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1)

公元174年,洛阳北城迎来了新一任洛阳北部尉,也就是北城的城管头头。

古代以北为尊,北城都是皇亲国戚的住宅,所以皇亲国戚为非作歹也无人敢惹。偏偏这新一任城管是个铁头娃,规定了谁作乱,就用杀威棒伺候。连皇帝最宠幸的宦官的叔父都被他一套杀威棒打的一个月下不了床。

咬牙切齿的纨绔子弟们决定让这个新来的长长记性。在他们跟父母反应后,却没有像之前那样得偿所愿。

“为什么?”他们问。

“新任北部尉曹孟德是当朝太尉之子。”

纨绔子弟们沉默了,只能暗地里痛骂:“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初入官场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于安徽亳(音同博)州。他父亲曹嵩是太尉,也是大宦官曹腾的义子。可以说,他身世显赫,地位尊崇。

不过,年轻的曹操是个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他仗着自己的身份,任性妄为,放荡不羁,最喜欢为一些琐碎的事情打抱不平。而父亲曹嵩在京为官,没什么时间管教他。年轻时的曹操,是个只懂小义,毫无教养地“孩子王”。

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受人嫌弃的,成为邻里乡亲教育子女时常用的反例。但没有人是天生的坏孩子。曹操在街头私斗的生活中,渐渐喜欢上了习武。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2)

借由习武,曹操慢慢地不再与人厮混,并开始研究兵法韬略。他疯狂地抄写先秦军事家的兵书,还会写下长篇笔记。学习使人进步,曹操渐渐摆脱了孩子王的名头,并开始展现领导者的气质。不良少年与优秀青年,往往只是差一个愿意为之投入的兴趣。

公元174年,公子哥曹操20岁,被举为孝廉,去洛阳当官去了。所谓举孝廉,是汉朝拣选人才的一种制度。当时,考试这一伟大发明还没有出现,而是靠官员推荐,也就是察举制。孝廉是其中一个考核项目,审查的是品行,要求是“孝顺,清廉”。

然而,曾经的孩子王跟这个科目距离实在是有些遥远。考虑到他爹是当朝大员,他这个举孝廉估计也是走的后门。无论如何,曹操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洛阳北部尉。

他一到岗位,就严肃法纪,规定凡是不守规矩的统统杀威棒伺候。由于背后有爹罩着,没人敢惹他。

惹不起,总能让你离开吧?曹操没干两年,就被扔到河南某城当县令去了,官大了,但也远离首都了,是明升暗降。

乱世,终究不太平。在一轮又一轮的权力斗争中,曹操莫名受到牵连,丢了官职,因此闲了几年。

很快,曹操又得了个新工作:议郎。这个官地位不小,主要职责是顾问,没有什么出勤要求,完全可以摸鱼领俸禄,估计是他爹活动出来的。

但是从小刺儿头到大的曹操怎么可能摸鱼。他很尽忠职守地干活,天天上书劝谏,指名道姓的骂那些宦官。他的这些发言自然没怎么受重视,往往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哦不,也不是完全没音儿。还是会有一些官场老油条对他冷嘲热讽的。

刺儿头曹操受到了打击。在官场,他不是小时候那个作威作福,言出法随的孩子王,而只能是一个不得不随波逐流,察言观色,战战兢兢的小角色。这样的反差让他难以接受。他内心中开始产生一种想要掌控一切的欲望。他要重塑这样的规则,用他的方式。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3)

建立军功

公元184年,曹操已是而立之年。这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自幼勤学武艺,熟读兵法的曹操终于不用在官场受气。他积极报名,拿了个骑都尉的军衔。这职位颇大,能统率一支骑兵军队。

起义军终究是没怎么读过书的老百姓,曹操的军队面对他们完全是降维打击。他和同僚在河南大破黄巾军。凭借这个军功,他又被委任了济南相,也就是济南的地方长官。

他维持了十年前自己当洛阳城管时的作风,纪律严明。尤其是他背景雄厚,不怕得罪人。所以在任上,踢掉了大量贪官污吏,搞得济南岗位空缺,没剩多少官了。一时之间附近的贪官都知道来了个狠人,纷纷逃窜。

曹操完全不讲官场规矩的狠辣作风让他再次尝到了甜头,仿佛梦回童年当孩子王的时期。这种权力带来的“掌控”感让他痴迷。

然而,这官还没当太久,就又来任命了。当时,汉灵帝翻修皇宫,要收敛大量钱财,于是当时有许多人花钱买官,给汉灵帝筹集资金。更绝的是,不仅有人卖官,汉灵帝还会抛出升职的诱饵,让人交钱。

当时曹操就得到了升职东郡太守的机会。这可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然而,曹操根本就看不上这种花钱买官的行为,也看不惯这背后的宦官与权贵。他拖病回家,暂时隐居起来了。

要看明白曹操这时候的心态,就得理解他对宦官的态度。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4)

曹操名义上的祖父虽然就是大宦官,但是他似乎打小儿就讨厌这个群体。他们阿谀奉承,恃强凌弱,阴阳怪气,两面三刀,天天顶着两张脸皮生活,是武德丰沛的曹操最讨厌的类型。

自打他为官起,就一直在与宦官作对,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跟自己背后的势力作对。他要让所有人知道,他曹操,注定是个英雄,不需要那些恶心人的宦官与权贵罩着。他想摆脱自己身上“权贵子弟”的标签。

杀宦风波

公元188年,朝廷局势更乱。为了稳固朝政,彰显自己的充沛的武德,汉灵帝召集精英士兵,组建了直接听命于自己的西园军,设立了八个长官,就是西园八校尉。而曹操因为之前的军功与老爹的背景被任命为其中一员。

这个官相当之大。它不仅是皇帝的近臣,还掌管着精英部队,是地位最高的军官之一了。曹操虽然讨厌宦官,但对到手权力并不反感,还是接受了。

不过,一年后,汉灵帝就因为荒淫无度暴毙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什么烂摊子呢?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他希望废长立幼。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长子的母亲是何太后,也就是大将军何进的妹妹。不除掉何进就无法废长立幼。于是他派自己信任的宦官诱杀何进,但是失败了。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5)

于是,汉灵帝死后,大儿子在何进的拥护下继位。经过这次事件,双方彻底结仇了。所以何进一直在谋划如何除掉汉灵帝亲近的宦官们。他先是跟妹妹沟通,希望妹妹帮他夺掉宦官掌握禁卫军的权力。结果,何太后以祖宗之法不可变,先帝刚死不宜妄动两个理由拒绝了。

何进没办法。他虽然是大将军,但才当没几年,势单力薄。没有何太后的支持,他不太敢行动。这时,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就向他建议:“既然何太后不同意,大将军就广招四海豪杰,让他们进京,这样一定能让何太后感到威胁,逼她同意。我看西凉的董卓就十分适合。”

这次,向来鄙视宦官的曹操坐不住了,他嘲讽道:“这些宦官自古有之,如今是因为朝廷的主人偏爱,才为祸作乱。您要治罪的话,直接当面进谏,让狱卒处置首恶就得了,费这么大劲请董卓,不怕授人以柄?您这事儿我看办不成。”

何进没听。

后续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了。何进被宦官以何太后的名义第二次诱杀,身死。而董卓进京,杀光了宦官。曹操由此也完全了解到了一个道理:有权无兵,在这个世道毫无意义。乱世,有兵才有权,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6)

所以,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难以相处后,改名换姓逃出了洛阳,来到了陈留。在这里,他散尽家财,号召天下英雄进京讨董,走上了雄图霸业的第一步。

结语

从以上讲述的,曹操的成长历程来看,我们能捕捉到一个关键特质:掌控欲。

从小就是孩子王的曹操,对于“掌控他人”这件事是天然上瘾的。也因为如此,他才能痴迷于武艺和兵书,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征战沙场,指挥数万人的将军。

此外,曾经为官时不顺遂的经历,也让他十分厌恶失去掌控,屈居人下的感觉,是朝廷之后最闪亮的“刺儿头”。

最后何进被诱杀和董卓进京的事件更是深度刺激了他,让他感到没有枪杆子的危机。曹操也最终下定决心,建立自己的事业。

历史名人是怎么看曹操的 小时候是纨绔子弟(7)

这些经历,让曹操讨厌权贵,讨厌潜规则。因此,之后的日子里,他总是表现得礼贤下士,也十分强调纪律。但是,这些是出自于掌控欲,而非真的品德高尚。所以,这些光鲜行为与他日后为了打压异己而滥杀,屠城的恶劣行为,并不冲突。也是因为害怕失去掌控,晚年的曹操变得多疑,极难相处。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历史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也许,曹操年轻时,南阳名士许劭的评价最能概括他的一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