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众玩双车战略多半还要讲点颜面,车型间搞点有差距的错位竞争,而本田、丰田两个品牌玩起双车来就有些不顾姊妹之间的情面了。这不,在广州车展上丰田和本田就分别带来了RAV4和CR-V的姊妹车型,威兰达以及皓影。两款车目前还未上市,但就我们已知的信息来看,这两台新车大体上和自己的姊妹车型一致,仅仅在某些细微处有所改变,我们这次就分别看看这两台新车有没有啥过“姊妹车”之处。
皓影和CR-V
两台车的动力总成完全相同,燃油版使用1.5T CVT,混动版本使用2.0L与电机 E-CVT。皓影的底盘与2020款CR-V的底盘也应该相同,可能由于两台车的目标客户不同,驾驶偏向会有些细微差距,但参考英诗派和雅阁,三大件应该是通用的,可以互换。
皓影的内饰与CR-V几乎相同,只是在副驾驶位置前方中控台做了细微调整,当然这并不是说这套内饰不好看,只是三大件都一样了,咱们不在里面给用户点惊喜吗?不过皓影相对CR-V也有自己的优势,也就是消费者重视的外观。
皓影将进气格栅上部的镀铬饰条移到了前脸的最上方,与引擎盖紧密相连。车灯组更加狭窄修长,有向车身后方拉伸的既视感,车身侧面与CR-V相差不多,也是那种背个小书包的感觉,不过下方有一条饰带取代了CR-V的黑色包裹,轮毂造型采用了更精致的8幅轮毂。皓影取消了CR-V底部黑色塑料包裹,让这台车在感官上更吸睛,但实用性肯定会大打折扣,这一点是好是坏也看消费者自己怎么想了。
CR-V作为第一台入华的日系城市SUV,早已成为了一台标杆。但笔者所理解的标杆并不是说车好就行,还要有历史,有名气,这是广本这台全新的车型所不具备的。但对更多年轻的消费者来说,CR-V早已审美疲劳,甚至许多人就从来没爱过,从东本到广本,换换口味也不错。
威兰达和RAV4
新RAV4刚刚上市没多久,威兰达就正式亮相,不过上市开卖还要等到明年。相对皓影和CR-V之间的剑拔弩张,威兰达与RAV4的关系明显要缓和许多,参考雷凌与卡罗拉,上市之后两台车各版本的配置肯定会形成差异,比如入门级配备自适应巡航、倒车影像、天窗等功能。就目前的信息来看,威兰达与RAV4区别较大的仅仅是外观。
威兰达的前脸设计与其说出自姐妹车RAV4,不如说出自同门师兄雷克萨斯UX。前脸的进气格栅轮廓有些像雷克萨斯“纺锤”式的家族设计,前LED灯组较RAV4更为狭长,线条也更柔和。而在侧面,斜提式的腰线、方形的轮拱,以及车门下方的黑色装饰则与RAV4如出一辙。混动版车型的标志使用了蓝色的“牛头标”,但不管是混动还是燃油版,都使用双边双出排气,而排气口上方则没有使用RAV4上的银色包裹,形成对比。
威兰达与RAV4的内饰设计和用料基本相同,软质材料和塑料使用一半对一半,其实这个问题也能理解。丰田作为全球最大甚至是最成功的汽车制造商,每一款车型都称得上是全球销售,像RAV4、威兰达这种热销车,在任何地方省下一美元,乘上销量就是近百万美元。
四台车销量会怎样?
我们先来讲讲各个车型的销售情况,皓影上个月开始预售,基准版预售18万起,对应的CR-V的车型是17.98万的两驱舒适版。皓影本月30日新车上市肯定是没有优惠的,而CR-V则继承了前款1万左右的优惠,因此单从性价比讲,CR-V和皓影中肯定是CR-V优势更大些。
而威兰达要在明年一季度才会正式上市,因此现在只能参考RAV4的销售情况。RAV4在需要等车还没优惠的情况下,单店销售20-30台。根据丰田雷凌以及卡罗拉的情况,预计威兰达的价格将和RAV4持平,名气小些的威兰达会比RAV4多个两三千的优惠(优惠应该都不大)。同时,在入门级和顶配车型的配置上,威兰达会优于RAV4,而走量的中配版本还是RAV4更有竞争力些。
不过皓影和威兰达的目标是不同的。皓影是为了和CR-V一起去打擂台,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CR-V的认可度已经不能与过去相比,而颜值更高的皓影则是重新开始。CR-V目前的优惠是大,但不排除皓影来一个年末限时促销活动的可能性,所以皓影会蚕食CR-V的一部分销量,最终使得两款车销量相差不多,而且两款车加起来肯定比CR-V单车每月2万不到的销量要好很多。
而威兰达目前看来更像是一个增量车型,在丰田的战略里从来不会像大众、本田那样以牺牲一款车的部分销量来换取更大的市场。皓影明显比CR-V好看,但威兰达却不是,它比RAV4更老派一些,显然是为了中和一些消费者的口味。作为一款名气明显不敌RAV4的补充车型,预计威兰达的产量和销量都不会超过RAV4。
写在最后
两款完全相同的车仅仅是换个壳就能卖好吗?英国汽车网站autoexpress曾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描述大众与本田在中国的双车战略,记得作者最后清楚地表达了对中国消费者的羡慕: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你都可以买到造型不同的本田HR-V和Accord,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消费者都永远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双车战略虽然确实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也在制造商、服务、外型、配置等方面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而“双车”带来的压力也会让其他厂商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