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彼德森和赛林格曼出版的《性格优势和品德》一书总结了人类所具有的6大类24种优势性格,具体包括:

1. 智慧和知识,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和洞察力5种性格优势;2. 勇气,包括诚实、勇敢、坚持、热情4种性格优势;3. 仁爱,包括善良、爱、社会智慧3种性格优势;4. 公正,包括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3种性格优势;5. 节制,包括原谅、谦卑、审慎、自我调节4种性格优势;6. 精神卓越,包括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灵性5种性格优势

怎么培养一个杀伐果断性格的孩子(如何利用SEA培养法)(1)

如何发现、培养、发挥孩子孩子的性格优势呢?这是令许多家长感到迷茫的。下面介绍心理学博士瑞恩的三步法,操作性很强,每位家长都可以实施。

瑞恩发现很多家长因为繁忙、粗心、无知,常常失去培养孩子性格优势的良好机会。针对这种现象,他提出了“SEA培养法”

SEA是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S代表Spot(发现),即善于发现孩子性格优势;E代表Explain,即向孩子解释你发现的性格优势;A代表Appreciate,即欣赏、强化、教导、鼓励、支持孩子的性格优势。

如何具体实施“SEA培养法”

家长: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珊米:今天学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问了星星是由什么构成的,天空为什么总是变换颜色……好多问题。

家长:哇, 你真是有好奇心啊。(发现)

珊米:是的,我对天空很好奇。

家长:太好了!学习时,好奇心可以让你像个探险家一样,探索新的知识! (解释)

珊米:而且,我还学到了有关太阳和行星的问题。

家长: 你这样提问、探索非常好。有了好奇心才可以探索这个世界。(欣赏) 爱因斯坦都说:“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强化)你还有什么要问我的吗?(鼓励、支持)

在这段对话中,当家长发现孩子具有好奇心的优势性格后,随即向孩子解释他的这种性格优势,然后对孩子表现出欣赏和鼓励。

当学会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后,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就变得积极主动了,并且不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只需要多留意,就可以把培养孩子融入到平时的生活中。

怎么培养一个杀伐果断性格的孩子(如何利用SEA培养法)(2)

在“坏孩子”身上同样可以发现性格优势

有一个名叫泰勒的小男孩上课总是心不在焉。不仅如此,上课时他还会故意出点洋相,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们认为泰勒破坏课堂纪律,分散了同学的注意力,于是常向家长告状。因此,泰勒免不了经常被父母惩罚,但却没有什么效果。泰勒的小学和中学就是这样度过的。

但有一天,事情改变了。泰勒在美术课上画画,刚画了一会就开始讲笑话,周围的同学都笑了起来,课堂纪律一下子处于失控状态。老师走到泰勒身边,和他进行了如下交流:

老师:泰勒,我看到你在开玩笑,让别人笑了。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特别有个性,特别幽默?

泰勒:我没觉得。

老师:嗯,你是很幽默。你可以让周围同学同时大笑,那可不容易做到!

泰勒:哦。

老师:但是我觉得你幽默的场合不对啊。有时,我们需要安静地做事,这时就最好不要讲笑话。当然,更多时候你的风趣幽默还是用得恰到好处的。

泰勒:谢谢老师。

这段对话让泰勒很惊讶,他有点无言以对。还从未有人如此明确、直接地指出他的优点。

这位老师接着列举了泰勒和班里另外几位同学的性格优势,如泰勒除了幽默还很热情。老师说完之后,全班一下子非常安静,几位同学,特别是泰勒感到很愧疚。

这位美术老师真是很有智慧。他本可以像以前的老师那样,要求泰勒停止胡闹,威胁要惩罚他,或者在全班面前训斥他,让他难堪,但他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他首先发现了泰勒的性格优势,这个优势也曾经摆在所有其他老师和泰勒家长面前,但从来没有被关注过,因此它从来没有成为泰勒的优势。

而这位老师很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优势,不仅如此,他还接着向泰勒解释他幽默优势应该使用的场合和界限。课后,这位老师又和泰勒讨论了他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的优势。过了几天,这位老师又赞扬了泰勒的善良、坚持的性格优势。

过了一段时间,“坏孩子”泰勒表现得越来越好,身上的问题在逐渐消失,虽然老师从来没有针对那些问题使用过任何措施。

怎么培养一个杀伐果断性格的孩子(如何利用SEA培养法)(3)

24种性格优势的分类使家长更容易发现自己孩子的性格优势,“SEA培养法”简单易行,值得每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实施。

参考文献:

Jach, H. K., Sun, J., Loton, D., Chin, T. C., & Waters, L. E. (2018). Strength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Strength-based parenting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mindset.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9, 567-586. DOI: 10.1007/s10902-016-9841-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