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毛炜达 实习生 徐静雯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程中,深圳再获实质性进展。
据“南方 ”客户端4月20日消息,南方科技大学日前收到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复函,正式赋予海洋大学项目代码,这标志着海洋大学项目建议已批复,进入政府投资建设程序。
深圳政府采购网4月13日发布的招标公告显示,这所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国际一流高校的研究型海洋大学,将从2022年开始培养学生,争取在年内实现在校生总人数800人的办学预期。
近年来,全国多地提出要建设海洋大学,但截至发稿时,与深圳这所海洋大学快速推进相比,河北海洋大学、广西海洋学院、厦门海洋工程大学等仍处于规划或筹备阶段。
将面向全球顶尖大学招聘
此前在4月13日,“中国·深圳政府采购网”发布《海洋大学概念规划方案设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以下简称“招标公告”),显示项目采购人为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4月16日称,海洋大学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负责筹建,校园拟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目前,海洋大学战略布局、学科建设与高端人才引进、校园规划建设等工作正全面有序开展。南科大将秉承“战略引领、顶天立地、先行示范”的理念,以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打造世界一流海洋大学。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近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该所于2019年承担了深圳市教育局深圳海洋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项目,研究提出面向南海、面向深海,聚焦海洋前沿交叉科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海洋大学。目前公布的招标方案中,办学目标延续了论证报告思路,并进行了细化。
根据“招标公告”中显示的项目概况,海洋大学选址于深圳坝光区域,位于大鹏半岛东南部大亚湾畔,距大亚湾核电站约7公里,区域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校园占地范围约64公顷,校园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
深圳海洋大学校区选址区位图 来源:《海洋大学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海洋大学的办学定位中“深圳特色”显著,其办学定位具体被确立为,努力打造与深圳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国际化高水平海洋大学,探索海洋大学发展新范式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海战略、南海开发战略和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
“招标公告”显示,在办学目标上,海洋大学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国际一流高校,目标是建设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学,打造全球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全球海洋发展高端智库,成为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深圳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深圳海洋领域国际影响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虽尚处规划设计阶段,海洋大学已提出构建完整的办学层次,开展本、硕、博一体化教育,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初步拟定约为2:2:1。在办学规模上,考虑深圳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拟定海洋大学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约10000人。
“招标公告”中还显示,筹建阶段,将从2022年开始培养学生,争取在年内实现在校生总人数由200增至800的办学预期。
学科设置方面,海洋大学将对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即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文化生态、综合管理、全球治理等领域需求,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学科群,拟设置工程技术、国际商学法学、军民融合三大学科群共计18个学科专业,分别对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现代服务、全球海洋治理领域、海洋国土安全等产业领域。
目标有了,如何找到适配的师资力量?安然透露,深圳海洋大学将面向全球顶尖大学招聘海洋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家等担任首席教授或客座教授,组建具有多元学术背景的学科带头人精英团队,争取成建制地引进海洋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梯队。面向世界知名海洋高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招聘顶尖的技术专家、工程师、信息系统专家等担任首席工程师及高级研究专家,承担项目研究及海洋领域技术组织领导者,加大从国内外海洋企业、涉海专业组织等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
只用3年完成筹建
澎湃新闻注意到,从中央提出支持深圳组建海洋大学到此次“招标公告”明确拟于2022年起培养学生,时间跨度不足3年。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当年10月,深圳市教育局公布《海洋大学办学方案(论证报告)项目承办机构公开招标评审结果的公示》,拟定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编制该方案。
2021年6月,加快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被写入深圳市“十四五”规划。随后,“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在当年8月10日报道,该校党委书记李凤亮等于当日前往深圳大鹏新区调研深圳海洋大学筹建情况,深圳海洋大学筹建具体负责人林间详细汇报了深圳海洋大学的筹建情况。
公开信息显示,林间为国际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
2021年10月29日,“2021深圳市大鹏新区招商大会”上正式透露,深圳海洋大学项目选址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坝光片区。
深圳海洋大学校区选址范围图 来源:《海洋大学概念规划方案设计招标文件》
2022年1月25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提请审议海洋大学筹建方案的请示》。会议指出,高水平筹建海洋大学,对于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更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次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公布和商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筹建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等院校。这意味着,深圳海洋大学筹建正式获得国家部委在政策层面的支持。
2月9日,深圳市教育局将“加快推进新高校筹建工作,成立海洋大学筹建工作专班,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工作,实现年内开工”列入2022年32项年度工作要点。当月20日,深圳市政府印发《大鹏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海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月11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推进深圳理工大学建设,筹建海洋大学、香港大学(深圳)等高校。
海洋大学规划“遍地开花”
目前,中国已有多所正式以“海洋大学”命名的高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等。
而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新筹建“海洋大学”并非深圳一家。近年来,随着海洋城市建设的热潮,提出组建或转设“海洋大学”在沿海多个省市区的相关规划中多次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江苏、海南、山东、广西、河北、福建等省区建成或提出建设“海洋大学”,另一些规划将于“十四五”期间实施。
2019年6月,教育部批准位于连云港的江苏省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公开数据显示,广东省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已逼近两万亿元,山东也达到1.6万亿,而江苏尚不足8000亿,业界认为,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成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桎梏之一。
据“南海网”报道,海南省教育厅2015年9月24日发布消息称,教育部批准琼州学院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此前在当年4月,海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审定创建热带海洋类高校相关事项的请示》,提出创建一所面向南海、面向东盟、面向国际旅游岛、面向产业的开放性、应用型、体制创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热带海洋类高校。
同样在2015年,山东海事职业技术学院6月发布消息称,根据潍坊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由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牵头筹建。此后直至2021年5月,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及“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加快筹建山东海洋技术大学”。这意味着,概念提出近6年后,潍坊市“海洋大学”仍处于筹备阶段。
2017年10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曾召开河北海洋大学筹建工作动员会,指出该校筹建“河北海洋大学”已列入河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建设河北海洋大学,不仅弥补了河北省的短板,同时也弥补了京津冀的短板。但到2021年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北海洋科技师范大学”。对此,秦皇岛市政府于当年9月回复称,鉴于现阶段面临的国家有关政策、省内资源整合等问题还需从长计议,稳步推进。这也表明,河北省组建或转设“海洋大学”,短期内或将无实质进程。
海洋资源丰富的广西则提出规划建设两所“海洋大学”,分别位于北部湾重镇北海和钦州。2021年6月3日,广西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向教育部申请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合并转设为“ 广西海洋学院 ”,转设后上述高校的举办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学地点为北海市,办学性质为公办。
2021年印发的钦州市“十四五”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钦州市将规划建设北部湾海洋大学。此前的2018年11月,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北部湾大学官方网站介绍,该校着力突出海洋性办学特色,以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区战略为使命。
锚定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强市的福建厦门,也将创办“海洋大学”作为一个重要抓手。2021年1月公布的厦门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海洋优势学科建设,整合资源争取创办特色海洋大学。2022年2月23日,厦门市政府官网公布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视频会的重点内容,提到筹建厦门海洋工程大学(暂定名)。
“海洋大学”会过剩吗
这么多海洋大学全部建成或更名后,会不会引发相关毕业生过剩?
2019年5月,《中国海洋报》曾发文称,中国“海洋大学”的数量还不够。文章以江苏为例称,江苏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但海洋生产总值的排名却长期落后,其原因主要在于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因此,建设海洋大学,培养高端海洋人才,已成为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也认为,缺少世界一流、有创新活力的综合性海洋大学,难以满足我国海洋高质量发展对高新技术、应用型和经济管理等领域人才的需求,海洋高等教育模式和路径亟需创新。与世界海洋大国相比,我国在海洋人才教育方面还存在人才培养总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全面,复合型海洋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数据显示,深圳大学海洋学科在校本科生仅158人,海洋研究方向及海洋中心的研究生仅65人;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现仅有本科生29人,研究生59人。”安然列举了深圳两所本地高校海洋相关专业在校生情况。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然指出,要围绕海洋关键核心科学技术问题,依托海洋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平台,充分发挥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等技术中重大实践和基础理论问题的牵引作用,探索基于项目的动态教学组织形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构建以海洋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海洋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对于海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匹配问题,安然介绍,深圳海洋大学在设置之初就进行了调研和考虑,一是通过“教学 科研 实践”海洋应用全景式融合,推行面向涉海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在海洋龙头企业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二是深入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参与国家海洋科考或海洋重大工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此外,依托“海洋大学 涉海龙头企业”产教融合模式,打造海洋产学研用平台和海洋科技产业园区,促进海洋未来技术发展、产业变革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将海洋前沿科学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责任编辑:王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