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mart-标准的5原则

标准也需要符合标准。一个正确的标准要符合五个方面要求。即

●标准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标准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标准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标准必须和其他标准化具在相关性(Relevant)

●标准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这五个标准可以概括为smart。Smart是英文聪明的意思。smart源自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插图:目标管理的smart。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信念教育4规条)(1)

家长不妨对照一下,给孩子立的规矩是否符合这五个标准。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具体,因为具体与可操作性是正相关的关系。换言之,标准越是具体,操作越是可行。这点对机构也是亦然。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对七届二中全会做的六条规定印象深刻。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通过六条具体规定,目的是加强党的建设。这六条规定是:

  1. 不做寿;
  2. 不送礼;
  3. 少敬酒;
  4. 少拍掌;
  5. 不以人名作地名;
  6. 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简单具体,易记易行。

如果家长无法将标准具体化,那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并没有思考明白。“理不足则多辩”,就是指这种现象。

4 写作的标准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信念教育4规条)(2)

结合标准教育,谈谈写作的标准。

写作,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它范围广,篇幅可以从寥寥数字的便条到洋洋洒洒的著作,内容可以从约会到商业合同。但是,好的写作有什么标准吗?作为一个从事文字工作并被聘为出版物审读专家,我提出四点标准。

观点正确 这是第一位的。观点,就是对待事物的看法和理念。正确的观点要符合“真善美”。

比如,曾经有文章说“现代社会没有好婚姻”。这就是个错误的观点,作者通过调查几个离婚案后得出这个观点。错误的症结是犯了逻辑错误,即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存在正确和错误两种结果。

材料真实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笔者八十年代中期入职时,所在报刊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某地发现了25公斤的老鼠。后来,经调查,这是记者在火车旅行时听乘客聊天时收集到的,并没有认真核实。这就是犯了材料不真实的错误。其恶劣影响就是降低了报刊的公信力。

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犯材料不真实的错误。例如,我们谈到一个论点时,论据往往是道听途说的未经核实的。新冠疫情爆发后,各种消息满天飞,其中那个包括所谓的一些专家建议。请问,这些建议有哪些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

材料不真会导致不信任滋生,而失去信任就会失去合作。而合作恰恰是人类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的根本。这一点对机构更加重要。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说,当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

文图准确 文图包括文字、标点、符号和图片。出版单位都有三审三校制度。三审,编辑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三校,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情分析(信念教育4规条)(3)

三审三校制度,除保证观点正确、材料真实外,目的就是保证文图准确。

在审读工作中,笔者注意到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往往在文字、符号和图片上倾注很大精力,但是对于标点却不是非常重视。顿号和逗号,逗号和分号,句号和逗号、分号,这些标点误用非常常见。

还有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引号,当引语是直接引语时应该使用引号,当引语是间接引语是不使用引号。随便翻阅一下来稿,标点使用不当处处可见。

其实,标点不是可有可无,它同文字一样具有实际意义。

结构合理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有人总结说,文章的结构方式有6种,包括总分式、并列式、分述式、对照式、递进式、纵横式。

我的体会是结构合理的标准是目的与结构匹配。我将文章的目的分为4种:使人知、使人会、使人信、使人动四种。使人知,就是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使人会,就是教会读者去做。使人信,就是让读者相信你的观点。使人动,就是让读者按照你的想法动起来。

目的不一样,结构自然不一样。以史书为例,史书目的就是使人知。史书的结构(专业上叫体例)主要有五种:(1)编年体 (2)纪传体 (3)纪事本末体 (4)国别体: (5)断代体。其中,编年体就是特点就是“时经事纬”,即以时间为序(经),将事件按时间分类,将同一时期的事情安排在一起。我曾组织编纂《xx省革命老区发展史》,发展史就是采取的这种结构。

之所以将这种结构突出出来,是时经事纬应用得最广泛。仔细想想,我们平常如果按照这个结构向他人介绍情况,是不是就会避免颠三倒四啦。(杨雪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