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要太在意,就像一阵风,吹过后也就算了;

有些事情,不要太明白,就像一根针,明白了会刺痛自己的心。

2022年,一则不起眼的信息发布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没有激起一丝涟涟。

广东……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五)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55.完善大湾区经粤东粤西粤北至周边省区快速通道,加快广湛高铁、广汕汕高铁、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合湛铁路、瑞梅铁路。加快深中通道、狮子洋通道、黄茅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项目建设,抓紧推进莲花山通道前期工作,开展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

这是时隔一十三年之后,官方第一次在正式文件里提到“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虽然是“前期工作”,虽然意味着从零开始,但这已经是难得的好消息了。

因为,上一次官方提及“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是2009年。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093月10日,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当时还叫这个名字】、广东、海南再次就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在交通运输部进行会谈并签署会议纪要。一致同意,在决策过程中尊重科学,在合作过程中着眼全局,根据规划研究成果和专家咨询意见尽快报批立项,并立即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

这次会议规格之高,算是空前的了,两个部、两个省。

改制之后,铁部变铁总。性质不一样,必须考虑盈利的问题,甚至要把盈利的问题放到第一位,因为铁总的债务非常沉重,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了。

琼州海峡跨海大通道最新消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再被官方提及)(1)

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事没有激起任何一点波澜吗?

因为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分为六个阶段: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竣工六个阶段

开展前期”工作嘛……根本不算啥阶段。

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个事而已。

如果有意向,那么牵头单位就会邀请专家论证,搞个“项目意见书”出来。

可以说,有“项目意见书”,项目才有点捕风捉影的价值。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项目意见书”离“立项”的距离,大概就跟当年牟其中想炸开喜马拉雅山一样,想想可以。公众号过过最硬也可以。

做,那就悬了。

因为“项目意见书”出来之后,还有一个“可行性报告”。这才是真正撸起袖子真的准备干活的标志。

有的地方,甚至要求牵头部门搞个“预可行性报告”。

这里,我们就可以捋一捋了。一个像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这样的大型基建项目,其实施阶段大致是这样的:

前期工作(研究论证)——>项目意见书——>可行性报告——>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竣工

既然如此遥远,那就看看现实世界有哪些足以慰藉我们的正能量吧:

可以说,基建狂魔经过13年的积累,现在条件渐趋成熟:

第一,技术成熟。

建造跨海通道的相关技术迭代,目前已经世界第一,特别是沉管技术,历经粤港澳大桥、深中通道两个大项目的实践,已经更加成熟。

第二,配套成熟。

老实说,如果太早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的话,意义不大。

因为湛江的交通瓶颈无法突破。现在,广湛高铁等高铁线路逐步铺开,目前高铁网几乎已经覆盖到广东所有地市。而海南环岛动车早就衔接到海口等机场。

第三,时机成熟。

2022年是国家大基建的最好时机,未来五年,广东计划筹集超1000亿元,支持铁路、机场、城际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琼州海峡跨海大通道最新消息(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再被官方提及)(2)

建设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满怀希望,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事办好,把海南、广东的经济发展好,把宣传搞好,就一定能在不远的未来把蓝图变成现实画卷。

请大家积极转发,为琼州海峡跨海通道推进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人支持和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