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劝君莫打三春鸟)(1)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劝君莫打三春鸟)(2)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这两句话是说明孔子作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作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

“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

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

春天“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对不对啊?为什么呢?中国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严重的,很少当场处理的。判决以后,一定等到秋天处决,就是根据气候时令,因为春天不准杀生,所以“秋后算账”是这样来的。秋天到,该杀头的才会杀头了。以前几千年帝王政策,说春天是不杀的。

所以古人有两话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春天的鸟不准打,因为小鸟正在窝里等着母亲回来喂呢!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这个道理,同气候是有连带关系的。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一只鸟停在庭院里,释迦牟尼佛带领众人刚好过来,释迦牟尼佛的影子照到这只鸟身上,鸟依然安详舒服地站着;后来舍利弗过来,他的影子一照到这只鸟,它全身都害怕地抖起来;另外一个佛弟子的影子一照到那只鸟,它就跑了。有人问佛原因,佛说,因为我无数劫来修到完全没有杀念,没有嗔念,而舍利弗杀心、嗔心的习气还在,所以动物看到都怕。当然像我们更不行了,动物看到我们早跑了,吓死了,就是这个道理。

《列子》里也讲过有名的鸥鸟的故事。有个小孩子在海边,一天到晚跟一群一群的海鸥玩,鸟也不怕他。他的父亲就跟这个小孩说,你再跟鸟玩的时候,抓两只鸟来让我玩玩。小孩子说好啊,到了第二天早晨,鸟在空中飞,不下来跟他玩了,因为有心电的感言,小孩子动了杀念,动了贪心、瞋心,鸥鸟就不敢下来。所以说人起心动念,万物都有感应,人有了害物之心,物就不会亲近你了。

我也曾经试验过,我在峨眉山闭关时,那里不但看不见人影,连鬼影也看不见,有时候想想没有人来,来个鬼也好。有一天窗子一打开,看见很多蝴蝶在前面飞,蝴蝶好大啊,像书这么大,我也童心发了,叫它们进来玩一下,一只蝴蝶就慢慢转过来,来,来,手一伸,它就停在手上玩。当然我没有动一点念头,没有想把它关在里头啊!玩一会儿,我说好了,你走吧,我也要看经了。手一抬,它慢慢就飞走了。当然也不只这一次,试验过很多次。一个人只要心里没有杂念,没有伤害其他生物的心理,绝对可以修养到跟毒蛇、老虎和平相处的。

我们常常讲,“人为万物之灵”,我说以哲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人类自己吹牛的话。你是万物之灵,万物并没有承认哦!万物看我们这些人是万物里最坏的,草也吃,牛肉也吃,老虎也吃,能吃的东西都把它吃掉,人最坏了。所以在道家的观点,“而人未必无兽心”,你以为人最好吗?有些人看样子是人,实际上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想法是禽兽,比猛兽还坏。但是明知道这个家伙是很坏的,因为他样子是个人,所以我们人就忘记他的兽心而对他很亲近。“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为动物,但是他们的心可能跟人一样,因为样子跟我们不一样,所以我们人都注重外表,反而与他们疏远。

人类不过是生物界的一类。现在人类自己认为最高明,人类自己有自私的心,而且有一种傲慢的心,不断消灭其他类的生命,以致战争连连,就因为我们千万年来消灭其他的生命太多了,人类应该受一点报应。

整理自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列子臆说》

南怀瑾讲的五斗米折腰(劝君莫打三春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