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线地名探究第十二站,我们来说说吉林省珲春市。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1)

珲春地理位置

珲春市,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延边州东南,政区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接壤,西南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罗先市相邻。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2)

珲春是本系列第一个与两国接壤的城市。

珲春离日本海不过15公里,却只能遥遥相望——从防川沿图们江顺流而下,经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最近处(俄罗斯方向)距离日本海直线距离约10公里。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3)

珲春与日本海距离示意图

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

瞭望塔下立有一块“土字牌”。它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国界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的起点。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质地为花岗岩。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4)

土字牌

得名由来

“珲春”名称的由来。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后来在《明史》中也出现了“浑蠢”之名,为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边地、边陲、边陬(角落)、近边”之意。

据《珲春县志》和《珲春乡土志》记载:珲蠢为魏晋时“沃沮”二字的变音。凡勿吉、窝集、扶余皆此音之转。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温车恨”、“浑蠢浑”、“弗出浑”、“弗出”、“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

“沃沮”到“浑蠢”再到“珲春”,变化很大,但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满语音译所用汉字不同造成的差异,“珲春”是最后较稳定的译音。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5)

珲春地名沿革

珲春市历史上为肃慎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隋唐、金、元皆有建制。

明朝始设珲春卫,1913年设珲春县。

1988年,珲春县改珲春市至今。

女真名字由来(因女真语而得名)(6)

珲春风光

珲春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这里中、朝、俄三国陆路相连,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距图们江入海口仅15公里,是中国经由日本海连接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也是连接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蒙古的重要贸易走廊。由于地处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带,珲春也被称为东北亚的“金三角”。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