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55.13心得 中庸新知五十六(1)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好学什么才能进乎知?

好学近乎知,知就是智,古人认为知“道”多的,经验多的,自然更有智慧,所以,知与智是一样的意思。

所谓好学是什么呢?天下的这些学问,你要努力探求自己的爱好,努力发现自己天赋之所在,爱好之所在。一有了爱好,在求学这一方面,虽然不能说马上得了智慧,但是近乎知了。

不论我们人是聪明的也好,不聪明的也好,只要对一桩事情,懂得其中的内核的道理,就靠近大道了,就有足够的智慧了,因为万事万物的背后的原理,都是无限靠近大道。

那么怎么叫好学呢?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好学生,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更像我们现在说的个人兴趣,爱好。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算是好学。

为什么说力行近乎仁?

仁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所谓:仁者,人也,要以人为本,我们也听过,仁者爱人。

那么为什么叫力行近乎仁呢?我们有一个发现,如果我们做事只为自己,就会变成只会满足自己的私欲,只为自己都是从自我欲望出发,以满足自我欲望为结局。

只有我们为了更多人,为了其他人,才能超脱于人性,超脱于欲望,比如为了父母,为了妻子,为了孩子,为了亲人,为了他人等等,才能成就高尚的情操。

在《心经》中,佛陀告诉我们,不仅要自渡,还要渡人,自渡也许只能修到罗汉境界,渡人才能到达佛的境界,这就是力行近乎仁的道理。

只有努力践行大道,就自然拥有了大道的包容和境界,就自然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谐相处。

为什么知耻近乎勇?

知耻近乎勇,这句话我们很常见,知耻是前提,只有知耻,才能唤起洗刷耻辱、捍卫尊严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的巨大力量,从而战胜脆弱、委琐与渺小,为自我、群体乃至国家、民族赢得伟大与光荣。

耻辱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是一种自我衡量不合格,自我评价不满意的状态,只有这时候,才能推动自我改变,所谓勇,就代表一种涌动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自动遗忘或者掩盖一些过往,这也是一种知耻,但是,勇的方向有问题,所以,我们教育小朋友要诚实,做错事要认错,要道歉,不能死扛,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长大以后,才能拥有自我改变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