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情绪的受害者,严格一点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举个例子:现在是半夜2点,被窝很暖和,但是我却睡不着,因为我和我的另一半为了点小事很生气。但是引发我怒气的另一半,却早已安然入梦,那件小事其实也早已经过去了。

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我和我的另一半反应完全不一样呢?一个人气得要死睡不着,一个人却根本没当回事。

很显然,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对待它的情绪是不同的。

在情绪abc理论中用什么改变情绪(ABC理论正向信念才能真正地控制情绪)(1)

再举个例子:9月10号,一大早上班,刚到公司就有同事和其它兴趣班的家长告诉我,你儿子学篮球的培训机构有个老师是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家长群都已经传遍了这个消息。

整个南京都震惊了,我也很恐慌,第一时间戴上口罩,通知全家人,联系公司,火速去学校接小孩回家,坐等疾控中心通知我们去隔离。

回来后,我立刻和篮球学校仔细了解情况,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外面传的消息是不准确的。也确认了这个刚来的老师,和我们也是从来没有机会接触的。

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疾控中心该隔离的都隔离了。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主动在家隔离,全家都去做了核酸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几天的担忧、恐慌和害怕,在这一刻才彻底的安心了。

回过头来,再去看下南京发布的通报,这个人是无症状的“抗体”阳性,是“抗体”哟,懂医学的人都建议我不必那么紧张的。

很显然,同样的事件,同样的人前后对待它的情绪是不同的。

02

看过上面2个小案例,很显然,让我们生气、痛苦,恐慌、害怕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本身的看法、理解、解释、评价和感受。

这些我们对事情本身的诠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反应,不正确的情绪反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行为影响和结果灾难。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情绪ABC理论简称ABC理论:

A(Antecedent)是指诱发你情绪的事件;

B(Belief)是指你对诱发事件的诠释或信念;

C(Consequence)是指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常是指负面情绪和负面的行为结果。

“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摘自:堪称心灵读物的《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在情绪abc理论中用什么改变情绪(ABC理论正向信念才能真正地控制情绪)(2)

ABC理论就是告诉我们,不是只有A和C,还有个更重要、根因的B,这个B却是我们真真正正,最容易忽略的本质因素,不同的B产生了不同的C,不好的B才产生了不好的C。

比如,小年轻们对待失恋这件事,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很快就放下了,认为对自己是好事,还可以找到更好的。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再爱了。

是的,首先我们要知道有ABC,不能只知道AC,知道了B以后,要向好的B去发展。

B就是信念,我们需要正向的信念。

03

为了更好地理解,正向的信念,再举个学生考试失败的案例。

有一中学生,数学成绩一直都很好,每次都前几名。但突然有一次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面对这样的一次考试失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信念:

一种不好的信念:他认为完蛋了,其他同学怎么看我,我后面肯定都会失败了。

产生的不良结果可能为:以后考试前都会焦躁不安、害怕和担忧,考场上会紧张、疲惫,导致考试不好,成绩下降,恶性循环。

一种正向的信念:每个人都会考试失败,一次失败没关系的,这次失败反而会让我更坚强的。

产生的结果可能为:考试比以前更优秀了。

04

学生考试如此,我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如此。

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多问下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意了!

记得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小萝莉玛蒂尔达和杀手里昂大叔有段经典的对话: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小萝莉问。

“总是如此。”-杀手里昂的回答。

今天,我对它有了不同的诠释,人生其实是可以不那么痛苦的。只要你能处理好你的信念,坚持正向信念,相信我们都会过好自己的一生,不会那么痛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