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朱家墓(百年恩怨朱家陵)(1)

社口河

通江县铁佛镇跑马村社口河河畔有一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一朱家陵。

朱家陵,顾名思义,即朱姓人家的坟陵,但社口河方圆十多里都没有朱姓人家,何来的朱家陵呢,这还要从一百多年前轰动整个通江的一桩民事诉讼案说起。

大清同治朝,三合乡社口河苟氏族人苟怀明一纸诉状将广纳铜钵山山下朱家扁朱姓族人告上通江县衙,诉朱姓族人强占苟姓族人坟地,请求官府主持公道。

当时朱家在通江为大族,朱绍颜,朱舒,乾隆朝举人;朱昱,朱璟,乾隆朝进士;朱永芮,进士,翰林院检讨;朱大海,光绪朝举人;朱玉点,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举人,同治朝时官至云南大理府府尹。

社口河苟氏家族自元末明初从通江梨树垭迁来,到明朝中叶已是人才辈出,明弘治朝苟璋更是官至南京兵马指挥司,父亲苟春欶封文林郎。朝廷分别在社口河,长滩河为苟春、苟璋父子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兵马陵,苟氏族入朝为官者更是代代不迭。但明亡清兴,社口河地处偏僻之地,远离城邑,苟氏家族却渐渐衰落了,已是搢笏不继了。到大清同治朝,列强入侵,朝廷腐败,官吏贪赃枉法,百姓更是有冤无处申。当时,苟姓族人要告倒炙手可热的朱家,难度可想而知。苟姓族人虽极力抗争,但最后仍然败诉,本属于苟家族人的坟地,官府不但判给了朱家,而且坟地里面的苟姓人的坟墓也必须限期迁出。

官府判决后,苟姓族人谁也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谁都不愿祖先魂灵受到惊扰,都不愿将祖坟从本属于自家坟地迁出。最后,朱家扁朱玉点举人从云南大理府带来几百八旗兵,再加上巴中,通江,南江三县县大老爷亲自到场给朱家助阵,强行把苟姓族人坟墓挖出,干出了当时轰动通江,骇人听闻的提坟事件,一共提出苟姓人坟墓48座,只有苟冲妻李氏夫人坟茔幸免。

提坟的那一天,社口河沿河三岸,苟姓族人哭声震天,哀声阵阵,他们痛骂官府的黑暗,点上香蜡纸烛,呼天喊地,诅咒朱家人的忘恩负义,霸道欺凌,诅咒朱家“一败如灰土,永世不得入朝”。最后朱家陵的苟家坟墓均被迁走,只有苟冲妻李氏夫人之墓幸免。

朱家人为何要强占苟家人坟地,为何又留下苟冲妻之坟茔呢?这还要从朱苟两家几百年的恩怨说起。

朱氏先祖朱现光本为一风水先生,世居巴州,一直梦想能够子孙发达,大富大贵,于是遍访名山大川,寻找风水宝地。

大清乾隆初年,朱现光从巴中到通江,到万源,一路寻觅,从鹰背到望京,到界牌,最后来到通江铁佛社口河,当他发现社口河畔的朱家陵后,简直惊呆了,没想到天下真有真龙穴地。

朱家陵来龙远自大巴山,经鹰背,望京一路蜿蜒,至石佛梁突然秀出高起,再沿长岭坡行至朱家陵。左边,青龙转岸环抱着真龙;右边,白虎砂再将青龙紧紧护卫,青龙白虎二砂均有清澈小溪缓缓流淌,环绕着陵地,藏风聚气,天下无双。此地又为二水交汇之地,社口河像一抹玉带环绕着朱家陵。

朱现光相中了风水宝地后,打探到其主人乃苟淲。苟氏乃社口河最大家族,在社口河已繁衍生息几百年。苟淲弟兄八人,他排行老大,且其房宅就在坟地左边几十米处。

怎么才能得到这块风水宝地呢?朱现光回家后,穷思极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他先把去逝不久的父亲的坟墓打开,取出父亲的尸骨,将其火化,装在一木匣内;然后背上父亲的骨灰匣,扮作乞讨之人来到苟淲家。苟淲见其可怜,于是将朱现光收留为长工,让他给自己干活。朱现光很是感激,把父亲骨灰匣放置于苟淲家后面的石岩里,每逢年节都会点上香烛,拿着祭品祭拜,给主人干活也十分卖命,深得主人信任。苟淲弟弟苟冲为一廪生,学识渊博,八方知名,正私塾讲学。朱氏祖先又把其儿子朱国珍,朱国祥两兄弟接来,让苟冲教授其学业。

三年过去,主人该结算工钱了,但朱现光一再推辞不收,再三感谢主人在自已落难时的相助相帮。苟淲很是感动,对朱现光说,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这时,朱现光含着眼泪对苟淲说,父亲去世三年,但还无处安埋,骨灰还放在后面石岩里,如能让父亲入土安葬,就万分感激。苟淲十分同情,对朱现光说:“你咋不早点说呢,我家土地,你相中哪儿就葬哪儿,好让老人家早日入土为安。”朱现光心中十分高兴,择好吉日,把父亲骨灰葬在了早已点好的穴位上。回家后,又把阳宅从巴中迁到通江广纳铜钵山下朱家扁,即自已早已选好的一处风水宝地,然后继续给苟淲做工三年,为的是看护父亲坟地,防止有人破坏。

汉寿朱家墓(百年恩怨朱家陵)(2)

朱家扁

朱家祖先骨灰自从安葬朱家陵后,族人人丁兴旺,人文蔚起,科考连连高中,不出十年,族中“顶子客”已三四十人,到清乾隆三十六年,朱玉典更是考中举人。

大清同治朝,朱家人朱玉点初任云南建水县县令,后升任云南大理府府尹,更是风光无限。朱家人知道,家族的兴旺是社口河朱家陵的真龙穴地带来的,必须要独占这块风水宝地,才能永保家族富贵荣华,最终,朱家人和苟家人闹到了官府,最后当然是朱家胜诉,苟家人坟墓一概迁出,苟冲夫人因其为朱现光儿子师母,“念及师母之情,送葬苟家一棺地。”

苟家坟地最终变成了朱家人坟地,朱,苟两家从此结为世仇。朱家人为了防止苟家人破坏其坟墓,从朱家扁迁来两户专门看守。苟家人则在石佛梁山下,朱家陵龙脉最细处将其挖断,此地名曰“挖断垭”。

朱家人所住朱家扁和社口河相距百多里,但朱家人去世后,还是宁愿把棺材抬到朱家陵来安葬,因为他们相信这里是风水宝地。慢慢地,朱家陵排满了朱家坟墓,后来人们就叫这里为“朱家陵”。

民国八年,朱家族人又在朱家陵立下一族碑,族碑为一龟碑,上方书曰“敕封大夫第”,中间刻一皇帝印玺,下面则将族人登仕入朝,光宗耀祖子弟并列于碑上,文字仍历历可辨,碑下方塑有一乌龟,但乌龟已不见踪影,应该是被盗墓贼盗卖了。当时,朱家人虽做好了石碑,但坟地周围都是苟家人土地,无法将石碑搬运到坟地,后因苟家人伟元之妻朱氏,在夜深人静时,让朱家人从自家田地上把石碑悄悄搬运到了坟地。

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破四旧,朱家陵里的坟墓大都被挖掉,改造成了一坡田地,朱家人坟墓只留下朱宏亮墓和族碑。改革开放后,朱家陵被社口村一社规划为公共墓地。

百年恩怨朱家陵,现已成为谁都可安放魂灵的地方。一排一排,一列一列,密密麻麻,姓张,姓王,姓朱,姓苟……

汉寿朱家墓(百年恩怨朱家陵)(3)

朱家陵一大夫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