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是在批判理论上,一对相反的理论,它们通常会以阶级形式出现。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论,是解释人类基层思想,文化与语言的一种相当有力的工具。

《门徒》是由尔冬升执导,陈可辛监制的犯罪剧情片,由刘德华、吴彦祖、张静初、古天乐、袁咏仪领衔主演,于2007年2月13日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同步上映。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1)

门徒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没有什么过多的亮点。主要讲述卧底警探阿力打入到大毒枭林昆的身边,凭借自己的智慧,取得林昆的信任。被林昆器重,收为毒品产业链的门徒,最终帮助警方提供了抓捕林昆的证据,成功瓦解林昆贩毒网络。

故事虽然很平淡,但故事中身处黑白世界中的每个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轨迹,人物的内心,都刻画的非常成功。毒品世界就像一个食物链,无论是处在顶端的人,还是身处底端的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哲学和方法,我们就从二元对立的观点入手,分析每个人的情感历程和内心世界。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2)

01 善与恶:恶是一瓶毒药,善是一股清流,当毒药倒进了清水里,哪怕只有一滴,也足以致命。

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我们认知中的传统毒枭,都是专横跋扈,前呼后拥的脸谱化形象,不光作风狠辣,还行事张扬。林昆这个毒枭,和我们以往认知的毒枭有所不同。他就是一个社会中的普通人,他有家庭观念,对老婆无比体贴,对孩子关心备至,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在他的思想观念中,毒品是一门生意,一门事业,自己并不是在犯罪。生意讲究的是供需关系,有求必然就有供,提供别人需要的东西有什么错?

但善与恶的评判标准,并不是主观的思维就能决定。善在主流世界的观念中,讲的是你的做法能够服务大多数人,让大多数人受益,牺牲自己服务别人,这样的观念和做法才是善。而恶则不同,是牺牲多数人,成全自己的利益。牺牲社会利益,达到自我满足,就是一种标准的恶行。从因果论的观点,善恶到头终有报,作恶的人受到最终的惩罚是普遍的价值观。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3)

02 虚与实:虚幻和现实彼此交相辉映,处在其中的人会迷失自我,灵魂找不到正确的出口。

一个人的记忆,总是不可避免地虚实参半,其中既有最真实、最清晰的细节,也有完全源于想想、从未存在过的虚构。虚幻在真实的土壤里茁壮生长,像胡杨一般伸展枝条,重新扎入土壤。它们互相纠缠、融合,渗入对方的每一寸肌体。到后来,两者彻底融为一体,往往连讲述者自己都区分不出何为真实,何为虚幻。

--马伯庸《草原动物园》

阿力作为一名卧底警察,无时无刻不带着面具在生活。所接触一切都是假的,身份是假的,情感是假的,最后连他救的人所说的话,是真是假都无从分辨。在林昆的身边,活不出真实的自己。而他用真心所救的女人阿芬,最后她老公染上毒瘾的说辞,都和阿芬与他说的话一模一样。在卧底的生活中,活在虚幻世界中的阿力,想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真实的自己,但最后还是不能。“都是假的”,阿力这句话不光是说给被捕的林昆,也是在说给自己。

在猫鼠游戏的博弈中,最后的成功就是看谁能骗过对方。在虚与实的身份交换中,能把虚的演成实的,才是作为卧底最大的成功。虽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但要当真的来演,还要毫无破绽才行。卧底最终带来的是所有人的痛苦,被出卖的人会由于背叛,情感受到伤害而痛苦。而出卖别人的人,会由于内心的自责,伤害了自己的情感而痛苦,这个游戏没有最终的赢家,只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支撑自己走到最后。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4)

03 生与死:死亡是生存的人生终点,在走向终点的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抉择,选错了就没有回头路。

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影片中的阿芬,一个吸毒的女人,还带着一个孩子,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一个女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会经历无数次的选择。而阿芬的选择无疑是最差的,选了一个不靠谱,自私自利的老公。染上吸毒恶习以后,更是完全丧失了人性,他让老婆卖身,让女儿带货,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毒瘾,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当她遇到了阿力,本来上天给了她再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还是没有抓住,当阿力放弃了她之后,她已经万念俱灰,最后一次大剂量的动脉注射,她知道可能带来死亡的结果。看着贪婪无可救药的丈夫,看着可怜无人疼爱的女儿,她的心已死。由于选择的错误,生活带给她的只有无尽的伤痛,死亡反倒是最好的解脱。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5)

04 成与败:成功和失败位于天平的两端,而正义往往会成为成功一端的重要砝码,决定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正义和善良一定会战胜邪恶,这是永恒的、绝对的必然。

〔苏〕谢斯米尔诺夫:《布列斯特要塞》

同所有警匪题材的影片一样,正义的一方取得最后的胜利。毒枭虽然狡猾,阴险,无数次会试探卧底人员的真伪,但都逃不出宿命论的结局。每个毒品链条中的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林昆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能生活的更好,选择了自杀。吸毒的阿芬最后死于吸毒过量,阿芬的丈夫最后落入阿力设计的圈套,藏毒最后被警方抓获。

在黑白世界的生存法则中,有着可以预见的客观规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在法制社会的天枰下,从来都没有黑暗世界的生存土壤,等待违法的人,是终究受到应有惩罚的永恒结局。

犹太人怎么培养精英(从二元对立的角度)(6)

结语:《门徒》作为一部反毒题材的电影,影片的最后阐述了毒品存在的根源,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空虚。虽然近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世界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精神世界的伤痛没有太多人关注。特别是社会上生活的一些边缘群体,不该让这些人在自己的世界里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就像电影中的那个孩子,要给予关爱和成长的空间,才不会造成更多的悲剧发生。

我是老陈嘚吧嘚,一个喜欢码字的城市宅男,欢迎加关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