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今日头条寻找烈士后人项目组联合推出的“父辈的1949——战火中的青春梦”寻访烈士后人融媒报道行活动正式启程。10月15日-19日的5天时间里,寻访团将奔赴省内济宁、聊城、泰安、潍坊、青岛、临沂等6地,寻找到13位烈士后人,听他们讲讲“父辈的1949”,缅怀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

10月16日晚上,寻访团来到了潍坊寿光牛头镇七分村,找到了马佩珠的侄女马美娥一家。

马占福烈士的母亲最后去看他了么(烈士马佩珠的父亲恨着说)(1)

据资料记载,马佩珠,山东省寿光县牛头镇人,1918年生。1937年10月入伍,次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中队长、营长等职,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特务团副团长。曾荣获“战斗模范”光荣称号。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陈官庄战斗中牺牲,时年31岁。

怕父母担心,路过家门口也不回

据马美蛾介绍,马家兄弟四个,马佩珠最小,大伯、二伯先后离家参军,马佩珠和自己的父亲马佩友相伴长大,两人感情极深。

马佩友头脑灵活,很有做生意的天赋,1937年,他在镇上开了家染坊。当时马佩珠19岁,他性子坚毅,身体素质也不错,想要去部队保家卫国。

马占福烈士的母亲最后去看他了么(烈士马佩珠的父亲恨着说)(2)

“四叔是跟着邻居走的,”马美娥说。这个邻居的名字叫马保三,是一位抗日英雄。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马保三利用乡长的身份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队,他经常回乡做演讲,积极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入伍后的马佩珠战斗勇敢,多次受伤后仍坚持工作、战斗,曾荣获“战斗模范”光荣称号,人人都知道马营长的部队能打仗,他在当地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四个孩子三个当了兵,马佩珠的父亲一直放心不下小儿子,但马佩珠偏偏又不回家。“四叔出去打仗好几个月,大半年的,在庄口骑着马走,就不回家看看爷爷,就怕家人不让他走”。马美娥说。而让马佩珠的父亲又气又欣慰的是,儿子总是一头扎进三哥的染坊,跟哥哥说他在部队的经历,让哥哥帮他给父母带好,说等仗打完了就回家。

哥哥步行40天,带弟弟遗体回家

然而,马佩珠食言了。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战斗中,马佩珠英勇牺牲。

消息是一个也在前线作战的叔叔传回的,“说是看见一个木牌,上面影影绰绰写着马佩珠。”马美娥回忆。

马占福烈士的母亲最后去看他了么(烈士马佩珠的父亲恨着说)(3)

弟弟死在了外面怎么能行?马佩友做了个决定,一定要找到弟弟遗体,让他魂归故里。

关于寻找的经过,马佩友很少给家人提起,马美娥也只知道大概,“父亲用地排车推着棺材,花钱雇了帮工,一个庄一个庄倒过来的。”据马美娥回忆,当时只能晚上走,用了四十天才到家,这四十天里父亲没脱过衣服,“虱子一拨拨往下掉”。

对于四叔遗体回家的事,马美娥听母亲说过,“一打开棺材,身上还挂着彩,有纱布,盖着部队的毛毯。按理说挂彩本来不应该他牺牲的,但他还让警卫员背着他去观察地形”。

亲眼看到儿子的遗体后,马佩珠父亲的心情既心疼又恨,“当时爷爷炒了萝卜菜,祭奠了一下四叔,恨着说他,真是不牺牲不回家”。马美娥说。

“不牺牲不回家”,淮海战役中,多少英雄儿女抱着这样的想法上了战场,为了民族的解放,英勇战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和马佩珠一样,名字被刻进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碑廊内的烈士英名录内,接受后人的祭拜和瞻仰。但是,由于部队番号更改或撤销等原因,仍有一些烈士未记录在此名单内,等待着我们去寻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