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雄长篇弹词西厢记 2听书笔记杨振雄单档西厢记(1)

您可先从喜马拉雅页面,输入“杨振雄单档 西厢记 ”,听到录音之后,再在今日头条页面中输入“三航局培训中心教师”,看我每天写的“听书笔记”。这样边听录音,边看我的文字,才能更好地欣赏大杨先生的艺术。谢谢您的支持!

【故事梗概】崔莺莺在花园中焚完香,红娘陪她赏月,故意走到围墙边上,听到了张生的琴声。

【细节赏析】一开书,杨先生说了一段自然常识。关于“月阑”,“月晕”预示天时将变。大文学家苏洵曾言,“月晕有风,础润有雨”,后来成了气象谚语。今天夜里,到花园焚香的崔莺莺触景伤情,杨先生的第一段唱篇,唱出了少女这时的无奈情怀,听到乌鸦聒噪,莺莺借故欲回转闺楼,红娘巧舌如簧,把小姐搀到了四面厅,纱灯一挂,香几摆好,点好香,拜垫铺舒齐。小姐焚香已毕,主婢俩趁着月色在花园中信步,红娘故意将小姐领到便门下。

此时围墙外面,所发生的全是噱头。琴童与张生两人等得好苦。琴童哈欠连连,早就想回去睡觉了,但相公却磨磨蹭蹭,迟迟不肯操琴。一会儿说时间没到,一会儿说要等风来。琴童开玩笑说,我来帮你去借,张生说,还要等咳嗽声音。这时杨先生放了一个噱头,琴童说要咳嗽便当,只要再来一阵风,两阵风就成双了——双风(谐音“伤风”)。此后琴童果然着凉,就咳嗽起来,张生不许他咳嗽,还不许打喷嚏,心想喷嚏声会把红娘的咳嗽声盖掉,坏了我的好事。这时红娘领了小姐正好走过来,一连咳嗽三声,张生就开始操琴。

接下来,是本回书最精彩的部分——“听琴”。红娘听到琴声故意问小姐,这是什么声音?小姐听出是琴声,却故意不说,要红娘自己去猜。于是红娘侧着头,手掠云鬓,假痴假呆边听边猜,一会儿说是“风吹梧桐之声”,一会儿又说“裙拖环珮之声”;一会儿说是“剪刀牙尺之声”,一会儿又说“夜半钟声”;过后还猜了“铜壶滴漏”、“鸿雁留声”、“风吹竹摇”。这个丫头,能猜出这么多声音,实在让我听了觉得汗颜。红娘为什么要假装不知,杨先生做了解释:既然是琴声,红娘怎么会听不出呢,小姐平时常常操琴,红娘听得多了,为何今日听不出?红娘实在聪明得转弯抹角,要小姐逼我想鬼话来补今夜的漏洞,等事过之后小姐想明白了,可以封住她自己的嘴。接着莺莺听得出神,红娘知趣地离开,看着小姐一步一步地走近便门。这段情节,杨先生十分成功地显示了红娘的欲擒故纵的机灵,成为本回书中最值得人回味的地方。本回书目名“琴心”,其含义是通过琴声,表达了操琴者与听琴者的“心理活动”。

本回书的白璧微瑕之处,就是杨先生模仿的琴声:“突咚”、“特噹”,实在难听,就像和尚庙里敲的钟声,古琴的特点就是要有滑音,要“一音三攮”,古琴的这种旋律很难用嘴来模仿,我想杨先生还不如不模仿为好。这段唱篇基本上是照搬了王实甫《西厢记》的原文(见后面附录),所不同的是原文中这段唱词不是红娘所唱,而是崔莺莺唱的。

【方言解读】其一“夾篙撑”,表示“故意添乱”的意思,苏州人还喜欢说“横戳枪”,不管有意无意,普通话都是“抬杠”的意思;其二“做功”,源于戏剧中的“表演”(有别于演唱時的“唱功”),被用到生活中,表示“装腔作势”。“做功”(应该是“做工”)也可以表示服装等制品的缝纫“质量”。

【唱篇欣赏】

04′06″莺莺:世间多少深闺女,谨防浪蝶与狂蜂,故而年年深锁在绣帏中,不肯从来放一放松。想嫦娥是西没东升谁与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这月阑末,仿佛罗帏饶数重。偏恐怕无端惹起春心动,所以紧腾腾围住了广寒宫。千金默默愁无限,听那鸦雀声声噪半空。 红娘:鹊噪非为吉,鸦鸣不是凶。人间凶吉事,岂在鸟声中,乌啼只当耳边风。 莺莺:小姐是芳心无定迟疑步, 红娘:红娘是巧舌如簧说一通,搀扶千金步花中,行到那四面厅边身站定, 小姐:两炷清香执手中,喃喃细语祷苍穹。

19′33″张生:凝神久候在墙东,宝鼎香添烟篆浓。玉轸金徽调一遍,心头万念霎时空。 琴童:为啥夜深,倷还不操琴曲,张生:只为缺少微微一阵风。 琴童:当初诸葛先生借东风,我搭俚商量一转总成功。 张生:轻风若与我张郎便,把琴声吹过粉墙东,送入千金玉耳中。 琴童:风到窗前摇紫竹,声声铁马响叮咚。

29′24″莺莺:云敛晴空冰轮涌,然而风吹叶落扫残红。我恨千端,愁万种,万恨千愁一重重。母亲呀,你不像亲生情我愿,赖婚姻此地计牢笼。昨日大开东阁筵,我只道炮凤与烹龙,却原来一场欢喜反成空。把夫妻拆散为兄妹,还教奴翠袖殷勤捧玉钟,你是主人情重报恩公。

41′31″红娘:莫非是叶落梧桐风飒飒,莫非是裙拖环珮响叮咚,莫非是剪刀牙尺声相送,莫非是萧寺传来夜半钟,莫非是漏声长滴响壶铜,莫非是一声鸿雁传消息,莫非是疏竹萧萧曲槛中。

50′58″莺莺:都只为名手操来神鬼工,与寻常指法不相同。 潜身听,粉墙东,乃是西厢才子理丝桐。

附录《西厢记》(第二本 第四折部分内容)

【天凈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瓏, 莫不是裙拖得环珮叮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聚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西厢里结丝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