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用情用力改善民生民计,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发力,从百姓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推各项民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优教育,夯实民生之基

2月28日,开学季如期而至。带着春的喜悦,乌审召小学开启了新的航程,沉寂已久的校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室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自从建起了新学校,我们再也不用为娃娃的上学问题而东奔西走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巴特尔坦言,这里崭新的教学楼、齐全的配套设备、充实的师资力量让他感到十分放心满意。

乌审召小学项目于2021年5月建成投用,设计有6个小学教学班,可容纳160名小学生;4个幼儿园教学班,可容纳120名幼儿学生。建成后,不仅满足了当地农牧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也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乌审召镇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均衡优化教育资源,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引入乡村教师5人,开展送教下乡活动16次,受益500人次。协调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驻地企业为乌审召小学捐赠资金10万元,帮助解决了学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拉运问题,全力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借助区域化党建作用,驻地企业内蒙古碱湖包装有限公司、渤海钻探公司向查汗淖尔幼儿园捐赠鸿合65寸触控一体机10台,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镇SPPA项目07大组向乌审召小学每位学生捐赠了爱心图书,让书香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

“老师,能帮我看看这道题吗?”“老师,我作业写完了,可以看会儿课外书吗?”在惠泽社区“五点半课堂”,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有数名学生来这里阅读、学习、做作业。

为解决辖区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放学后课业辅导和陪伴问题,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乌审召镇在惠泽社区设立了“五点半课堂”,招募志愿者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组织课外活动。

如今,“五点半课堂”俨然成为小朋友们温馨愉快的第二教室。

乌审旗嘎鲁图镇调研(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镇)(1)

绿色掩映中的乌审召小学(萨日娜 摄)

重医疗,满足民生之需

近年来,乌审召镇持之以恒加快补齐医疗卫生事业短板,竭力为人民群众铺就一条“健康之路”。

“我们从家里来村里卫生室也就几分钟路程,看病买药都非常方便。”浩勒报吉村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如今,改造后的村卫生室环境焕然一新,常用药也更加齐全,大家更放心到这里就医了。

为有效改善基层医疗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乌审召镇着力完善嘎查村卫生室硬件建设,实现了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乌审召镇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村级卫生组织监管为一体的乡镇卫生院。近年来,随着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卫生院面积狭小、设备老旧、功能不全、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021年,乌审召镇启动新建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周转宿舍项目,预计总投资1445万元,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室外设施施工,预计将于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健康是人民生活的美好期盼。乌审召镇立足于解决群众关切,把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真正打通了服务百姓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乌审召镇积极对接上级医疗资源,联合鄂尔多斯蒙医医院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受益农牧民达780余人,为7位农牧民免费进行了单踝置换术。邀请鄂尔多斯旭永眼科医院专家为农牧民提供视力测试及白内障、青光眼等各种眼科疾病的免费检查,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和专业的健康指导。积极推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组织“疫苗接种流动车”为各嘎查村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确保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共筑全民免疫屏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方便有需求的干部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乌审召镇党群服务中心谋划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帮助他们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宣泄情感、排解压力,为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从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促宜居,回应民生之盼

“小区电动车充电不方便不安全,希望能够配建充电设备,规范管理。”“居尔康小区和怡馨苑小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屋顶瓦片脱落、漏雨渗水情况,希望可以帮忙进行修缮。”在绿洲社区居民大会上,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民生跟着“民声”走。在乌审召镇,百姓急盼的“民声”,便是各项工作的风向标。

2021年,乌审召镇在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上持续发力,新建四好农村路17.3公里,改造浩勒报吉村自来水管网10公里。完善旧镇区旧有市政道路改造和管网项目建设,修缮绿洲社区居民楼屋顶15栋,新建居民库房76间、小区充电车棚4个。实施牧民街外立面改造0.58万平方米、路面硬化1.9万平方米,镇区道路养护工程1万平方米,文化广场改造1.3万平方米,景观绿化35万平方米。维修安装路口交通信号灯3个、新能源路灯234盏,改造路灯66盏,新划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位3000余个,镇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协助大暖公司改造供暖管网2.4公里,新建供暖管网2.1公里。

“现在大街小巷都亮起了路灯,吃完晚饭就想着出来走一走、看一看。”灯光足了,出行保障更足了,家住绿洲社区的王锁锁欣喜地说。

这样的幸福感受,正是乌审召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好诠释。

强社保,完善民生之依

乌审召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镇发放困难群众补助199.26万元、“救急难”救助32.3万元、残联各类补贴61.96万元、优抚安置补贴14.05万元、三民定补补贴4.4万元、高龄津贴66.51万元。实施城乡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27人次,救助金额达13.1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保障退役军人群体合法权益,双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是大势所趋。

针对全镇空巢老人与高龄老人较多的现状,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乌审召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惠泽社区积极打造为老服务中心,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在乌审召嘎查,首期投资3354万元的乌审旗颐养院建设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作为集全方位照护和保健医疗、养生休闲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场所,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对补齐全旗养老服务短板,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图景正在照进现实。

“第一次直播带货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开通小店之后咋卖自己的产品?”在乌审召镇绿洲社区二楼会议室里,20多位参训的农牧民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电商专家讲授的课程,并时不时提出问题,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以来,乌审召镇积极开展规模种养、绿色生产、农机操作、电商、焊工、刺绣等各类技术培训约20余场次,旨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让更多农牧民掌握致富本领,拓宽就业渠道。

共享发展成果,一个也不能少。乌审召镇始终关注着大多数人的获得感,同时也牵挂着极少数人的幸福感。

“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既不用外出奔波,也能照顾家人,加上种植、养殖,一年下来收入大概在7万以上,家里的生活不用愁了。”巴音陶勒盖嘎查的脱贫户敖日格勒达来满脸笑容地说。

乌审召镇着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拓展脱贫人口就业渠道。在做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保障的同时开发公益性岗位,使包括敖日格勒达来在内的7名脱贫户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提服务,成就民生之变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和质量,2021年,乌审召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整合资源打造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

镇党群服务中心吸纳便民服务、综治、退役军人、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委监委、社区一体化办公,党群服务中心内设18个便民服务窗口,提供党群服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综治服务4大类民生服务,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

针对过去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难题,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一系列“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事项,让群众办事体验“更贴心”,办事效率“再提速”。

“我们积极探索包括营业执照办理、养老生存认证、高龄补贴申请、医疗缴费报销、一卡通查询等10件‘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就是希望能让企业群众由办理‘多件事’变成只办‘一件事’,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镇党群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乌兰苏都说。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展望2022年,乌审召镇将继续瞄准发展所需和民心所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李文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