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心帆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个清明没有雨,阳光灿烂;

千年前,写下这首诗的杜牧;

因为清明,被后人铭记了1000年;

但青楼,才是他生前的流连之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的一生是繁华的,也是荒凉的;

是喧闹的,同时也是寂寞的;

那些舞榭歌台的风流、烟花柳巷的放纵、美女名妓的温柔;

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孤单;

正像我们;

一生之中,有多少寂寞听雨的岁月;

在清晨醒来,孤枕边听雨声;

在上下班途中,撑着一把伞抵挡春雨或是秋雨;

少年时淋雨,雨是冷的,血是热的;

青年时淋雨,雨是冰的,等待的心,是热的;

中年时听雨,夜雨寂寥;

心是温的,血也温的;

唯有温情,少有热情。

这个清明,追忆这个叫杜牧的人;

扬州城的落日余晖,千年不变;

青年的杜牧,和我们一样,在一天天的夕阳里老去;

连同那些爱过的人,追过的梦、说过的诺言与谎言;

都化成一抔黄土中的枯骨;

那个,清明细雨里,问语牧童的诗人;

终究,也变成了年年清明祭祀的逝者;

谁也逃不过岁月无情的追杀。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1)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2)

杜牧一生

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这是杜牧一生的缩影。

很多中国人会把自己一生的平庸与失败;

归因于没有关系、没有后台或背景;

千年之前的唐朝起;

中国的历史,就写满了关系学。

杜牧是西安人,排行第十三;

祖父杜佑当过唐代三朝的宰相、歧国公;

父亲杜从郁先为谏官、左补阙;

主要负责对皇帝进行劝谏及举荐人才;

谏官崔群等上书皇帝: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后来,杜从郁就改任为秘书丞;

所以,杜牧不仅是官二代,还是官三代;

父亲早逝,杜牧兄弟年幼不善持家;

曾经卖屋抵债,家道中落。

杜牧后来自己回忆:

“某幼孤贫,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

某与弟顗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童年的锦衣玉食,少年的贫困无依;

对比鲜明地镌刻着命运的无常。

杜牧23岁时,就写出《阿房宫赋》;

但其实比起文采,杜牧更精通军事;

曾经评注《孙子兵法》;

可惜终其一生,没有沙场秋点兵的机遇。

杜牧26岁那年;

礼部侍郎崔郾由长安去东都洛阳主持考试;

唐代的科举考试,有“通榜”风气;

有名望地位者,可以直接向主考官推荐某人;

翰林学士吴武陵骑马来送行,这个人很有才华;

但他性情强悍暴烈,人们皆怕;

崔郾见吴学士来送行,客套称谢;

吴武陵直言不讳地说:“这次考试,我想向您推荐一个人。”

说完,他拿出一卷纸,朗诵起《阿房宫赋》;

崔郾一听,亦觉得杜牧才学非凡。

吴武陵问:“杜牧这样的才学,足以当状元吧。”

崔郾回答:“不好意思,状元已经有人内定了。”

吴武陵也没追问,这是官场的惯例;

内定了,那一定是权势更大的官定的。

吴武陵只好说:

“实在不行,就第五名吧?”

崔郾还在迟疑,吴武陵急了:

“你不答应?那算啦,这篇赋还给我吧!”

崔郾知道杜牧是前朝宰相之后,亦觉才华横溢;

只好说:“好,就取杜牧为第五名进士吧!”

唐朝中一个进士有多难?

杜牧那一届进士,全国只有33人;

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各省状元数;

一个省,只有一个人中进士;

唐朝290年,进士共有6427人,平均每年22人。

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杜牧中了进士之后;

马上有人去告状:

“杜牧这个人喜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

崔郾回答:“已许吴君,牧虽屠沽,不能易也。”

已经答应吴学士了,即使杜牧是杀猪或卖酒的,也不会改变。

这里体现了才学重要、关系也很重要。

没有《阿房宫赋》,吴武陵不会举荐;

没有吴学士力荐,杜牧也很难脱颖而出。

中国5000年历史的大酱缸里;

关系学,永远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糟粕;

人人厌恶关系,却又必须去经营关系。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3)

朋党政治

在派系争斗中,才华无用武之地

杜牧生不逢时;

生活在派系斗争最为激烈的晚唐;

朝廷里的官员,分为两派;

一个是牛党(牛僧孺),一个是李党(李德裕);

没有是非,只有朋党,牛党赞成的,李党必反对。

杜牧和宰相李德裕少年相识;

李杜两家为世交;

但杜牧和牛僧孺私交甚好,所以被人认为是牛党。

唐朝的朋党之争延续了几十年;

连皇帝文宗也哀叹说:“去朋党实难!”

很多官员在派系斗争中被杀、被免职;

李德裕虽把杜牧视为牛党,但因为是世交;

没有重用他,也没有太为难他;

这里体现了关系的复杂性;

中国历史上的关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

非常复杂;

由血缘、友情、同学等编织成的关系网,四通八达。

杜牧亦深恐庙堂的险恶,他一再要求外放到地方;

唐朝的中央太复杂了;

俺还是到地方当官员比较安全;

后来杜牧任池州、睦州等地任刺史;

这是明哲保身的一招妙棋。

留给后人的一个启迪;

我们要学杜牧;

当你我在一个小环境,一个小公司里;

因为派系斗争、人事复杂心力憔悴之时;

就是你离开这个小圈子、小环境的时候;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要有勇气跳出倾轧的小圈子,重新开始;

当你超脱了,跳出去;

回首看那些栅栏里依然角斗不已的派系、人事;

你会觉得轻松,且可笑。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4)

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次鼓足勇气的搭讪,何以为青春?

当杜牧明白;

余生已经和政治抱负无缘时;

情感,便开始占据青春的年华;

这是一个关于搭讪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

如果没有一次鼓足勇气的搭讪,何以为青春?

这也是一个关于相逢的故事;

千年之前,杜牧在湖边偶遇一个少女。

我们现在说苏杭出美女;

在唐朝,除了苏杭;

浙江湖州也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

杜牧当时在宣州幕下任书记官;

听说湖州美女如云,就到此地游玩。

此时杜牧已经名满天下;

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来,盛情款待。

杜牧到湖州时;

恰好湖州进行了一次龙舟比赛;

满城的男女老少,都拥挤在湖边看龙舟;

杜牧和刺史同在一条船上;

岸边,有成千上万的女孩,也在看龙舟;

她们看龙舟时,她们也成了岸上的一道风景;

人群之中;

有一个乡村妇女,带着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

粗布衣裙,掩不住明眸善睐的少女之美;

如同明净的湖水一样清澈;

杜牧对这个秀丽纯真的少女,一见钟情。

正如我们在千年之后;

在延误的航班、在拥挤的地铁、在闷热的公车……

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孩一样;

在万千陌生冷漠的面孔中;

总有一张容颜,让你似曾相识,让你眼前一亮;

让你希望这茫茫人海,是一个只有你和她的孤岛;

你多么希望时间,可以永远停滞在相逢一瞬间;

对,那一刻,也是杜牧的希望。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5)

穷尽人海,杜牧最爱恋的;

还是这个匆匆只有惊鸿一面的女孩

见到这个纯真美丽的少女后;

杜牧的荷尔蒙突然爆表,以百倍浓度在身体乱窜;

青春痘似乎也增多了好几颗;

虽然那个湖不是西湖;

虽然天空没下雨,身边也没伞,杜牧也不叫许仙……

他还是鼓足勇气上前搭讪。

虽然不懂诗;

杜牧的名字,这个农妇还是知道的;

那个年代;

诗人的名字和现在刘德华、王凯一样;

都是家喻户晓。

可是古代没有QQ、没有手机、电话;

所以杜牧只能和母女定了一个十年之约;

(女孩年龄还太小,未成年,无法立刻迎娶)。

杜牧说:

“不到十年,我必到湖州作刺史,到时必来迎娶;

如果十年不来,您可以另择夫婿。”

女孩的母亲同意了;

杜牧还下了聘礼:一箱绢;

在古代,这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了。

杜牧恋恋不舍地告别少女以后;

这次短暂的邂逅;

从此永留一生的记忆;

无论漂泊到何处天涯;

穷尽人海,杜牧最爱恋的;

还是这个匆匆只有惊鸿一面的女孩。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6)

杜牧取出当年的盟约

泛黄的纸,白纸黑字,墨迹和记忆一样清晰

10年之间;

杜牧分别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

任池州刺史时;

清明之日,赏春游玩;

天不作美,细雨蒙蒙;

杜牧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直等到杜牧的好友周墀出任宰相;

杜牧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47岁,终获湖州刺史的职位。

此时距离与当年母女的十年之约;

已经过去漫漫14年。

杜牧欣喜若狂,到任湖州之后;

立刻找到了这个女孩的母亲;

没想到女孩已经出嫁3年,且生下2个孩子。

母亲带着女儿、外孙来见杜牧;

一晃14年;

当年纯真美丽的少女,越发出落得楚楚动人;

明媚的容颜,恰如初遇时的湖水一样清澈;

杜牧伤心之余,不禁责问:

“从前您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违背诺言?”

老妇人说:

“约定十年,十年已过,这才出嫁的。”

杜牧取出当年的盟约;

泛黄的纸,白纸黑字,墨迹和记忆一样清晰;

杜牧赠送女孩很多礼物;

依依不舍告别后;

伤心地写下了千古名句《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世流传中,有人将原诗改为: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诗中,杜牧自怨寻春赏花去迟了;

以至于春去秋来;

含苞欲放的鲜花已经凋零;

绿叶成阴,结子满枝。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7)

杜牧流连于烟花巷陌;

穷尽人海,再也找不到当初心动的感觉

扬州在唐朝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人口约有50万;

是大米、食盐、丝绸、茶叶的重要交易地;

有数千波斯、阿拉伯、日本的商人常来常往;

扬州自古控盐业,盐商富可敌国。

杜牧在扬州,有过无数的红粉;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那些青楼名妓的床;

只是他漂泊一生的客船,再也进不了心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是杜牧心中的扬州。

杜牧流连于烟花巷陌;

穷尽人海;

再也找不到当初心动的感觉;

再也找不到一样纯真的笑颜;

即使他曾萌生爱意的南昌歌姬张好好;

风尘之中的女子;

也没有那个少女的纯真。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8)

最初爱一个人时

是凭一颗不曾被俗世尘埃蒙蔽的初心

正如我们

最初爱一个人时;

是凭一颗不曾被俗世尘埃蒙蔽的初心;

本能地喜欢一个人;

告别初恋后;

再选择一个人

就不那么纯粹;

带着现实的算计;

带着生活的得失;

带着过去的伤痕;

渐渐的,不再无保留地付出;

渐渐的,把曾经看重的慢慢看轻。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

一个男孩女孩16岁时的纯真之爱;

因为没有杂质;

因为飞蛾扑火;

因为注定如昙花一般短暂凋零。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9)

重逢时,故人感慨万千

那些冷暖朝夕、执手相看,皆成云烟

歌姬张好好;

曾与杜牧在江西幕府时相识;

杜牧恋上歌声绕梁、外表美丽的张好好;

湖中泛舟,执手佳人;

没想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之弟也看上张好好;

很快纳她为妾;

张好好,本为沈传师家中歌姬;

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杜牧亦为沈传师之幕僚,只好任命。

杜牧心中凄楚;

曾连夜骑马,赶来想和张好好见最后一面;

谁知,张好好自知他嫁,心生绝望,不愿相见;

留诗一首,告别杜牧:

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杜牧伤心而归;

直到5年后;

杜牧在洛阳重逢张好好;

原来她已被薄情郎抛弃;

在洛阳城东一家小酒店里当垆卖酒。

娇媚的容颜,早已凋零在不幸时光里。

杜牧感慨万分,挥泪告别;

亲笔手书五言长诗《张好好》;

曾为末代皇帝傅仪收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文物;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10)

一个,是年老色衰被无情抛弃的卖酒女;

一个,是宦海浮沉受尽政治风霜的官吏;

同时天涯沦落人;

重逢时,故人感慨万千;

那些冷暖朝夕、执手相看,皆成云烟;

可忆不可追。

杜牧写了一首清明节的诗(写清明诗的杜牧)(11)

画外音

悲伤的张好好 自尽杜牧坟前

公元852年严冬;

49岁的诗人病重逝世;

杜牧死时;

歌姬张好好闻之悲痛万分;

瞒着家人到长安祭拜,

昔日欢好的一对恋人;

相见已经远隔黄泉;

往事不堪回首;

悲伤的张好好,自尽于杜牧坟前。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

正是杜牧一生不得志的缩影;

在朋党相争的晚唐;

他终于没有迎来政治的东风;

所有报国之志;

终归折戟沉沙。

杜牧临死之前,自撰墓志铭;

但这篇铭文平淡无奇;

唯有一首《清明》;

流传千古;

成为后世每一个中国人;

表达对逝者亲人思念的乡愁;

抚慰我们不尽的哀思。

扬一帆 (影视编剧、记者、操盘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