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1)

说到荞麦,不少受到外国饮食文化影响的年轻人都会想到来自日韩的酸酸甜甜的荞麦冷面、梅子点缀的荞麦乌冬或者欧洲乡村农场里涂着蜂蜜果酱的荞麦面包,其实荞麦在我国食用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尤其是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荞麦可以说是贫苦人民赖以生存的必备食物。

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2)

荞麦为蓼科植物荞麦属下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鞑靼荞麦。虽然它名字带着游牧民族的异域风情,但的的确确是我国的原生植物,种植和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白纸黑字记载的证据确凿,甚至连它的“前世”藤本野生种都有涉及。

那么,荞麦是如何从野外经驯化一步步走到田地中?文献中的荞麦有着哪些记载?关于荞麦的历史发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说法呢?

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3)

中国是荞麦的发源地这一不争的事实早已经过物源学家和历史学家对浩瀚典籍文献的仔细推敲得到了充分的认证,不仅是文字证据,我国考古学家还在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汉墓的发掘过程中,找到了迄今为止的保存良好且最早的荞麦实物,这颗穿越了2000多年封尘在黑暗中的历史时光于考古铁锹下重见天日,奠定了荞麦在中国的发源与传承不息。

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4)

但是荞麦在我国首现的具体时间仍然是严谨的学者们争议的焦点。成书较早的《神农书》中已经记载荞麦为当时种植的八种谷物之一,但是《神农书》本身的成书时间尚不明确,因此也无法作为无懈可击的证据。故而荞麦出现在权威文献的记载中最早可见《齐民要术·杂说》,该书于唐朝完成。

古人对于荞麦的记载非常多,作为佐证也很容易。特别是在医学典籍和植物图鉴中,荞麦的形态特征、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都有较为详尽的阐述。

《本草纲目》中评价荞麦中苦荞(荞麦可分为甜荞与苦荞两种常见栽培品种)“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于宋朝时期完书的《图经本草》中就有着“实肠胃, 益力气, 续精神”等对荞麦药用价值的记载。而在明代的花草栽培专业书《群芳谱·谷谱》也有着“性甘寒无毒,降气宽中,能炼肠胃”的记载。

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5)

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发达也体现在了荞麦的种植栽培上,同样也有相关的记载可供考证。王祯《农书》里概括了种植荞麦的最佳时节及栽培密度“荞麦,立秋前后漫撒种,……稠密则结实多,稀则结实少。若种迟,恐花经霜,不结子。”提醒着人们要抓紧时间种植,荞麦花经过霜冻之后就无法结出荞麦种子了。

另一本古籍《天工开物》则详尽地写到了肥料营养对荞麦的重要性,云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随着经验的丰富,《台海使槎录》还记述了如何给荞麦作物施肥才是最佳方式即“土壤肥沃,不粪种,粪则穗重而伏。种植后,听其自生,不事耕锄,惟享坐获,每亩数倍内地。”阐明荞麦喜肥却不宜施加浓肥的特性,且荞麦长势强健,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即可坐享其成,证明在此时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深刻而熟练地掌握了荞麦种植技术。

另外在农事典籍《农蚕经》《农圃便览》《三农纪》以及《农政全书》等等书籍中,均有关于荞麦种植的注意事项的丰富与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荞麦种植法则,为后世的荞麦收获、食用及相关价值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前提和原料基础。

信息来源:植物网

责任编辑:小暖

荞麦不宜什么人食用(荞麦二三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