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好奇心,寻找连接点。
最近,腾讯办了一场「科学小会」,主题是航天。让我这个既是航天迷,又每年都搞「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的人很好奇。
我还真找到腾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聊了下,发现这个「科学小会」已经连续办 4 年了。往年都是按照孩子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科学领域,请来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给孩子们科普。而今年有所不同,腾讯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起合作,第一次以某个领域的主题来呈现,聚焦「大航天」,请来了「探月」、「火星计划」、「黑洞」等一线研究者来做演讲。
看得出来,腾讯做青少年科普的思路有了一些变化。
2022 年科学小会现场
01从「We 大会」到「小会」我们都参加过很多「大会」,叫「小会」的并不多,腾讯这个活动,名字就让人好奇。
了解了下才知道,原来这个「小会」其实也源于一个「大会」。腾讯有个科学 WE 大会,自 2013 年举办至今已经第十年了。每年,WE 大会都会邀请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分享前沿科学发现。
WE 大会的话题都挺硬核烧脑的,主要是面向成年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但在这个大会上,却有很多小朋友坐在前排听讲,而且还能坚持听到最后。
据说就是这个发现,让腾讯觉得,给孩子们办一场专属于他们的科学活动,是有价值的。这就有了科学小会。
青少年喜欢科学和科技,其实真的不需要什么理由。我记得历年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也有很多孩子的身影。甚至去年在深圳举办的时候,还有一个没有家长陪伴、独自前来的男孩,竟然在现场抽奖环节中了大奖,我后来问他为什么要来这样一个科技大会,听得懂吗?他的回答简单清澈「我就是挺好奇的,我只能听懂一些,但挺开心的。」
你看,对于那些少年而言,是否完全听得懂不是最重要的,沐浴在科技的氛围里,感受到活力与愉快就足够了。
「科学小会」也是如此,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项目负责人告诉我,2019 年第一届「科学小会」就在深圳举办。整个大会形式上是一个「小剧场」,在这个小剧场里,孩子们会见到霍金的女儿、西部世界的科学总顾问、最著名的科技博客 Wait but Why 的创始人、哈佛大学睡眠医学部主任。之所以选择在一个很小的剧场里,是希望人与人之间有着自然的亲切感,这与 We 大会恢弘现场的体验会非常不同。
那一届,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是主办方设置的孩子和科学家的面对面交流环节。在和霍金的女儿交流时,有孩子提了关于黑洞的问题,把她难住了,她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在英国的物理学家朋友后,才给了解答。这种坦诚和真实的气氛,是最宝贵的。孩子们收获的核心可能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好奇心的鼓励,以及感受到来自科学世界开放但严谨的氛围。这或许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感受到的。
小学生现场和科学家互动
我觉得有一个思路很值得借鉴:如果说「科学小会」是一场给孩子定制的「科学秀」。那么出现在这场秀里的科学家们,他们的角色并非老师,而是一个个活在科学世界里,充满趣味和感染力的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总是能够唤起更丰富的情绪。
在形式策划上,腾讯的策划部门也会每年想不同的点子,比如有一年让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列出自己喜欢的歌,制作成「物理学家歌单」、「化学家歌单」……让孩子们更直接感受科学家的内心世界。还有一年,策划了孩子给科学家颁奖的环节,选出这一年科学突破背后的团队中孩子们最喜欢的,让孩子去到舞台上给科学家颁奖。
和「科学小会」项目组的交流,给我留下最强烈的感觉就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真的与给成年人做科普不同。要在思想上「蹲下来」,做很多的「小策划」,关注那些「小情绪」,能坚持用心这样做,是挺值得鼓励的。
02星辰大海从「小」说起,好奇心就够了几个月前,SpaceX 的最新纪录片《重返太空》上映,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叫安娜的小女孩在四年级时,被老师带领着参观了休斯顿约翰逊太空中心,后来她成为了一位航天事业的工作者,负责龙飞船与太空站对接时的信号传递。四年级时的参观经历是她与航天结缘的起点,从此之后,此她就知道「自己想成为航天行动的一部分」。
孩子心中留下了一个讯号,一个向往;那么在未来,最初的一个音符,就可能会成为他们人生乐章切实的组成部分。
我回想下自己作为一个「航天一生粉」,好像也有个很神奇的关键时刻发生在儿时。
大概 10 岁左右的时候,父亲从他书柜里拿出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香港出版的中英对照版《我们到了月球》,讲述的是阿波罗计划的故事。精通英语翻译的父亲,估计本意是让我多学学英文。但我立即被阿波罗计划的真实记录和书中一系列的火箭和登月舱图纸激发了好奇心。
这本书后来我看过不下 10 遍,睡觉前看,赖床的时候也看,最终成功塑造了我的近视眼,但也让我从此把几乎所有零花钱换成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航天书籍,进而延展到天文、航空、物理…科学世界自此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了一个宏大画卷。
我甚至认为,今天我作为一名纯粹的文科生能在极客公园结交如此多的理科生朋友,多多少少都和这本书的起点有关。因为这给了我敬慕他们创造科技产品能力的共振点,和探寻他们智慧和思想的原始好奇心。
记得 2014 年我把伊隆·马斯克请到极客公园大会上做分享,会后的交流里,我们聊到童年故事,发现他投身火箭事业,也是因为童年有这样的关键时刻。一本书、一部电影激发的好奇心,对一个孩子是一生的印记。
随着商业航天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太空将会是未来人类的新边疆。那么年轻一代,如何激发他们原生的好奇心,如何让中国的下一代在人类大进程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过去「航天」在各种新闻里往往以宏大的叙事现身。航天工作者的奉献,国家精神的体现当然是重要的,是需要弘扬的。但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的出发点,同样不能忽视。
这次腾讯「科学小会」的整体策划显然也有着类似的思路。比如今年的第一位演讲者贾阳也曾经来过「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他是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我和他有过深入交流,他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有趣地解读出来,是一位日常聊天都让人觉得很舒畅过瘾的专家。
贾阳在「科学小会」现场做分享
这次他的演讲,腾讯团队挖掘出了他的另一面。在演讲一开场,他就说,希望孩子们记得的关键词是「浪漫」。贾阳以自己写的古诗词开场,介绍了心爱的火星探测器,从标志「火」字的选择、论坛的设计、再到如何在火星上拍照。通过他的讲述,让小朋友们跟随火星探测器的视角,将目光延伸到宇宙。最后,他展示了一副自己制作的图像,火星车面对着远方的星空。火星车就是人类的伙伴,他说「宇宙很大,一起去看」,希望它带给我们更多的风景。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项目负责人说,从「前采沟通」到演讲策划,他们做的事是「感受科学家想表达什么,再帮助他们转换语言。」科学家一辈子只研究一个领域,擅长解释这个领域的难处在哪里,但是在解释之前,回答为什么观众要听这件事也同样重要。做科普的一个关键之处也在于此,就是寻找科学与普通人之间的连接点。说白了,就是激发好奇心,而不是简单的宣贯。
这次的演讲嘉宾,探测天体的科学家张双南说,「做科学家最开心的事情是总会比别人先知道宇宙的奥秘和宇宙的美。」
我觉得这句话才是打动很多孩子最有力的语言,这些东西在他们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候,会给他们一生注入强大的能量。
连续做了这么几年科普,科学小会项目组对科普这件事的经验和感受也在逐渐积累。科学小会项目负责人回忆,在 2018 年第一做科学小会的时候,无论是可以演讲的个人还是做科普的自媒体,都非常稀有。像中科院物理所一样影响力较大的科普号寥寥无几。为了学习怎样做好科普,他带着团队去跟物理所的老师请教。
这几年来,各个媒体平台上关于科普的内容逐渐丰富。作为科技公司,对科学领域的理解能力是腾讯的天然优势。同时,公司也一直通过产品和外界做沟通,因此更加能够了解用户、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也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其实在做翻译器和放大器,帮助大家去做表达」。这也是腾讯对自己在科普这件事上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定位的清晰思考。
希望腾讯可以把「科学小会」这样的科普项目越做越好,越做越丰富,因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我也提个建议,大牌科学家们都挺忙的,很多时候多挖掘一些善于把科学和科技之美好表达出来的年轻科学家们,甚至创业者们,也很值得花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