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的工作与人生,追根溯源在我们自己。

本文将从观点、分析、举例、应用四个方面,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工作与人生。

工作中的纠结(纠结的工作与人生)(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作微信、钉钉等绑架了我们的时间,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我们是经历变革最多的一代人,带给我们内心的冲击尤为剧烈。我们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在社会的浪潮中摸爬滚打,像大海汹涌潮流中的一片孤帆,在风雨中飘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心境更多被外界所左右。然而,社会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越来越单一,社会对于个人的心理和情绪的关心甚少,我们如何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安放自己的内心。

01 纠结,是生存还是生活

俗话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一种幸运。

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

还曾记得,一个人背着行囊,挤上绿皮火车去学校报到吗?

还曾记得,读大学时,每个月紧巴巴的四百块生活费吗?

还曾记得,每当开学的时候,父母为学费发愁的眼神吗?

刚毕业时,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减轻父母的负担是最为迫切的愿望。

等我们慢慢成长,幸好有个傻女人和我们裸婚,幸好倾其所有付了首付,幸好天使降临到我们家庭,但青春已经慢慢逝去。

当我们已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能力的时候,留给我们的选择已经不多,嗷嗷待哺的孩子,耄耋之年的父母,远离亲人的孤独,无法企及的房价,还有逐渐远去的青春,都是现实因素。

工作中的纠结(纠结的工作与人生)(2)

我们就面临生存还是生活的问题,虽一字之差,但千差万别。是屈服于现实还是追逐梦想,矛盾的想法反复纠结、不断碰撞。

02 换一种心境,享一种快乐

工作本身并不会使你困扰,困扰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是厌倦、焦虑、抵触、担忧等情绪。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你拿到一本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专业书,可能只翻看几页,你就觉得索然无味。

如果你拿到一本武侠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哪怕已是深夜,我们依然舍不得放心手中的书本。

在我们的工作中亦是如此。

如果工作让我们感觉度日如年,每天都期待下班的那一刻,那一定是让我们非常的疲倦。

假设是我们自己在创业,可能截然不同,全情投入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时间在悄悄流逝,甚至达到“心流”的状态。

同一件事情,呈现在我们情绪上不同的结果,前者让我们疲倦,后者却让我们兴奋。

细细体会,让我们困扰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态度。

如王阳明所说 “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工作中的纠结(纠结的工作与人生)(3)

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主动去寻找工作的意义。

这是我们能做的。

在稻盛和夫的《干法》中提到,其实他的第一份职业濒临倒闭的小公司研究新型陶瓷的制作,他研究的业务并不受重视。居住条件极差,同一年入职的同学相继离职,公司内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产生了离职的想法,因为户口本错过了干部后补学校的机会。稻盛和夫说“不能因为不满就离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一帆风顺”。于是,他坚持下来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实验室研究上,废寝忘食,焦虑慢慢就消失了,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公司京瓷。

我自己这几年也一直在思考,当前的公司已经工作了十六年,时间越久职位越高,越发看到更多的问题,产生了很多不满的情绪,感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冲突,忽视了很多自己已经拥有的。心中总有一个隐约的梦想,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真的有那么多精彩吗?很多梦想没有实现,是不是自己为自己找的借口?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没想清楚。

我的结论是:跟随自己的本心,接受自己的平凡,哪里都是一个修炼的道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得与失。而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看待和改变,用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去衡量当下。

其实工作本开始无所谓喜欢和热爱,因付出的心血多了,取得的成功多了,所以我们会慢慢地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03 寻找人生的目标,安放自己的灵魂

既然工作是修炼灵魂的道场,既然不满意是生活的常态,那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寻找到安放自己内心的归处。

《高效能士的七个习惯》给我们的启发是:寻找到人生的目标,指引我们前行。

比如:

我的人生信念是:不断追求自我成长与超越,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安宁。

为此,我坚持以下原则

只有坚定的目标和原则,能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前行,违背我们原则的人和事,果断拒绝和舍弃,就像无效的社交、家庭和工作的冲突、自己的边界都会逐渐变得清晰。

或许你也可以尝试。

甘于平凡,不是躺平,是在平凡中追求自我的成长,在平凡中主动发现乐趣。

人也唯有在逆境中才能取得突破,纵观所有人,莫不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