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9期)

上一期我们谈了浙江淳安关于“改稻为桑”国策的执行情况,从国策制定到现在的真正强硬推行,这中间其实有四个月的时间。

也可以得知,这四个月时间内,杭州知府马宁远也确实做了一些工作,只是最终收效颇微,最终不得不选择了踏苗的方式来强迫老百姓改稻为桑。

那么面对戚继光的突然到来,马宁远一肚子的火没处撒,跑到浙直总督胡宗宪处告状,胡宗宪又是什么态度呢?

本期杨角风谈大明王朝9: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胡宗宪为什么选择替他说话?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

一、回杭

有了戚继光这么一闹,马宁远有点恼火了,因为“改稻为桑”的国策是朝廷下达的,一个武官为什么敢来阻止朝廷政策的执行?

从一个侧面也反馈出大明朝文贵武贱的观念,一个三品将军在一个四品知府眼中,却成了莽夫的代表,就差也给戚继光扣一个通倭的罪名了!

其实马宁远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的问题已经演化成群体性事件了,此时不放人,老百姓就会跟着去杭州。他想的是安个通倭的罪名一网打尽,其实上面并不一定这样想,上面不这样想,下面的老百姓也不这样想,甚至还想找官府要损失: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2)

画面一转,到了织造局……

太监杨金水跟几个老外在讨论丝绸的事,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也在跟老外谈着买卖,不过滑稽的表现让人想笑。而且这俩人时不时地就看一眼浙直总督胡宗宪,显然这俩人心中有鬼,这个鬼就是马宁远正在做的事。

此时一个小插曲出现,太监李玄对大美女芸娘动手动脚,谁不知道芸娘是杨金水的人?

从而暗示,李玄跟杨金水的关系不一般,而且他以后跟这个女人还有戏,只不过是死亡的一出戏!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3)

这时候杨金水走到胡宗宪身边,示意他一起去看丝绸,只是被胡宗宪拒绝了。

有必要详细地讲一下这些人的身份,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是严嵩提拔的,现在任浙江巡抚、浙直总督、兵部尚书三个职务于一身,军政一把手。郑泌昌和何茂才,一个类似于常务副省长,一个类似于公检法书记,外加前线的杭州市长兼市委书记马宁远。

只有一个杨金水不是严党的人,他代表的是司礼监,是内宫,同样也可以代表嘉靖帝。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4)

杨金水不让胡宗宪离开,从这个时间点上看,很可能就是杨金水刻意把胡宗宪叫过来,以便马宁远执行强行“踏苗”的举动。这个行为跟后来的郑泌昌和何茂才,调后来的杭州知府高翰文去沈一石那,以便对老百姓的粮船开枪,情况类似。

只是胡宗宪表现的非常有底气:

“卖丝绸,不归我拍板!”

从而暗示,丝绸能不能织出来,能不能卖出去,不关我事,我只负责管好我的老百姓。而杨金水更担心的是丝绸能不能从海上运出去,毕竟那时候还有倭寇。

二、卖货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5)

布政使郑泌昌为了能卖出丝绸,也是够拼了,连比划再形容的,连黑人老外都看呆了。

不过实在想不明白,既然是卖到西洋,为什么搞了两个黑人老外过来呢?白人还给当翻译?

不过后来那个黑人老外问胡宗宪,芸娘卖不卖?可以知道,他们其实就是西方正在进行的黑奴交易受害者。作为受害者,他们此时摇身一变,反而成了施害者,也想打起买卖黄色人种的主意,结果被胡宗宪一口给顶了回去。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6)

杨金水通过一顿什么贵人一天要换四件衣服,而且还不被人看出来,需要仔细看才知道换了四件,从花骨朵,到蝴蝶吃花粉,再到纷纷飘零的花瓣,从而也展示出中国丝绸的魅力。

不过这几个西洋老外显然对我们的美女感兴趣,不过想不明白的是白人老外没提买卖女子的事,倒是两个黑人提出来了: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7)

不过还好,这次谈判,一共谈好了五十万匹丝绸,折合成银子就是七百五十万两的生意。有了这些钱,国库的亏空能填上一半多,不过愿望总是美好的,真正落地还有多少,没有人知道。

同时马宁远也到了织造局门口,结果被刚才那个调戏芸娘的李玄拦住了,即使说老百姓要造反了,也不如杨金水看丝绸重要,何其悲哉,简直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啊。

急得马宁远都给一个太监打包票了,也是够悲催的,岂不知不久后俩人就要同时赴黄泉了……

最后李玄低声对胡宗宪亲兵队长来一句:

“出事可是你的!”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8)

三、抱怨

等胡宗宪跟马宁远到达总督衙门口时,黑压压地老百姓跪倒了一地,每每看到这个场景,杨角风心中一阵寒意……

谭纶站在了衙门口,他的身后有个牌子,上面写着“海不扬波”,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四个字出自明朝梅鼎祚的《玉合记·枯海》:

“吾闻太平之世,海不扬波,安有今日。”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9)

梅鼎祚:

“嘉靖间进士,官给事中,以忤严嵩出知绍兴府……”

由此可见,这个人非严党,而且曾经“忤”严嵩,也就是不顺服,不服从严嵩的意思,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总督府,其实并不跟严嵩一条心哦。

是不是这里就暗示胡宗宪此时不属严党?不得而知!

不过这四个字的谜底,是不是有一个“海瑞”的意思?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0)

最终胡宗宪选择了走后门,堂堂的一省大员,竟然为了老百姓走了后门……

结果一进门,杭州知府马宁远就不高兴了,先抱怨了一番: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1)

马宁远专门用了我们一词,表明在场的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不能违反“改稻为桑”的国策!

郑泌昌的话更是把“我们”扩张到了宫里,四个月过去了,朝廷总在催,内阁也在问,杨公公刚谈下来生意,吕公公那还不好交代,秋后一算账,大家都玩儿完。

此时胡宗宪看出来有问题,于是让谭纶外面站着去……

何茂才也添油加醋,把“刁民”的事也扯出来,表面上是抱怨,其实一方面说给谭纶听,一方面说给杨公公听,另一方面也说给胡宗宪听。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2)

四、表态

其实大家主要针对的就是谭纶,毕竟在场的人大家的意志都是一致的,除了杨公公外,都是严嵩的人。

改稻为桑国策也是为了增加收入,弥补严党把持的内阁造成的国库亏空,唯独谭纶是清流派,也就是裕王的人,他的目的就是倒严,倒严就是让浙江的改稻为桑做不成!

所有何茂才越说越激动,就差指着谭纶的鼻子骂了: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3)

他们就是想合伙给谭纶扣个跟朝廷作对的罪名,最好把他弄走,这样他们再做起事来就不用这么瞻前顾后了。如果谭纶不在,估计他们根本等不到四个月后才开始“踏苗”!

而胡宗宪一看谭纶要被“群殴”,把这个责任揽到了自己头上……

同时反击郑泌昌和何茂才,你们光让改,粮食的事落实的怎么样了?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4)

同时也向谭纶表明了态度,我是浙直总督,我做事是有原则的,后来他也多次跟其他人讲过,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会这样干的。

而且表明态度,自己也是坚决支持国策,不能犯政治错误,同时也告诉其他人,支持归支持,但是没有后勤保障,为了国策,逼反了百姓,最后掉脑袋的是我!

同时也表明了一个基本理论,那就是胡宗宪更接地气,虽然内阁提出的国策没有什么大毛病,只是细节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而且那些清流,为了倒严而倒严,表面上是为了老百姓,其实巴不得浙江起大火。

唯独胡宗宪,我既不为清流服务,也不为严党服务,也不为裕王服务,我服务的是浙江百姓!

大明王朝戚继光打脸秀(大明王朝戚继光无理调走踏苗的兵士)(15)

不过他说的话也给别人水淹良田留下了口实,也让其他人绕过他做小动作埋下了伏笔……

那么接下来又发生了哪些事呢?胡宗宪又为何陷入了困境呢?老百姓又何去何从?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前情回顾:杨角风谈大明王朝8:从上至下的“改稻为桑”国策,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