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26日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

70年前的兰州战役

是解放大西北中

最关键、最激烈的一场决战

兰州决战的胜利

掀开了西北历史新的篇章

在这次战役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

浴血奋战英勇杀敌

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

歼灭敌人2.7万余人

重温一段历史,重寻一种感动

我们回到历史发生过的地方

找寻曾经的辉煌与传奇

回顾历史

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战。是役,毛主席、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彭德怀司令员审时度势决战千里,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通过“钳马打胡”的扶眉战役阶段、“平凉会战”流产后的千里追击阶段、“钳胡打马”的兰州决战阶段、“打拉结合”的决战西北阶段,彻底摧毁了以马步芳军事集团为核心的国民党军西北战略防御体系,实现了西北全面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

解放军炮火封锁了敌军退往铁桥之路

31团2连连长李应邦,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枪眼,为我军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4连司号员孙明忠,是全团有名的“小鬼”,年纪虽小,但机智勇敢,腰里总是插满手榴弹,紧跟着连长作战,当连长身负重伤,没有干部代理时,他挺身而出接替指挥,带领全连仅有的18名战士,打垮了敌人的反冲锋……在这场激战中,这样的英雄故事还有很多。31团团长王学礼、30团政委李锡贵、32团副团长马克忠等3000多人壮烈牺牲,无数战斗英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

战斗中战士们撑杆越壕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3)

我军用人力将大炮拖向阵地

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狗娃山、中山桥,每一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兰州土地上都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2.7万余人。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4)

制图/韩龙生

1

血战沈家岭

8月19日,解放军第二兵团第四军十一师由韩家寨地区向沈家岭攻击前进,20日,在阵地进行土工作业。21日8时在炮火掩护下,向敌八十二军一九O师五六九团攻击失利。25日5时再次发起猛攻,敌军急调一OO师骑兵团、五八八团一个营、保安四团、三五七师第二团增援投入战斗。解放军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投入战斗,配合十一师作战,十一师、十二师密切协同,先后击退敌军多次反扑,激战至19时,除少数敌军逃跑以外,歼敌3000余人。在战斗中,第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第三十团政委李锡贵、三十二团副团长马克忠壮烈牺牲。我军伤亡严重,三十一团1500人只剩下不足300人。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5)

我军把红旗插上沈家岭主阵地

2

抢占古城岭

8月21日6时,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六十五军,向据守马家山、古城岭、大顶山敌八十二军第一OO师第二团一部发起攻击,至23时,第六十五军先头部队攻占古城岭,后续部队亦迅速攻占马家山全部阵地。敌守军除逃跑外,其余1300余人全部被歼。而后,全军追击残敌20里,在兰州东郊消灭残敌。

3

进攻狗娃山

1949年8月22日,解放军四军十师由丰寨进军西果园、马家湾子和上狗娃山地区准备发起进攻。23时驻下狗娃山敌八十二军一九O师第五六八团突然向十师部防御阵地偷袭,并一度突破第一道阵地,第十师反击击退。25日,第十师二十八团为主攻团向下狗娃山敌军发起攻击,一举突破前沿阵地,残余敌军逃往黄河桥被歼灭。此战歼敌3400余人。

4

再取窦家山

1949年8月25日10时50分窦家山战场,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分三路向国民党第八十二军第一OO师第二团一部及青海保安第一团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取得全面胜利。此战歼敌1000余人。

5

激战营盘岭

1949年8月19日到2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第六军对敌八十二军第二四八师第七四二团和第七四一团一个营及一个独立营攻击受挫。遂调整部署,改变攻击战术。25日6时,向三营子猛攻,至16时,攻破第三道防御阵地,夺占营盘岭主阵地三营子,歼敌大部。敌300余人逃往二营子。26日3时,六军占领营盘岭。此战歼敌3100余人。

6

夺取中山桥

1949年8月25日夜,溃逃敌军通过黄河铁桥,企图逃往河西地区和青海,解放军第二兵团第三军十九团直插西关和黄河铁桥,迅速控制西关城墙制高点。黄河铁桥被控制后,斩断了敌人的后路,迫使逃敌渡黄河,淹死2000余人。

7

兰州解放

1949年8月26日11时许,兰州城内残敌全部肃清,国民党未参战的两个军和马步芳少部分逃兵向西宁、永登逃窜,马步芳和敌前总指挥马继援乘车由庙滩子逃向西宁,至此,解放兰州的战斗全部胜利结束。

此役,不含外围,人民解放军共歼灭马步芳精锐2.7万余人。第一野战军浴血奋战,共伤亡8700人。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6)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兰州。1949年8月26日,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第二、第十九兵团主力攻占兰州,歼灭马步芳主力2.7万人,兰州解放。 新华社发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7)

十多万市民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入城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8)

兰州人民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9)

我军进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0)

兰州人民热烈欢庆解放

珍贵文物述历史

彭德怀的桌椅

在兰州战役纪念馆内,有这样一处还原的场景:窄小的房间,正中放着一张方桌,旁边是同样黑漆的木椅,墙上还挂着一张作战图。而这,正是1949年决战兰州之前,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率领的第一野战军的指挥部。

留存下来的桌椅,正是当年彭德怀所使用过的。

1949年,第一野战军千里追击来到兰州。8月16日第六军四十九团率先进入榆中县城,在县城击溃马家军侦察部队的一个连后,解放了榆中县城。

兰州战役打响在即,第一野战军急需找到合适的地方设立指挥部。最后,在榆中县连搭乡乔家营的王文生家,设立了第一野战军的指挥部。在定远镇猪嘴岭设立了十九兵团指挥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明进驻;在和平镇邵家泉设立了六军指挥部,司令员罗元发、政委张贤约进驻;第六十三军在金崖镇尚古城设立了政治部,在歇驾嘴和李家庄设立了战地医院,在清水驿和甘草店设立了后方医院。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1)

彭德怀用过的桌椅

彭德怀司令员的一野指挥部在乔家营,而住所在乔家营一侧的大柳树村村民苏希芳的家里。

大柳树村的苏希芳家有四间房屋,彭德怀司令员住在上堂屋,参谋长阎揆要住在下堂屋,两位参谋住在厨房里。当时彭德怀和阎揆要在住所和指挥部之间乘坐一辆黄篷布吉普车,每人佩带一支手枪,两人都穿着和战士一样的灰布军服,脚上穿着“牛舔鼻”青布鞋,被子是洗得发白了的普通军用被。不同的是每人铺着一条豹皮褥子,吃的多是炒菜馒头。

据记载,1949年8月19日,彭德怀走进苏家,由于一路奔波操劳,进屋就睡了。21日晚上本来回来就晚,据苏希芳回忆,彭总和阎揆要通宵没睡,25日总攻当天,彭总何时走何时回房东都不知道,26日他俩凌晨就出发了。

19日晚入住时,阎揆要向房东提出要把他们住的三间房子的窗户纸撕掉,在征得房东同意后他们自己动手撕掉了窗户纸。26日凌晨,解放军战士还回来带几张白纸请房东自己糊上,然后帮助房东把院子打扫干净,感谢房东后就回部队去了。

2009年2月27日,兰州战役纪念馆第二次布展前从榆中乔家营蒋得金家征集到这张木质桌子和两把木质座椅。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给这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鉴定为一级文物,馆藏号为LZG001,其中桌子为001,两把椅子为002。

一枚哑弹

2014年,当时兰州战役纪念馆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沈家岭的一位农民在挖水渠时,正好挖出来一枚哑弹。村党支部书记孙延忠从这位农民手中要来了这枚哑弹,送给了曾经在沈家岭扶贫后来到兰州战役纪念馆的馆长瓮志义。

经过考证,这枚哑弹的背后,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1949年8月25日,解放兰州的战役打响后,27岁的马宜生任第一野战军4军11师32团一营一连连长。1949年8月19日他所在的一野4军11师32团到达阿干镇附近,部队立即在沈家岭构筑工事。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2)

珍藏在兰州战役纪念馆内的哑弹

在8月21日兰州战役试攻中,马宜生的左肩中弹,他抱着“轻伤不下火线”的信念,依然一直坚持到最后。8月22日和23日下起大雨,十一师开始做总攻前的准备,在经历了长达7个小时的急行军后,虽然人困马乏,但不能出声,也不能使用灯光火烛等,以免被敌军发现。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为了不惊动当地的老百姓,战士们晚上都是住在附近的土洞或者挖好的战壕里。吃的东西更是难找,当时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了,偶尔能喝到热的玉米糊糊。但偶尔不能解决经常的饥饿,在大家四处设法找食物的时候,意外发现前两天敌军的炮弹落在粮食地里,地上炸出了很多土坑,土坑里居然有土豆,这些炮弹“炸”出来的土豆还真暂时解决了战士们的生存问题,虽然没有炊具,土豆只能生吃,但还是解决了战时的粮食问题。

但后来的一发炮弹,却让马宜生遭遇了九死一生。

兰州战役总攻打响后,沈家岭战斗格外激烈。敌人的炮弹与地面撞击的巨大响声震耳欲聋,猛烈的冲击,沙石四溅,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土腥味,地面强烈地震动着。突然,一枚敌人的炮弹砸在他的身边,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马宜生顺着前面炮弹的冲击力趴倒在地,击碎的石头和土块纷纷砸在身上,他的半个身子已经被飞溅起的沙土掩埋,当时他已经忘记了疼痛,闭上眼趴在地上等待那最后一声巨响。

可是几秒钟过去了,炮弹并没有爆炸,他慢慢爬起来上前一看,最后这一发落在他身边的炮弹把地面砸了一个大坑,并且距离只有短短的三米多,如果爆炸必死无疑。万幸的是,那是一枚哑弹,并没有爆炸,算是捡回了一条命。战役结束后,马宜生所在的营,算他在内只剩下了5个人,其他战友们没有留下一字一句就牺牲了。

这枚哑弹,记载着只有27岁的马宜生第一次那么深刻地与死亡近距离接触,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传奇故事。

一封信和两枚勋章

古城岭战斗结束后,窦家山下的胡海清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的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政治部。信中说:“兰州战役……因有你儿胡兴国同志给我人民解放军带路,攻上古城岭阵地,消灭马匪,也是为了早日解放兰州……出尽了一切力量而光荣完成任务。”

随信而来的,还有两枚徽章,一枚是人民功臣奖章,一枚是西北解放纪念章。

信中提到的胡兴国,便是这两枚奖章的主人。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3)

胡兴国的信件

故事还是要从头开始说起:1929年2月10日胡兴国出生于榆中县和平镇范家营村的武术世家,从小就跟着祖父胡春霖练拳习武。兰州战役前,马家军在马家山上解放军进攻路线上埋设地雷,作为当地人,他在放羊时把地雷阵看得十分清楚。

1949年8月,胡兴国成为了十九兵团六十五军一九三师五七九团营尖刀连的向导,他把尖刀连带进阵地后与战士们一起剪敌人的铁丝网、挖战壕,并在21日初攻中发挥自己的武功优势,用连长给他的一把日本战刀一连砍杀了五个敌人,与敌人拼杀了三个昼夜。到22日夜里,一百多人的尖刀连包括胡兴国只剩下20人,他和剩余的战士一起被部队接替下来疗伤。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4)

胡兴国的奖章

古城岭战斗结束后,十九兵团已经批准了胡兴国的军人身份,派人来胡兴国家要带走这位和部队一起拼杀的战士去解放宁夏,但由于家中老人的坚决反对,他才没能当兵去继续打仗。

后来,六十五军政治部写信给胡兴国的父亲胡海清,并随信一起寄来这两枚勋章。一枚是1950年胡兴国被西北军政委员会授予“人民功臣”称号的勋章,一枚则是西北解放纪念章。

战后,胡兴国把六十五军政治部来的信和功勋章一并收藏起来,从不向任何人说起,继续务农习武,也从来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过曾经一起牺牲搏杀的战友,每年的清明节他都要到兰州市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烈士。

2012年9月18日,胡兴国来到纪念馆,把当年六十五军政治部写来的信和他荣获的两枚勋章捐赠给了兰州战役纪念馆。

时至今日,胡兴国已是9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但他仍旧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我这辈子见过真正打拳时,拳风呼呼作响的便是胡老。就在几年前,胡老来纪念馆里时,一招一式间足以看得出他深厚的武功功底。”兰州战役纪念馆馆长瓮志义在采访时,对记者说道。

亲历者讲述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5)

老英雄李振朝

兰州战役时任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4军第10师第30团参谋

李振朝老人1927年出生,22岁时,亲身经历了沈家岭的血战。据他讲述,扶眉战役后,他所在的第10师向兰州挺进,行军过程中,由于要防止与沿线马步芳的驻军发生战斗,耽误行军速度,部队一路上基本是昼伏夜出,士兵们都背负着很重的东西,一般都在三四十公斤。最苦的是炮兵部队,每个战士肩上要扛一门很重的钢炮,一路步行,其行军的艰难可想而知。半夜行军,士兵们经常会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不小心就掉入山沟里,猛然惊醒后却发现自己连人带武器物资都躺在山沟里,再马上翻身继续追赶部队。

1996年,李振朝曾被查出食道癌,在老伴的陪伴和精心照顾下如今已无大碍,虽时不时仍受伤痛折磨,但老人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寄语新时代、新青年

李振朝老人说,兰州战役是一场硬仗,打得很辛苦,全连伤亡惨重。这段红色的历史应该永远被后人铭记。“踏实学习、踏实实践、认清目标、看准方向、瞅准路线、站稳脚跟、铆着劲儿,一直往前”。他勉励年轻人,当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作为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和爱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6)

英雄何兴臣兰州战役时任独二旅十七团二营五连二排排长

何兴臣老人祖籍四川省南溪县,1923年出生,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7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紫金岭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参加了解放战争中西北地区的八大战役,并全程参加了解放兰州战役;1952年10月到1953年7月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从朝鲜回国后,转业到兰州。无论战争年代在战场上还是和平年代在工作岗位上都立功受奖无数。

何兴臣老人说,兰州战役是西北战争史上最艰难的一次战役。当年打完沈家岭,他忍受着浑身伤痛和疲乏劳累,又和战友们从沈家岭一路跑到沙井驿,渡过黄河,一路追着敌军到中山桥北,占领了白塔山高地……

寄语新时代、新青年

今天的我们能过着和平、幸福、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千百万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无论敌人从海上来还是空中来,我们都会用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劲头去消灭他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现在的年轻人依然可以传承,用在建设我们的国家上,用在面对个人的生活难题上。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7)

英雄常治均

兰州战役时任6军17师49团3营8连司号员

常治均老人1929年10月出生在陕北绥德县。兰州战役时,他用军号传达命令指挥杀敌,被敌人的子弹从左肩射入右肩炸裂出来,但他坚持参加战斗直到倒在阵地上被战友抬进医院。伤愈出院后,他用一个伤残的身体在邮电岗位上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寄语新时代、新青年

常治均老人说,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光是想一想,都能感动地掉下眼泪。“越是来之不易,越是要珍惜,生活在新时代的人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爱护这些年的安定团结,国家和个人的路都是曲曲折折的,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8)

70年的风雨历程

一代又一代的兰州人

将继续秉持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所有的一切

成就了无数先辈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也成就了如今的新兰州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19)

70年发展巨变

70年沧海桑田

作为兰州人

这段历史,必须铭记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0)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1)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2)

航拍绵延不绝的滨河美景 图 | 丁小岚

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向所有为兰州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致敬缅怀先烈,激励未来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3)

END

来源:每日甘肃(ID:gansudaily)综合新甘肃客户端、兰州晨报、人民网、兰州日报、兰州发布等

见习编辑:肖楠

责任编辑:高丽萍

校审:董少斌

兰州的解放历史(70年前的今天兰州解放)(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