,都在一起才重要。

在当下这个时代,一切传统习俗都有了新解读。当互赠的压岁钱变成了群发的电子红包、当熙熙攘攘的赶大集办年货变成了网购之后等快递,人们对于“团聚”的定义,也同样在发生改变。

不论是反向春运还是他乡团聚,都是人们在当下这个时代,对于春节团聚思考的新答卷。于年青一代而言,旧的乡土观念正在淡化,“过年”和“回家”不一定要画等号。虽然“团聚”依旧是每个人的心中所向,但只要家人能在一起,在哪里都是团圆。 (凤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