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就是一场修行!

修行目的: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最舒适状态。

修行感悟:孩子的无理取闹和拖拉磨叽,或者他需要激励。

一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做作业时候的鸡飞狗跳”~全国同款母子

孩子今年一年级了,很多问题在他步入小学后就慢慢暴露出来了。和大部分的爸妈一样经历过打骂,吼叫,罚站,我还被气哭过,孩子年龄虽小,也恰好在懵懂无知,说话不经大脑的阶段,他说者无心,我听者有意,甚至连旅行包都买好了,准备离家出走,让他感受他老妈不在家,他后悔不已的情形。连他痛哭流涕的求我回去的场景我都想象好。可惜最后没成。他年龄渐长,也意识到以上的方法都不是治标不治本,也不提倡。对孩子未来也会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做作业时候的鸡飞狗跳这种全国大规模同款父母也是我们家里的常态。

做作业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喊了半个小时,他才慢悠悠的去翻书包里的作业本,一个不经意,从包里扒拉出来他在学校的小手工,就忘记了自己扒书包要干嘛,忘乎所以的玩着,你大声吼着提醒他,他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放下手工作品,又去找铅笔,笔袋里没有,又继续扒拉书包,最后从书包底部的缝隙找着了。拿着笔开始写作业。没2分钟,哎呀,写错了,橡皮呢? 桌面没有,笔一扔,他又继续动摇西晃的来到书包面前继续搜刮橡皮,又花了3分钟,最后不知道从哪个几角旮旯翻到了只剩黄豆大小的橡皮擦。终于擦掉错误好好的继续写了。 5分钟不到,抓头挠手的,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再随手往黄豆橡皮上用铅笔戳个洞,看着这一切,我努力的把火气压制在嗓子眼。一个白眼过去已经无法让他有所感化了。整个写作业过程还掺夹着他大声一句“妈妈,这个什么字?”“妈妈,这个字怎么读?”“ 妈妈,这道题怎么做?我看不懂。”不管你人在厨房还是在房间,你都不得不无可奈何的停下手中的一切,跑过来给他讲解。等他终于懂了,开始埋头写了,答案还没写一半,猴急猴急的就把笔一甩,直接往厕所冲。拉屎撒尿的没一样落下。解决完,那就干脆让他洗个澡了吧。于是这大冬天的脱个外套毛衣打底衣,鞋子袜子秋裤厚棉裤又耗费半天。他边冲澡边玩水还自带放歌功效欢快半天。等一切再次准备就绪他再次坐在作业本面前,哎呀,笔刚刚又不知被他扔哪里了。我抬头望望墙上时钟已到九点,心生无奈。他最后再次东翻西找的拿到笔,还没开始写就哈欠连天一脸困倦二目无神还用那泪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你。我只得深呼吸心里默念,“不生气不生气,气着自己还得吃药受罪呢。”

这样的情景大部分父母历历在目,我甚至现在写出来都能想象那个场景,心里又深呼吸一口平复心情,怎么又给自己添了一把堵。

二 来自游戏通关奖励的灵感

每个父母这个时候都希望有所改变,我们也不例外。翻遍朋友圈,搜索百度和头条还有浏览视频,希望能找到些许经验能给自己一点灵感,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也兴致勃勃的做了一堆计划,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按计划那是安排的妥妥当当明明白白的。可变数往往就在孩子身上,不配合。结果都是白费力气。动不动还给你撒泼打滚,哭闹连天。让你无可奈何又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让孩子知道天上的星星摘不到 星星奖励这个方法太好用(1)

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一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玩手机打游戏,因为通常游戏里的通关都会设置通关奖励,对于玩游戏的人来说,奖励总会有莫名的吸引力。意味着做一件事成功并有成就感。孩子们喜欢在手机上学习也是一个道理,你看那些英语,识字,拼音,数学等教育程序应用,哪个不是在孩子学完一关后得几个星星呢?孩子们总会兴致勃勃的学的舍不得放手。甚至还积极的闹着要学习。 那一刻是多么希望孩子们是冲着学校布置的作业对你这样喊妈妈给我作业名为要学习。

我们总会不断的督促孩子做作业,盯着孩子的各种缺点和不足,不断的提醒他为什么总会有这么多坏毛病。每天不断重复老生常谈,结果孩子依旧拖拉磨叽,对我们的大吼大叫熟视无睹。孩子哪天心血来潮认真写完作业我们也是觉得理所当然。能有办法把这种奖励形式应用在孩子的生活中吗? 我在思考,百度出来有一堆的经验可以参考,可方法适合我自己的孩子吗?所以也只能是一个个的去探索和试验。

比如很俗套传统的奖励星星兑换玩具。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操作。可能一部分人有效,一部分人可能收效甚微。我不知道这个方法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能有多少效果。所以我只是试试。结果出来让我深感欣慰,因为孩子的奶奶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整个家庭围绕孩子的氛围开始变得和谐了。以前的歇斯底里和哭声喊叫不见,这真的难得一见。

三 奖励为什么有用?当然是孩子的成就感 。

上个月初,晚上回来听到孩子奶奶投诉孩子放学回来作业不做,怎么吼都没有用。我心知不能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压制自己的怒火让自己尽量冷静下来,开始计划着该试着改变下了。于是用一个笔记本写下来一些事情,只要孩子能做到就可以得一个星星。并且和他一起商量每拿到100个星星就能得什么奖励。一开始听到50,100,200 甚至1000个他觉得好难,后来还是被慢慢说服并且觉得有趣。

怎么让孩子知道天上的星星摘不到 星星奖励这个方法太好用(2)

主要是围绕行为习惯,学习,家务等,包括自觉主动写作业,睡前刷牙,早上起床自己穿衣服,主动做家务等都能得星星。只要他完成一件事就得一个星星,一开始星星也是我用橡皮擦刻的,沾点颜色笔就能印出星星图案。

怎么让孩子知道天上的星星摘不到 星星奖励这个方法太好用(3)

一开始,他觉得新鲜兴奋有趣,听到能得玩具,也愿意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去拿到星星。比如刷牙等等,我在晚间睡前也会尽量提醒他只要把牙刷了就能得星星哦,他新鲜劲还没过,还是很乐意去干这些事情的。睡前在床上让他回忆今天得了几颗星啊,他会自己细细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并且说出来。“我早上自己穿衣服的,我刷了呀,我吃饭没剩饭,我回来做了作业的”。

特别是写作业态度的变化尤为明显

以前拖拉半天,现在他一放学回来就会问他奶奶今天有什么作业,通常是我在班级群里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微信转发给孩子奶奶。所以每天回去他就乖乖做作业了,有时候在视频中看到他在桌子前端正坐姿,认真书写的过程看的我甚是欣慰。有一天我忘记发作业给他奶奶,他就直接用他的电话手表发过来问我,“妈妈,今天作业是什么呀。”或者是“妈妈,我记得今天做什么作业”,“妈妈,做完数学还有什么作业”这两天复习期末,语文的看拼音写汉字,换做以前,他会说这个拼音我不会写,就放弃了,现在看到一个词语,他会这样问:“妈妈,出生的生是不是学生的生啊”,我说对,他就自己继续写了。他自己也会在写完作业后感叹,“写完作业的感觉真好,一会就可以玩很久了”!上周五请假去看牙齿,周五的数学语文加起来共4张题单要做,我昨晚提醒他,你明天要补做4张题单,加上周一的作业,有点多哦,明天回来要好好写作业哦。他叹气说,“就不应该请假的,请假多不好啊,作业没法做,很多知识我都没听到了。”我心里偷笑,真是难得能从他口里听到这些话。

在坚持了一小段时间后,时不时我会悄悄统计星星总数,在他攒够50个星星那一晚,我特意和他一起数星星的时候,告诉他能终于可以买玩具了,他就开心的乐开怀了。第二天一大清早惊喜的把约定好的立体迷宫玩具给他的时候,他欣喜若狂。这也让他更加积极的去配合能得星星的事情,并且让他相信也确信这是一个真的能得玩具的约定。

怎么让孩子知道天上的星星摘不到 星星奖励这个方法太好用(4)

看着他这股干劲,我特意去淘了一本专门记录计划的本子回来,并且买了一只印章笔,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很多能让他得星星的项目。

怎么让孩子知道天上的星星摘不到 星星奖励这个方法太好用(5)

我是这样说和他说的“你看,得星星真的能够换玩具哦,你快想想还能有哪些事情可以得星星呢”? 他歪着闹到努力的想着并说出来:“我现在没有撒谎了”“我可以画一幅画”,我会用积木搭很多模型……”。看着他拼命思考的样子,我趁机加了很多个项目,更多的行为习惯方面等。然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和他说,你看为了你能得星星,这么点小事我都放进来让你可以加星星了,你可要加油了哦,如果你一天做10件事情,那很快又能拿一个玩具了呢。他开心地说谢谢妈妈。他也觉得我是为他着想吧。真是单纯的熊孩子呢。平时在相处过程如果觉得有些表现不错事情的也会加入到星星列表。比如之前提到的参加表演活动还有配合医生做根管治疗等。总之,想尽办法加星星。睡前记录时候会问他这个事情想用哪个符号?他兴致勃勃的自己抢着按。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在很多事情上面,他都慢慢的往好的方向发展了,12月11号到今天刚好一个月的时间,他拿到了100个星星了,买了2个玩具。都是十多二十块钱的小玩具。哦,对了,一个月纪念日,今天又有理由给他额外奖励一个星星了,因为他坚持了一个月。

当然还有很多项目是他一个星星也没有得到的,特别是运动和家务这一块,但是看着他能乖乖的写作业,那一切都天晴。就如孩子爸爸说的,你就是花钱买开心。对,这话总结的非常到位,如果能花个几十块钱的买个玩具能让他慢慢改掉许多坏习惯,并且让我少生点气,我觉得还是很划算的,谁说不是呢?很多诸如进门拖鞋后鞋子乱扔,睡前文具书本作业到处有不整理书包,东西哪里拿放回哪里去等等坏习惯还是有所改进,虽然还要提醒,但是能够有变化,就像我之前和他说的,每天有一点点进步就是进步。

或许哪一天这些方法就失灵了,所以我还在不断的探索过程,就像在做一个作品,不断的删减,补充。不断的适应孩子的成长。就像这几天因为牙齿的问题折磨着连做作业的心情都没有了。我也会适当调整。总之变化中调整变化吧。保持初衷就好!而在这个过程,我和孩子的关系也缓和了许多,更加爱对方了!

从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围绕着我们身边的就是家长里短和孩子教育问题,孩子呱呱坠那一刻,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第一天,我们当父母的年龄是和孩子的年龄同岁的。我们自己从大学结束就算毕业,可是我们作为父母是否合格毕业,其实最有资格给我们颁发毕业证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何尝不是见证了我们作为父母的所有作为。是否深入他心,是否能让他觉得庆幸能成为我们的子女,是否像我们爱他们一样爱着我们呢?

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修行过程,在不断的摩擦和冲突中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最舒适的状态。调整好彼此的步伐,相互理解相互关爱,读懂孩子内心的想法,找到每个年龄段最适合他们的相处教育方式。也让孩子读懂我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并找到和我们相处的最佳方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和孩子不断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