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致死疾病的死因往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感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世界十大致死疾病的死因)

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世界十大致死疾病的死因

往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感染

严重的感染

有可能比本身的疾病更可怕

根据WTO:《World Health Statistics2020》及《World Health Statistics2021》中流行病学统计5540万次死亡病例中调查中,得出以下疾病有较高死亡率(综合):

1. 缺血性心脏病

2. 脑卒中

3. 慢性阻塞性疾病

4. 下呼吸道感染

5. 新生儿疾病(包括出生窒息和创伤、新生儿败血症、感染以及早产并发症等)

6. 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7. 阿尔兹海默症和其他痴呆症

8. 腹泻病

9. 糖尿病

10. 肾病

其中较多疾病并不是由原发病的进展而致死,往往是由于继发了感染而导致的死亡。

预防感染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最常见的工作之一,因为感染会导致原发疾病的加重和难以控制,并且会导致许多药物的使用局限性。

缺血性心脏病

又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和闭塞,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脂质和糖类沉积在了其中,让冠脉变得像是黄色的小米粥,心脏给其他器官供血的同时,也需要自己给自己供血,发生了粥样硬化后,血液里的氧气没办法供应心脏自己的正常需求,久而久之,就发生了慢性病变。

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急慢性之分,分为慢性冠脉疾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悸、呼吸困难等。

死亡原因

原发疾病进展: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

继发感染:死因中占比较小,约为2.01%,但合并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率约为56%,合并感染后会导致原发疾病的机体调节机制紊乱,机体无法正常运转,病情复杂化,虽多死于心源性原发疾病,但死亡率提高了26.31%。

脑卒中

又称“中风”,是国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也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脑功能缺损为临床特征,是人类首要的致残疾病。大脑是机体的中枢,是控制机体运动最主要的器官,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供血不足,会严重损伤脑功能,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日常行为能力。

常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侧肢体(上下肢或只有下肢)的麻木无力,语言系统障碍,一侧或双眼视力的下降,头痛呕吐以及意识障碍等。

其中,患者并发院内感染后死亡率17.21%(未合并感染的原发病死亡率8.02%),故感染后死亡率提高较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COPD),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多年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以及气流受限,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其中,COPD的急性加重期原因多为感染,治疗不当致死率较高。COPD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由于肺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最典型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发病常有急性加重,而急性加重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毒或细菌感染。

感染因素导致的死亡率约为10.91%,且多为混合感染或没有经过联合抗生素治疗所致。

下呼吸道感染

完全由感染致死的疾病,包括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其中肺炎是最主要的发病类型,细菌、病毒、真菌及非典型病原体都可以导致肺部的感染,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CAP是指在医院外患上的肺部炎症,简单来说就是在院外感染上了病原体或者就诊前已经感染上了病原体而在住院中有了对应的临床表现;HAP指的是医院内感染,是在入院≥2天后在医院内感染上病原体的肺炎。

CAP的病死率约为12%~40%,HAP的病死率为15.5%~38.2%,病死率都相当高,和人口老龄化、吸烟、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细菌耐药趋势的出现有关。

呼吸道的传染往往难以预防,所以更要注意感染类型的区分和筛查,评估病情的进展和确定致病的病原体,尽早针对病原体使用对应的药物,预防重症肺炎的发生。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指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的婴儿,其因为机体的免疫机制建立不完善、胎儿在母体内围生期等因素的影响,成为高死亡率的群体。其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可发生于出生前、出生时、出生中。

01

新生儿败血

发生率为0.1%~0.5%,病死率为5%~10%,多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早期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体征和症状都不典型,而出现了黄疸、出血倾向、休克等症状时,则提示疾病进展。

0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死亡率5%-20%,围生期的三个阶段都能发生。

1、宫内感染性肺炎多在生后24h内发病,出生时常有窒息史,复苏后出现气促、呻吟、发绀、呼吸困难、反应差等。肺部听诊呼吸音可为粗糙、减低或闻及湿啰音,可通过X线片可以进行感染类型区分。

2、分娩过程中感染性肺炎—一般在出生数日后发病,一般为分娩过程中接触、吸入等因素导致。

3、出生后感染性肺炎,可出现体温不稳、反应差等全身症状,常表现为气促、发绀、吐沫等症状。

03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导致先天性耳聋和神经发育障碍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死率为11.25%

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居所有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首位。临床表现和肿瘤大小、类型、发展阶段、所在部位、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咳嗽、痰血或咯血、胸痛、发热,也可局部扩散转移导致多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以及胸外表现。

68.18%肺癌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感染,常并发呼吸道的严重炎症,使疾病难以控制。

阿尔兹海默病

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严重的记忆进行性减退、失去中枢神经行为能力(随意运动等)、脑功能损害以及人格行为改变等。

肺部感染是阿尔兹海默症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泌尿系感染等,感染后死亡率为62.37%

腹泻病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或粪便量增加(>200g/d),或粪质稀薄(含水量>85%)。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腹泻(<4周)和慢性腹泻(>4周或长期反复发作),腹泻病常死于机体内水分的丢失和体内代谢的紊乱,机体各器官的循环无法得到平衡,使机体各器官系统无法联合发挥正常的作用。

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感染性腹泻一般表现为散发。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霍乱为甲类传染病;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乙类传染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丙类传染病。

全人口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感染性腹泻的死亡率在国内占0.13/10万,而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国家则大幅升高。

糖尿病

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多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常并发各种感染,血糖控制差者更易发生也更严重。而且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的最常见的诱因。

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 35%~90%,并发感染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并增加其经济负担。2型糖尿病合并DKA的感染率(58.27%)高于1型糖尿病(41.59%)。

肾病

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通常累及双侧肾小球的常见疾病。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免疫反应所致,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大都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并发症也是感染,也是导致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死于严重感染的占比约22.83%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0):717-728.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9):833-85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0.09.001.

[3]张啸飞,胡大一,丁荣晶,等.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3):179-187.

[4]李诺,杨静,冯学泉,等. 中国脑卒中死亡风险30年研究概述[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8):765-768.

[5]《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编写组.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5):272-281. DOI:10.3969/j.issn.1672-5921.2020.05.008.

[6]HONG-YU ZHOU, YA-PING HUAI, XING JIN, et al. An enriched environment reduces hippocamp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stroke[J].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2022,17(11):2497-2503.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4):1041-105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J].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11.

[9]甘丹,刘茜,李叶青. 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10-412.

[10]宋元林,侯东妮.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检测新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1530-1534.

[11]徐灵敏. 新生儿疾病早期识别与分级诊疗[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3):253-256.

[12]赵东赤. 新生儿败血症的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策略[J]. 中华儿科杂志,2022,60(6):612-614.

[13]魏克伦. 我国新生儿感染现状与展望[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1-2.

[14]谢朝云,覃家露,熊芸,等. 晚期肺癌患者肺部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18,45(4):221-224.

[15]芮萌,段蕴铀. 老年肺癌住院死亡患者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3):252-255.

[16]赵梦圆,张勇,刘翠华. 感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调控机制[J]. 微生物学报,2021,61(5):1073-1090.

[17] CHEN JH, LAMBERG JL, CHEN YC, et al. Occurrence and treatment of suspected pneumonia in long-term care residents dying with advanced dementi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06,54(2):290-295.

[18]梁丹,车荣飞,石倩萍,等. 感染性腹泻疾病负担及其病原谱变化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1):1651-1654. DOI:10.11847/zgggws1123406.

[19] 缪晓辉,冉陆,张文宏,等.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20]RUDD K E,JOHNSON S C,AGESA K M,et al. Global, regional,and national Sepsi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1990— 2017: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cet,2020,395(10219):200-211. DOI:10.1016/s0140- 6736(19)32989-7.

[21]阳 央,王 静,王 田,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17(2):77 - 80.

[22]华锦程,梁萌,沈淑琼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匹配研究 [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33(5):354-358.

[23]郑周福.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生存率及死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461.

来源|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感染性疾病科

审核|涂晓晨 王成

监制|张强 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