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周刊#

我陪伴毛主席走完最后的岁月

——孟锦云口述实录

作者 箫红尘

来自 孟夫子看今朝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

孟锦云演出剧照。

我叫孟锦云,湖北武汉人。1959年,我考上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当时我还不满12岁,成为了空政文工团舞蹈学员班的一名学员。

毕业后,我就留在团里,当了舞蹈演员。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2)

▲ 图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空政文工团歌剧《江姐》演职人员合影。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3)

▲ 图为空政文工团赴部队慰问演出。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4)

▲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立六十周年大合影。

孟锦云初识毛主席,“你是我半个小同乡呢”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5)

▲ 图为十二岁的孟锦云刚入伍时留影。

我结识毛主席是在1963年。

当时,每逢节假日,部队文艺团体都有到中南海演出任务。

与中央首长和机关工作人员联欢,这种到中南海演出和联欢的活动叫做“出任务”。

我们空政文工团出任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央这边的首长,有毛主席、朱德委员长和刘少奇等首长。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6)

▲ 图为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北京城故宫西侧,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而来,与北海旧称“三海”,又称“西苑”、“太液池”。

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始建于辽金,历经元、明、清各朝。是封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之地。

明代隐最先有病魔,但现存建筑则多属清代的遗迹。

民国时,这里曾设立过“总统府”、“大元帅府”或其他办事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一直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住所。中央人民政府设在这里,中央军委也曾在此办公。

党中央、人大、国务院、政协、中央军委都曾在这里召开过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都曾在此居住、办公。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曾在此经常会见国内外宾客,并接待过好几个国家的元首和兄弟党的领袖在此下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仍在中南海开会、办公,许多领导同志也仍在这里居住。

中南海不仅是全国最高领导中心,而且还是国内群众活动和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记得我第一次去中南海出任务与毛主席第一次跳舞时很紧张,当时主席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回答说:“我叫孟锦云。”

毛主席就风趣地说:“喔,孟锦云,是孟夫子的后代。锦云,锦上添云比锦上添花好。”

毛主席接着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湖北武汉人。”主席又说:“湖北,与我湖南一湖之隔,你是我半个小同乡呢!你还是个小九头鸟啰!”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7)

▲ 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孟锦云陪同毛主席在中南海跳舞的场景。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8)

▲ 图为孟锦云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排演女飞行员时的剧照。

就这样与毛主席边跳边聊,我也就越来越不紧张了。就这样我和毛主席结识了,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逢节假日我都随团去中南海出任务,每次我都能见到毛主席。

八年后再见,“我身体不好你就留下来帮帮我吧”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9)

▲ 图为孟锦云与哥哥、空政文工团舞蹈家、一级编导孟兆祥在一起。

但是,1968年,由于受到不公平的遭遇,我离开了北京,离开了文工团,就见不到毛主席了。

直到1973年,我恢复了军籍,调回老家武汉一个陆军医院,改行当了一名五官科护士。

1975年,我利用假期到北京重新见到了分别已久的毛主席。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0)

▲ 图为1976年2月23日上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再度应邀访华,受到我国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资料图)。

1976年2月,我重新见到主席的时候,他已是82岁的老人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双眼还患上老年白内障。

记得当时我见到毛主席时,情绪非常激动,边流泪边说:“主席,我是湖北的孟锦云,你还记得我吗?”

由于主席视力模糊看不清,他就用手摸着我的头、我的脸,声音颤抖的说:“记得,记得,你是孟夫子,我的半个小同乡。八年了,你为什么今天才来看我呀!”

我边哭边激动的说:“我也非常想见您,但我身不由己,来不了呀!”

毛主席说:“哦,中南海的红墙把我们隔绝了。”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1)

▲ 图为1976年孟锦云撑扶毛主席行走。杜修贤/摄

当毛主席听我说不在文工团改行当了一名五官科护士时,主席就说:“好呀,正好我身体不好,眼睛也看不清,你就留下来,到我身边帮帮我吧。”

就这样,我从武汉军区调到了中央警卫局,来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日夜陪伴毛主席,直到他老人家逝世。

终生难忘,伟人临终之言“我难受叫医生来”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2)

▲ 图为日本第66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三木武夫。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3)

▲ 图为日本前首相三木武夫及其我国出版的内部资料《三木武夫及其政见》。

三木武夫(みき たけお,1907年3月17日-1988年11月4日),日本政治家,曾任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曾是日本自民党内最小派系三木派的领导人。

日本第66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当选19回议员,在职51年。

1974年,首相田中角荣因为洛克希德丑闻下台后,通过椎名裁定意外上台,然而,2年后却因为治理腐败损害党内大派系利益而被迫下台。

但他专注于净化政界和政治改革,其政治姿态被人称为“绿色三木”。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4)

▲ 图为三木武夫纪念铜像。

我永远也忘不了主席逝世前最后一幕和他最后说的话。

1976年9月8日晚,那天正好也是我值的班。

毛主席要看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资料,开始我听不懂,主席伸出三个手指并敲敲木床头。

后来我找来秘书,知道主席要看三木五夫的资料。

秘书走后,主席又看了一会,突然对我说:“我难受,叫医生来。”说完就昏迷过去,医疗组马上过来,对主席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抢救,但还是没抢救过来。

毛主席逝世前对我说过的话,是“我难受,叫医生来。”我终生难忘。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5)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6)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7)

孟锦云(中)退休以后,时常和当年空政文工团的老战友组队一起到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义务演出,奉献余热。

如果说人的一生有什么奇遇,那我这一生最大的奇遇就是能结识毛主席;到毛主席晚年需要人陪护时,我又有幸调到他身边工作;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成为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人,更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对我本人来说,毛主席更是我一位长辈、尊长,恩人和导师。我有幸在毛主席晚年调到他身边工作,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导,亲眼目睹他为了中国人民、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可以说是我的造化。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8)

▲ 图为孟锦云(右4)参加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活动。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19)

▲ 图为2021年五一节,孟锦云和先生裴琼和在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20)

▲ 图为孟锦云在浙江海宁国际皮革城购物时与店老板合影。萧红尘/摄

主席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他生活简朴,衣着、饮食节俭;主席身为一国的领袖,但他把自己当作普通老百姓的一员,从不搞特殊!

主席酷爱读书,更是到了忘我的地步……这些都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

在我眼里,主席不仅是我们的开国领袖,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伟人!

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锦云造化孟锦云口述实录)(21)

▲ 图为浙江省儒学学会副秘书长孟昭然陪同孟锦云在浙江走访并合影留念。萧红尘/摄

编辑 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