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普遍质疑传统武术是否能过实战的时候。,当我们认为传统武术已经失传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擂台比赛传武大师被KO的时候,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业余的表现,终究和训练量严重不足有直接关系!

从量变到质变,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又恰恰是很传武人所不重视的基本规律。每天跑一千米,很每天跑十公里,能比吗?更何况,有的时候,一千米还是在慢走,谈什么功夫、劲法,你觉得靠谱吗?

训练一天休息二天力量为什么更强(重要的事说三遍)(1)

至少八极拳,对于练习有一个基本量的要求,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呢?

老一辈儿讲:“怀抱婴儿,不练两万下,是没有感觉的”,按照这个标准,每日必练的四个单式走趟子,每日每个动作至少做200个,坚持三个月以后,才能找到感觉,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你做到了吗?更何况,撑锤、迎面掌要没遍数的练,到死方休。要练出功夫来,没有常年坚持基本标准以上的训练量的保持,是无法实现的,不好使,也就是必然。

千把桩其实很好理解,不论是捧树、搂桩,还是磕胳膊,就是每只手要打树至少1000下,这个算术题不难吧?但每天能连续练习坚持一年以上的,已经凤毛麟角了,更别说是三年打死枣树了。练铁砂掌的也不在少数,每天至少摔2000下,坚持三年后,才能有所成就。

训练一天休息二天力量为什么更强(重要的事说三遍)(2)

八极拳以六合大枪闻名天下,“十枪九扎,一枪不扎是傻瓜”,督(厾)枪是最基本的功法训练了吧?每天能扎200下,连续坚持三年,有多少人呢?

之前讲的蹲八极小架,每个动作数息21口气,也是一个最起码的耗架子训练量,再加上球操及其他单是套路的练习,我们要是每天坚持的话,大概需要几个小时呢?至少4-5个小时起步,也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怎么也要早晚至少各两个小时的训练量,不用多了,保持连续三年的训练,你的收获肯定不一样。

大家可能说了,我们都是业余爱好,不是职业运动员,不能靠练武吃饭,都面临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家里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练习呢?这当然是很正当理由,也是现实情况,关键还看你是怎么想的。

训练一天休息二天力量为什么更强(重要的事说三遍)(3)

如果没有想练出什么功夫,也没有传承的责任,就是有一个业务爱好而已,那你就当广播体操挺好,不要去谈什么功夫了、实战了、搏击了一类,就是一个体育运动,就是锻炼一下身体,也增加一个社交圈子,未尝不可,没有人强求你。但如果你是正式的入门弟子,难道下跪磕头、拜师誓言都是可以视为儿戏的话,现代社会也没有逐出师门、门内惩戒那些说法,你可以就把我说的化为耳旁风就好。

但是,如果你是真的热爱传统武术,又有幸拜得明师学艺,那就不要叶公好龙,而是踏踏实实的把训练的量做到,练到一定程度后,再和师父谈讨关于艺的事。

这样的基本训练量有那么难么?即使保持了这样基本训练量,你上了擂台和专业搏击运动员还是打不了,因为专业运动员每天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大运动量训练,业余的永远做不到,除非是每天都在系统的大量练习。

训练一天休息二天力量为什么更强(重要的事说三遍)(4)

老一辈们之所以功夫大,别忘了,人家是职业的,在《沧州县志》里记载李书文、霍殿阁等前辈的资料,都有这样的描述:职业武师。他们的训练都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有技术含量的,还都是超大运动量,那份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霍殿阁去师父家学艺,他住在沧州南皮小集村,李书文住在沧州东南王南良村,相距20多公里的路程,霍殿阁是一步一拳打过去,又闯步闯回来,这个距离,就是走个来回都是大运动量了,练着走趟子来回,真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先抛开其他因素不讲,我们连最起码的训练量都达不到,还在这里谈什么功夫?重要的事情真的要说三遍:训练量!训练量!!训练量!!!想学拳,你先做到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