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又是一年开学季,在各学校放眼望去,校园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据北京大学国内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达到7亿人,患病率高达50%。其中,5岁至15岁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近视患病率达到77.42%。8月31日,笔者走访宿迁市多家眼镜店、医院了解相关情况,并为“小眼镜”寻找专业建议。

常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宿迁免费为0至6岁儿童提供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1)

“小眼镜”越来越多,预防近视非小事

“戴上眼镜自己先走一走、看一看,头会不会晕。”8月31日上午,在市区洪泽湖路附近的一家眼镜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正在配眼镜,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张女士表示,每到开学前,都是学生验光配镜的高峰时期。

“暑假里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宅在家,户外活动时间短,与电子产品和书籍密切接触,孩子经过检测已经近视了,我担心开学后视力问题影响他正常听课,所以开学前带他来配眼镜。”现场的一位家长刘娜说。

在市区恒大华府小区的休闲运动小广场,不少孩子们在此处玩耍。“现在小朋友近视比较多,带孩子出来户外运动,对眼睛有好处。”一孩子的家长沈颖表示,自己的孩子虽然才6岁,但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产品了,这让自己有点担心。

“上一次我带孩子去体检,医护人员告诉我,孩子已经有点近视了,我准备再带孩子去验光。”小区住户李女士说,自己会重视孩子的眼部情况,及早进行防治。

专家:警惕近视低龄化,预防近视从娃娃抓起

那么,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该如何预防近视?近视之后又该如何调整?学生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吗?家长该如何引导?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联系到了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孙红艳,请她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建议。

孙红艳介绍,3岁以前的孩子,家长要为孩子进行视力的筛查,及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3岁以后要每3个月到6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建议0至3岁幼儿不要使用电子产品,3至6岁的孩子也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6至12岁的孩子要加强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近视,应该定期测量眼轴长度。12至18岁的孩子要尽量做到“3个20法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也就是大概六米外的物体,20秒钟来放松眼睛,预防近视。

“近日,在我们门诊上有一个小患者才6岁,但是他近视度数达到900多度,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经过了解,孩子父母并没有高度近视,遗传的因素可以排除。但这位小患者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在家跟着老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都在6小时以上。现在电子产品泛滥,对于孩子的近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位小患者,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尽量让其避免继续接触电子产品,多一些户外活动,注意控制眼轴的增长,选择合适的眼镜,定期复诊验光,可以适当使用哺光仪以及低浓度阿托品之类的近视防控方法。”孙红艳表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同时,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孙红艳建议,要尽量保证孩子每天至少两小时日间户外活动,多带孩子融入大自然、沐浴阳光,预防近视。密切关注视力状况,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正。调节合理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端口前移,我市免费为0至6岁儿童提供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

“孩子有一点散光,最好少用电子产品,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8月31日,在宿城区妇幼保健院,带着孩子前来体检的崔先生正认真询问孩子眼部情况。

“去年6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其中明确要为0至6岁儿童提供13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宿迁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仇亚丽介绍,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量不足,及时转诊干预,控制和减少儿童可控性眼病及视力不良的发展,预防近视发生。

仇亚丽表示,0至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这一时期发生的眼部疾病及视力不良,如未及时诊治,不仅导致视觉发育异常,还可能造成视力残疾,因此,0至6岁是开展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的重要时期。

“近视一旦发生就不会逆转,因此防治近视需端口前移。自2019年开始,我市开始为0至6岁的儿童提供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我们的筛查项目很多,如通过灯光检查儿童眼球运转、斜视情况;通过视力筛查仪测量儿童眼球轴距以检查孩子的近视、散光、弱视等问题,并及时将儿童眼健康数据录入电子档案。力争在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仇亚丽介绍。

据了解,我市2022年1月份至6月份的0至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人数257378人,其中幼儿园儿童建立眼健康档案190032人,在园儿童眼健康档案覆盖率98.75%,超过国家、省市85%的指标要求。检查出视力异常儿童34984人,并将视力异常儿童全数转诊至定点诊治机构进一步诊治。(颜靖尧 朱婉菁)

,